廣閒情賦

《廣閒情賦》是五代末北宋初朱昂創作的一篇賦。先寫好閒出於他的性情,再寫他之所以甘心於閒是因為時不可久,最後以“十願”的構想抒發作者的的忠君之思。全賦模擬《閒情賦》,但對《閒情賦》的文辭優美等特點有所繼承和發展。

作品原文

廣閒情賦

維稟氣兮清濁 ,獨得意兮虛徐 。耳何聰兮無瑱 ,衣何散兮無裾 。務冥懷於得喪 ,寧勤體乎菑畲 。將使同方姬孔 ,抗跡孫蘧 。精騖廣漠 ,心游太虛 。傲朝曦兮南榮 ,溯夕飆兮北疏 。非道之病,惟情之舒。

繇是含穎懷粹 ,凝和習懿 。器奫淪兮幽憂 ,德芳馨兮周比 。井無渫兮泉融 ,珠潛輝兮川媚 。又何必陋雄之尚《玄》 ,笑奕之心醉 ,悲墨之素絲 ,嘆展之下位 ?苟因時之明揚,乃斯文之不墜心 。

睇煙景兮飄飄 ,心懸旌兮搖搖 。感朝榮而夕落,嗟響蛩而鳴蜩 。姑藏器以有待 ,因寄物而長謠 。願在首而為弁 ,束玄發而未衰 。會名器之有得,與纓珥兮相宜 。願在足而為舄 ,何坎險之罹憂 。欲效勤於豎亥 ,思追踵於浮丘 。願在服而為袂 ,傳繒素而飾躬 。異化緇之色涅 ,寧拭面而道窮 。願在目而為鑑 ,分妍醜於崇朝 。驚青陽之難久 ,庶白首以見招 。願在地而為簟 ,當暑溽而冰寒 。伊膚革之尚疚 ,胡寤寐以求安 ?願在觴而為醴 ,不亂德而溺真 。體虛受之為器,革譎性以歸淳 。願在握而為劍,每輔衽而保裾 。殊鉛銛之效用 ,比硎刃而有餘 。願在橐而為矢 ,美筈羽之斯全 。疇懋勛而錫晉 ,射窮壘而衄燕 。願在體而為裘,托針縷以成功。非珍華而取飾,將被服而有容。願在軒而為篁 ,貫歲寒而不改 。挺介節以自持 ,廓虛心而有待 。

人之願兮實繁,我之心兮若此。蓄為志兮璞藏 ,發為文兮霧委 。既持瑾兮掌瑜 ,復擷蘭兮藝芷 。始無言兮植杖 ,終俯首兮嗟髀 。振襟兮自適 ,覿物兮解頤 。雲無心兮瑕舉 ,蘿倚乾兮叢滋 。想陵谷之變地 ,況玄黃之易絲 。人可汰而可鍛 ,己不磷而不緇 。苟一鳴而驚人 ,何五鼎而勿飴 ?

已而擁膝清嘯 ,傾懷自寬 。樞桑戶蓽兮差樂 ,鳩飛梭躍兮胡難 。指夜蟾兮為伍 ,仰疏籟兮邀歡 。何孫牧而伊耕 ?何巢箕而呂磻 ?滌我慮兮綠綺 ,清我眼兮琅殲 。周旋兮有則 ,徙倚兮可觀 。終卷舒兮自得 ,契休哉於《考槃》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閒情賦:陶潛賦作。

稟氣:稟受天地自然之氣,稟氣不同,因而形成人不同的品質和個性。

虛徐:從容溫雅貌。《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此也。”《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郭璞註:“雍容都雅之貌。”

瑱(tiàn):以玉塞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玉之也瑱。”《毛傳》:“瑱,塞耳也。”

裾(jū):衣服前襟。

冥懷:高遠的情懷。

菑畲(zī shē):耕耘。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畲。《周易·無妄》:“不耕穫,不菑畲。”

姬孔:周公姬旦與孔子。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宣傳仁愛,都是儒家的聖人。

孫蘧(qú):孫武與蘧伯玉。孫武為春秋時軍事家,曾以兵法十三篇上吳王闔閭,有力於吳西破楚。蘧伯玉為春秋時衛人,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史鰌知其賢,屢薦之於衛靈公,不用。

