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前身為1957年在南寧成立的廣西農科所經濟作物研究室,位於南寧市大學東路174號,隸屬於廣西農業科學院,是廣西從事經濟作物研究的唯一省級綜合性專業研究所,主要從事經濟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利用、遺傳育種、生物技術、栽培技術以及產品加工等研究。現有職工43人,研究人員28人,其中研究員5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11人,高中級職稱19人,並有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華南區花生栽培崗位科學家1名,國家木薯產業技術體系常規育種崗位科學家1名,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1名,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南寧黃/紅麻綜合試驗站站長1名;現設有油料、大豆、薯類、麻類、特種作物、菸草共6個研究室,主要研究作物有:花生(含特色紅花生、黑花生等),大豆(含毛豆),薯類(含馬鈴薯、淮山、粉葛、芋頭、木薯、紅薯、牛蒡等),麻類(含苧麻、紅麻、黃麻、火麻等),以及香料、中草藥、芝麻、油葵、菸草等。科研成果
建所以來,承擔完成了一大批國家、自治區的重大課題,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選育的作物品種有賀粵一號、桂油28、桂花14、桂花15、桂花16、桂花17、桂花20、桂花21、桂花22、桂花23、桂花25、桂花26、桂花27、桂花30、桂花1026、桂花771、桂花772、桂花紅166、桂花紅35、桂花紅95等花生良種;桂早一號、桂早二號、桂春豆1號、華春2號、桂夏豆2號、華夏4號、華夏3號、桂鮮豆1號等大豆新品種;紅麻良種“南選”、“寧選”、苧麻良種“黑皮蔸”;紅薯良種“桂薯一號”,淮山良種“桂淮2號”、“桂淮5號”、“桂淮6號”、木薯良種“桂經引983”。
所獲獎項
獲得各種獎項36項,其中《木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集成與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優質苧麻和高檔苧麻紡織品的開發》獲國家星火科技獎;《紅麻良種“南選”》獲全國科學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花生青枯病抗性遺傳改良與套用》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花生屬野生種幾種利用途徑的研究》、《花生高產優質新品種桂花17的選育》、《廣西大豆新品種選育及引進研究》、《廣西大豆良種工程》、《桂淮2號等淮山系列新品種選育及定向結薯栽培綜合技術研究》等5項成果獲廣西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花生抗青枯病新品種桂油28試驗示範》、《花生高產、抗鏽病新品種“桂花16”選育》、《花生高產、穩產、優質新品種“桂花21”選育》、《早熟高產大豆優質新品種桂早一號的選育》、《春大豆品種桂早二號的選育及套用》、《廣西冬種馬鈴薯新品種篩選和春夏繁種技術研究》等11項成果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廣西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5項,廣西農牧漁業科技進步獎1項,區級優秀科技成果獎2項,廣西農牧漁業科技改進獎3項,廣西農牧漁業豐收獎1項,等等。
機構設定
(1)國家級科研平台:
①國家木薯改良中心廣西分中心
②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南寧黃/紅麻綜合試驗站
③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南寧綜合試驗站
(2)經作所設有:
1、辦公室
2、油料研究室
3、大豆研究室
4、薯類研究室
5、麻類研究室
6、特種作物研究室
7、菸草研究室
8、生物技術研究室
領導班子
所長:唐榮華
副書記、副所長:何忠
副所長:陳懷珠
人才隊伍
現有職工43人,科技人員28人,其中研究員5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10人,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8人。
主要專家:
1、韋本輝
2、唐榮華
3、孫祖東
4、周翠球
5、陳懷珠
6、李初英
7、何新民
8、鍾瑞春
9、韓柱強
9、楊守臻
10、譚冠寧
獲獎項目
花生新品種桂花21選育
2005
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
花生優良新品種產業化示範
2005
廣西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廣西冬種馬鈴薯新品種篩選和春夏繁種技術研究
2005
廣西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廣西冬種馬鈴薯新品種篩選和春夏繁種技術研究
2007
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
利用生物技術創造花生抗抑性新種質的研究
2008
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桂淮2號等淮山系列新品種選育及定向結薯栽培綜合技術研究
2008
廣西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桂淮2號等淮山系列新品種選育及定向結薯栽培綜合技術研究
2008
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豆對豆卷葉螟的抗性鑑定和抗性機制研究
2009
廣西農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花生重要抗病優質基因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
2009
中國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木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2009
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木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集成與套用
2009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成果開發
①花生良種供應;良種繁育基地合作;間套種新技術。
②大豆良種供應;大豆間套種新技術。
③淮山、木薯、馬鈴薯、紅薯等薯類新品種新技術供應及良種繁育基地合作。
④火麻、黃麻、紅麻新品種供應及良種良繁新技術。
⑤油葵、牛棒、菸草等經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供應。
⑥經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轉讓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