精騖(wù)廣漠:精神賓士於廣闊無邊的地方。

太虛:指天空。

朝曦(zhāo xǐ):早晨的陽光。南榮:面南的屋檐。《儀禮·士冠禮》:“夙興,設洗直於東榮。”鄭玄註:“榮,屋翼也。”

溯(sù):迎。北疏:北面敞亮的窗子。

繇(yóu)是:由是,因此。繇,通“由”。含穎懷粹(cuì):指具有很好的、特殊的本質。

凝和:沉靜平和。習懿(yì):溫良美好。

奫(yūn)淪:深沉廣闊貌。幽憂:深憂。

芳馨(xīn):芬芳的氣息。周比:聯結。

井無渫(xiè):井中無污物。《周易·井》:”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孔穎達疏:“渫,治去污穢之名也。”

川媚:河流明媚。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陋雄之尚《玄》:鄙薄揚雄推崇《太玄》。《漢書·揚雄傳》:“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麗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時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雄,揚雄。

笑奕之心醉:嘲笑奕秋專心致志。奕,奕秋。

悲墨之素絲:悲傷墨翟憂世如素絲所染。《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畢,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展: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因食邑柳下,謚惠,又稱柳下惠。《孟子·萬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電。”

墜:遺落。

睇(dì):斜視。煙景:春景。飄飄:飄緲迷濛貌。

心懸旌兮搖搖:本自《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心懸旌,心如懸旌,形容心神不定。搖搖,不安貌。

蛩(qióng):蟋蟀。蜩(tiáo):蟬。

藏器:比喻懷抱才幹以等待施展的機會。《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寄物:寄託情志於事物。謠:歌。

弁(biàn):冠名。古代男子穿禮服用弁。

玄發:黑髮。

纓珥(yīng ěr):纓為系冠的帶子。漢代官員冠旁常插貂鼠尾為飾,垂在耳邊,珥即指此飾物。

舄(xì):鞋子。單底為履,復底著木者為舄。

坎險:坎坷危險。《周易·坎》:“九二,坎有險。”賈誼《鵩鳥賦》:“乘流則逝,得坎則止。”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易》‘坎為險’,遇險難而止也。”

豎亥:一個步子極大,特別能走的人物。《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乾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外。”郭璞註:“豎亥,健行人。”

浮丘:傳說中黃帝時仙人。郭璞《遊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袂(mèi):衣袖。

繒(zēng):絲織物的統稱,古謂之帛,漢謂之繒。躬:身體。

緇(zī):黑色。涅(niè):黑色染料。《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拭(shì)面:擦拭面部。《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鑒:鏡子。

妍(yán):美好。崇朝:從天亮到早飯之間的一段時間。《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青陽:原指春天,這裡指人的青春。《爾雅·釋天》:“春為青陽。”郭璞註:“氣清而溫陽。”

庶:表示希望。白首:白頭。

簟(diàn):竹蓆。

暑溽(rù):盛夏濕熱的氣候。《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伊:發語詞,無義。膚革:皮膚表里。《禮記·禮運》:“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孔穎達疏:“膚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膚內之厚皮革也。”疚:病。

寤寐(wù mèi):醒著和睡著。《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觴(shāng):酒杯。醴(lǐ):甜酒。

亂德:因酒醉而使道德迷亂。《尚書·無逸》:“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哉。’’《論語·鄉黨》:“唯酒無量,不及亂。”溺(nì)真:使真情淹沒。

譎(jué)性:欺詐、不誠實的本性。

輔衽(rèn):佐護著衣襟。衽,衣襟。

鉛銛(xiān):鉛鑄的利器。賈誼《吊屈原文》:“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銛,銳利。

硎(xíng)刃:新磨之刀。《莊子·養生主》:“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硎,磨刀石。

橐(tuó):箭袋。矢:箭頭。

筈(kuò)羽:指箭的後面部分。筈,箭的末端。羽,箭尾之鳥羽。

疇:通“酬”,酬報。懋(mào)勛:大功勞。錫(cì)晉:賞賜晉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周)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重耳)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晉侯三辭,從命。”錫,通“賜”。

窮壘:孤城。衄(nǜ)燕:使燕國投降。戰國時,齊國田單攻聊城,燕將固守,歲余不能下。魯仲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得書,泣三日,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衄,挫折,失敗。曹植《求自試表》“師徒小衄”李善註:“衄,猶挫折也。”

篁(huáng):竹林。

歲寒:一年之中的寒冷季節。《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介節:挺直之節。節,運用了雙關修辭,還指“氣節”。

廓(kuò):大。虛心:竹莖中空,故云,一語雙關。 《老子》:“虛其心,實其腹。”

璞(pú)藏:藏寶玉於璞。璞,未經琢磨的玉。

霧委:霧落,指看不清楚。沈約《內典序》:“感降參差,雲霏霧委。”

瑾(jǐn)、瑜(yú):都是美玉名,這裡比喻具有高貴的品德和才華。屈原《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擷(xié)蘭藝芷:比喻行為高潔。擷,摘取。藝,種植。蘭、芷,都是香草名。

植杖:放下杖子。《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俯首:低頭。嗟髀(jiē bì):嗟嘆壯志漸消。《三國志·蜀·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嘗於(劉)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髀,大腿。

振襟:抖動衣服。

解頤(yí):歡笑貌。

瑕(xiá)舉:高舉,指高高飄揚在上。

蘿:即女蘿,地衣類植物,經常附生在大樹幹上。《詩經·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陵谷:山陵與山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玄黃:指顏色多變。《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玄,黑色。

汰:淘汰。鍛:鍛鍊。

磷(lín):薄。《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一鳴驚人: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嗚則已,一鳴驚人。”

五鼎:原指古祭禮中大夫用五鼎盛羊、豕、膚、魚、臘,這裡是形容生活奢侈。《史記·主父偃列傳》:“且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飴(yí):美味之食,這裡用作動詞。

擁膝:抱膝。

傾懷:傾訴懷抱。

樞桑戶蓽(bì):以桑木為門臼,編蓽為門戶,形容生活貧苦。《莊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樞,門的轉軸。蓽,即蓽芨,草名。差:比較,略微。

鳩飛:鳩鳥飛。乾寶《搜神記·卷九》:“京兆長安有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於床。張氏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也,即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遂寶之。自是子孫漸富,資財萬倍。”梭躍:梭魚跳。《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五》引《異苑》:“陶侃嘗捕魚,得一梭,還,插著壁。有頃雷雨,梭變赤龍,從屋而躍。”今本《異苑》作“梭變成赤龍,從空而去”。

夜蟾(chán):指月。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云。

疏籟(lài):指風吹各種孔竅所發之聲。

孫牧:公孫弘牧羊。《漢書·公孫弘傳》:“公孫弘,茁川薛人也。少時為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孫,指公孫弘。伊耕:伊尹耕種。《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孟子·萬章上》:“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巢箕:巢父隱遁於箕山之下。據皇甫謐《高士傳》,巢父與許由都是唐堯時隱士,堯以天下讓許由,不受,遁於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適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巢父遂嫌水污其犢口,牽牛於上流飲之。呂磻:《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於是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酈道元《水經注·渭水》:“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溪中有泉,謂之茲泉。泉水潭積,自成淵渚,即《呂氏春秋》所謂太公釣茲泉也。今人謂之丸谷。……東南隅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釣處,即太公垂釣之所也。其投竿跽餌,兩膝遺蹟猶存,是有磻溪之稱也。”

綠綺(qǐ):琴名。傅玄《琴賦序》:“楚莊王有鳴琴曰繞樑,司馬相如有琴曰綠綺,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張載《擬四愁詩四首》:“佳人遺我綠綺琴,何以贈之雙南金。”

琅玕(láng gān):指竹。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青琅玕。”

周旋:來往,應酬。

徙(xǐ)倚:流連徘徊。屈原《遠遊》:“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怳而乖懷。”

卷舒:舒展。《淮南子·原道》:“與剛柔卷舒兮,與陰陽俯仰兮。”高誘註:“卷舒,猶屈申也。”

契(qì):適合。休:美。《考槃(pán)》:本為《詩經·衛風》篇名,這裡是隱居窮處的代稱。《詩經·衛風·考槃》序:“《考槃》,刺莊公電。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

1.

閒情賦:陶潛賦作。

2.

稟氣:稟受天地自然之氣,稟氣不同,因而形成人不同的品質和個性。

3.

虛徐:從容溫雅貌。《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此也。”《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郭璞註:“雍容都雅之貌。”

4.

瑱(tiàn):以玉塞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玉之也瑱。”《毛傳》:“瑱,塞耳也。”

5.

裾(jū):衣服前襟。

6.

冥懷:高遠的情懷。

7.

菑畲(zī shē):耕耘。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畲。《周易·無妄》:“不耕穫,不菑畲。”

8.

姬孔:周公姬旦與孔子。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宣傳仁愛,都是儒家的聖人。

9.

孫蘧(qú):孫武與蘧伯玉。孫武為春秋時軍事家,曾以兵法十三篇上吳王闔閭,有力於吳西破楚。蘧伯玉為春秋時衛人,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史鰌知其賢,屢薦之於衛靈公,不用。

10.

精騖(wù)廣漠:精神賓士於廣闊無邊的地方。

11.

太虛:指天空。

12.

朝曦(zhāo xǐ):早晨的陽光。南榮:面南的屋檐。《儀禮·士冠禮》:“夙興,設洗直於東榮。”鄭玄註:“榮,屋翼也。”

13.

溯(sù):迎。北疏:北面敞亮的窗子。

14.

繇(yóu)是:由是,因此。繇,通“由”。含穎懷粹(cuì):指具有很好的、特殊的本質。

15.

凝和:沉靜平和。習懿(yì):溫良美好。

16.

奫(yūn)淪:深沉廣闊貌。幽憂:深憂。

17.

芳馨(xīn):芬芳的氣息。周比:聯結。

18.

井無渫(xiè):井中無污物。《周易·井》:”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孔穎達疏:“渫,治去污穢之名也。”

19.

川媚:河流明媚。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20.

陋雄之尚《玄》:鄙薄揚雄推崇《太玄》。《漢書·揚雄傳》:“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麗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時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雄,揚雄。

21.

笑奕之心醉:嘲笑奕秋專心致志。奕,奕秋。

22.

悲墨之素絲:悲傷墨翟憂世如素絲所染。《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畢,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23.

展: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因食邑柳下,謚惠,又稱柳下惠。《孟子·萬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電。”

24.

墜:遺落。

25.

睇(dì):斜視。煙景:春景。飄飄:飄緲迷濛貌。

26.

心懸旌兮搖搖:本自《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心懸旌,心如懸旌,形容心神不定。搖搖,不安貌。

27.

蛩(qióng):蟋蟀。蜩(tiáo):蟬。

28.

藏器:比喻懷抱才幹以等待施展的機會。《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29.

寄物:寄託情志於事物。謠:歌。

30.

弁(biàn):冠名。古代男子穿禮服用弁。

31.

玄發:黑髮。

32.

纓珥(yīng ěr):纓為系冠的帶子。漢代官員冠旁常插貂鼠尾為飾,垂在耳邊,珥即指此飾物。

33.

舄(xì):鞋子。單底為履,復底著木者為舄。

34.

坎險:坎坷危險。《周易·坎》:“九二,坎有險。”賈誼《鵩鳥賦》:“乘流則逝,得坎則止。”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易》‘坎為險’,遇險難而止也。”

35.

豎亥:一個步子極大,特別能走的人物。《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乾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外。”郭璞註:“豎亥,健行人。”

36.

浮丘:傳說中黃帝時仙人。郭璞《遊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37.

袂(mèi):衣袖。

38.

繒(zēng):絲織物的統稱,古謂之帛,漢謂之繒。躬:身體。

39.

緇(zī):黑色。涅(niè):黑色染料。《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40.

拭(shì)面:擦拭面部。《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41.

鑒:鏡子。

42.

妍(yán):美好。崇朝:從天亮到早飯之間的一段時間。《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43.

青陽:原指春天,這裡指人的青春。《爾雅·釋天》:“春為青陽。”郭璞註:“氣清而溫陽。”

44.

庶:表示希望。白首:白頭。

45.

簟(diàn):竹蓆。

46.

暑溽(rù):盛夏濕熱的氣候。《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47.

伊:發語詞,無義。膚革:皮膚表里。《禮記·禮運》:“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孔穎達疏:“膚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膚內之厚皮革也。”疚:病。

48.

寤寐(wù mèi):醒著和睡著。《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9.

觴(shāng):酒杯。醴(lǐ):甜酒。

50.

亂德:因酒醉而使道德迷亂。《尚書·無逸》:“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哉。’’《論語·鄉黨》:“唯酒無量,不及亂。”溺(nì)真:使真情淹沒。

51.

譎(jué)性:欺詐、不誠實的本性。

52.

輔衽(rèn):佐護著衣襟。衽,衣襟。

53.

鉛銛(xiān):鉛鑄的利器。賈誼《吊屈原文》:“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銛,銳利。

54.

硎(xíng)刃:新磨之刀。《莊子·養生主》:“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硎,磨刀石。

55.

橐(tuó):箭袋。矢:箭頭。

56.

筈(kuò)羽:指箭的後面部分。筈,箭的末端。羽,箭尾之鳥羽。

57.

疇:通“酬”,酬報。懋(mào)勛:大功勞。錫(cì)晉:賞賜晉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周)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重耳)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晉侯三辭,從命。”錫,通“賜”。

58.

窮壘:孤城。衄(nǜ)燕:使燕國投降。戰國時,齊國田單攻聊城,燕將固守,歲余不能下。魯仲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得書,泣三日,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衄,挫折,失敗。曹植《求自試表》“師徒小衄”李善註:“衄,猶挫折也。”

59.

篁(huáng):竹林。

60.

歲寒:一年之中的寒冷季節。《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61.

介節:挺直之節。節,運用了雙關修辭,還指“氣節”。

62.

廓(kuò):大。虛心:竹莖中空,故云,一語雙關。 《老子》:“虛其心,實其腹。”

63.

璞(pú)藏:藏寶玉於璞。璞,未經琢磨的玉。

64.

霧委:霧落,指看不清楚。沈約《內典序》:“感降參差,雲霏霧委。”

65.

瑾(jǐn)、瑜(yú):都是美玉名,這裡比喻具有高貴的品德和才華。屈原《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66.

擷(xié)蘭藝芷:比喻行為高潔。擷,摘取。藝,種植。蘭、芷,都是香草名。

67.

植杖:放下杖子。《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68.

俯首:低頭。嗟髀(jiē bì):嗟嘆壯志漸消。《三國志·蜀·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嘗於(劉)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髀,大腿。

69.

振襟:抖動衣服。

70.

解頤(yí):歡笑貌。

71.

瑕(xiá)舉:高舉,指高高飄揚在上。

72.

蘿:即女蘿,地衣類植物,經常附生在大樹幹上。《詩經·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73.

陵谷:山陵與山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74.

玄黃:指顏色多變。《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玄,黑色。

75.

汰:淘汰。鍛:鍛鍊。

76.

磷(lín):薄。《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77.

一鳴驚人: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嗚則已,一鳴驚人。”

78.

五鼎:原指古祭禮中大夫用五鼎盛羊、豕、膚、魚、臘,這裡是形容生活奢侈。《史記·主父偃列傳》:“且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飴(yí):美味之食,這裡用作動詞。

79.

擁膝:抱膝。

80.

傾懷:傾訴懷抱。

81.

樞桑戶蓽(bì):以桑木為門臼,編蓽為門戶,形容生活貧苦。《莊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樞,門的轉軸。蓽,即蓽芨,草名。差:比較,略微。

82.

鳩飛:鳩鳥飛。乾寶《搜神記·卷九》:“京兆長安有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於床。張氏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也,即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遂寶之。自是子孫漸富,資財萬倍。”梭躍:梭魚跳。《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五》引《異苑》:“陶侃嘗捕魚,得一梭,還,插著壁。有頃雷雨,梭變赤龍,從屋而躍。”今本《異苑》作“梭變成赤龍,從空而去”。

83.

夜蟾(chán):指月。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云。

84.

疏籟(lài):指風吹各種孔竅所發之聲。

85.

孫牧:公孫弘牧羊。《漢書·公孫弘傳》:“公孫弘,茁川薛人也。少時為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孫,指公孫弘。伊耕:伊尹耕種。《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孟子·萬章上》:“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86.

巢箕:巢父隱遁於箕山之下。據皇甫謐《高士傳》,巢父與許由都是唐堯時隱士,堯以天下讓許由,不受,遁於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適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巢父遂嫌水污其犢口,牽牛於上流飲之。呂磻:《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於是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酈道元《水經注·渭水》:“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溪中有泉,謂之茲泉。泉水潭積,自成淵渚,即《呂氏春秋》所謂太公釣茲泉也。今人謂之丸谷。……東南隅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釣處,即太公垂釣之所也。其投竿跽餌,兩膝遺蹟猶存,是有磻溪之稱也。”

87.

綠綺(qǐ):琴名。傅玄《琴賦序》:“楚莊王有鳴琴曰繞樑,司馬相如有琴曰綠綺,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張載《擬四愁詩四首》:“佳人遺我綠綺琴,何以贈之雙南金。”

88.

琅玕(láng gān):指竹。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青琅玕。”

89.

周旋:來往,應酬。

90.

徙(xǐ)倚:流連徘徊。屈原《遠遊》:“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怳而乖懷。”

91.

卷舒:舒展。《淮南子·原道》:“與剛柔卷舒兮,與陰陽俯仰兮。”高誘註:“卷舒,猶屈申也。”

92.

契(qì):適合。休:美。《考槃(pán)》:本為《詩經·衛風》篇名,這裡是隱居窮處的代稱。《詩經·衛風·考槃》序:“《考槃》,刺莊公電。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

白話譯文

承受天地之氣啊有清有濁,獨自得意啊從容不迫。兩耳聽覺多么靈敏啊沒有垂玉,衣衫多么瀟灑啊沒有長裾。與其致力於沉思苦想得失,寧可在耕作中勤勞四體。將與姬旦、孔子志趣相同,跟孫叔敖、蘧伯玉分道揚鑣。精魄在遼闊空間飛行,心靈在寂靜太空遨遊。傲立在早晨霞光中啊草木朝南繁榮,回溯在夜晚疾風中北方更加疏遠。這不是道的弊病,而是情的舒展。

因此包含鋒芒,懷抱精粹,在和諧中凝聚,在美德中修練。才器深廣啊胸懷深憂,品德芬芳啊結黨管私。井水尚未排除污染啊泉水融融,明珠深藏光輝啊河流明媚。又何必鄙薄揚雄推崇《太玄》,嘲笑奕秋專心致志,悲傷墨翟憂世如素絲所染,嘆息展禽守節而居於下位?如能據時舉用賢才,這就是斯文不曾跌落。

流盼雲霧風景啊飄飄渺渺,心如懸掛的旗幟啊搖搖晃晃。感慨花兒早晨開放而傍晚凋落,嗟嘆哄響的蟋蟀而秋蟬又鳴叫。姑且深藏名爵而有所等待,以寄託情懷而長歌。願意在頭上有弁冠,束住黑髮而不會衰老。趕上名分爵器而有所收穫,這就跟系纓戴冠插貂尾相宜。願意在腳上而成為鞋,有什麼坎坷危險可憂愁。要效法豎亥的勤勉,想追隨浮丘的足跡。願意使衣服而成為衣袖,傳承絲綢來修飾自己。跟那化為黑色的黑泥不同,寧肯用來拭面而到頭。願意在眼部而成為鏡子,一個早晨就把美醜分辨出來。驚心於青春難以長久保存,希望白髮時被徵召任用。願意在地上而成為竹蓆,對著暑熱而仍自冰寒。如果肌膚尚有病痛,用什麼在病床上睡眠覺醒時求得平安?願意在酒杯中成為清酒,不亂德又不泯天真。空虛的物體是承受的器具改變詭譎性情以回歸淳樸本性。願意握在手中成為劍,常常用來輔助保全衣冠。跟鉛鑄的利器效用很不相同,比刃鋒利而有餘。願意在箭囊中成為箭,箭尾的羽毛由於箭而無暇。酬報大功勞用箭賞賜晉國,用箭射書信給圍困的燕國而使其投降。願意在體而成為裘衣,拜託針線而縫成衣服。不為珍貴華美而用來修飾,只為穿著而有儀容。願意在廊前而成為竹,經歲寒而不改本性。挺立正直節操而自我持守,擴展坦蕩心胸而有所期待。

人的欲望啊多么繁雜,我的心啊也是如此。蘊存志向啊像保藏璞玉,抒發文辭啊像雲霧飄散。已手拿瑾啊把握瑜,又採擷蘭草啊種植香芷。起初無言啊培植依傍,終於俯首啊嗟嘆壯志漸消。振衣啊自由行動,觀物啊開顏含笑。白雲無心啊遠遊,女蘿倚纏樹幹啊叢生滋長。想像陵谷變為平地,何況玄黃顏色染改素絲。人們可以淘洗也可以鍛鍊,自己不磨損也不變黑。如果能夠一鳴驚人,為何不甘於五鼎之味而自得?

然後抱膝長嘯,解懷自寬。桑木軸竹編門啊可樂,鳩鳥飛而梭魚跳啊有何難。遙指夜月啊為伴,仰望遠空啊邀歡。何必是公孫弘牧羊啊伊尹耕種?何必是巢父隱居箕山啊呂尚鈞漁磻溪!蕩滌我的思慮啊綠綺琴,清淳我的安眠啊琅玕席。周旋應酬啊有準則,徘徊憑靠啊有可觀。終於舒展啊自得,契合美好啊如《考巢》詩所謂成德樂道。

創作背景

此賦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據《宋史》,朱昂曾讀陶潛《閒情賦》而覺得敬仰,於是模擬《閒情賦》而創作了這篇賦。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陶淵明《閒情賦》曾構想十種“願在某而為某”,情願自己變成這些東西,以達到與佳人朝夕相處、永不分離的目的,情意真摯,構思十分新穎。此賦是擬陶淵明《閒情賦》之作,也有“十願”的構想,感情的抒發形式與《閒情賦》毫無二致。但此賦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卻與《閒情賦》不同,《閒情賦》表現了對心儀的女子熱烈的愛慕之情,此賦云:“將使同方姬孔,抗跡孫蘧”,運用屈原《離騷》以男女喻君臣的表現手法來把這種“閒情”推而廣之,由男女之情推及君臣之義,抒情主人公也由《閒情賦》中的男性轉變為女性,以女子對男子的愛戀表現臣對君的依戀,抒發的是對古代聖賢的思慕之情,希望有所作為,流芳百世。就此賦的“十願”而言,“願在首而為弁”、“願在足而為舄”、“願在目而為鑑”、“願在握而為劍”、“願在橐而為矢”、“願在軒而為篁”等等都是描寫一種理想,表白自己的心跡,即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道德和節操,希望能做出一番事業,成為有用的人物。“苟一嗚而驚人,何五鼎而勿飴?”但古代不知有多少才華之士隱居窮處,“何孫牧而伊耕,何巢箕而呂皤”,想到這些,“終卷舒兮自得,契休哉於《考槃》”,自己順天知命,也就不必為自己的現實處境而焦灼憂慮了。

全賦表達的是匡世濟俗、輸力明君的強烈願望,這在宋初以不事王侯為高的風氣下是相當難得的,反映了文人們挽救世道人心的努力,抒發的是忠君之思,因而其情雅正,與《閒情賦》相比則缺乏感動人心的激情。但《閒情賦》所具有的文辭優美、構思新穎、想像豐富等特點,在此賦中都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因而不可因模擬《閒情賦》而眨抑其價值。

名家點評

清·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列傳所載文,如王向之《公默先生傳》,夏侯嘉正之《洞庭賦》,朱昂之《廣閒情賦》,路振之《祭戰馬文》,羅處約之《黃老先六經論》,詞既不工,亦無關於勸戒,皆可刪也。

作者簡介

朱昂(925年—1009年),字舉之,祖籍長安,後徙居南陽(今屬河南)。好讀書,有“小萬卷”之稱。後周韓令坤表授揚州揚子縣令。入宋為衡州錄事參軍,歷宜城令。開寶中為太子洗馬,知蓬州,徙廣安軍。遷殿中丞,知泗州。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知鄂州。真宗即位,遷秩司封郎中,俄知制誥,判史館。鹹平二年(999年)為翰林學士。以工部尚書致仕,卒。門人謚曰正裕先生。有集三十卷,今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