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越全界之圖

《廣西中越全界之圖》,長1764厘米,寬32.7厘米,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七月繪成,夾萱石印,墨色淺淡均勻,楷書工整,山石樹木用中國畫手法勾勒。

地圖信息

此圖是由右向左展開,橫列式散點透視,上遠下近構圖方式,圖中明確標有山名、水名、村名、路名、關隘、營壘、炮台、關卡、州界、邊界等。圖上圓點是邊界線,標明了中國廣西與越南的邊界。卷首題"廣西中越全界之圖"中的"廣西中越"四字殘缺。卷末有"廣西太平思順兵備道監督鎮南關新建蔡希分識,光緒十有九年歲次癸巳秋七月全圖繪成"字樣。該圖提到的“鎮南關”與中法勘界中提到的“鎮南關”應該是一個地方。根據史料記載,中法勘界多次爭鬥,當時,越南還是法國殖民地,會勘時斷時續。在第一階段,自光緒十一年七月(1885年11月),兩國使臣在鎮南關會晤開始,這階段主要會勘中越邊界桂越段東段,即由鎮南關起勘,東至隘店隘,西至平而關,計程300餘里。中方清朝使臣鄧承修在會勘談判中有理有節,不卑不亢。由此推斷,該圖應從此時就已開始繪製,到清光緒十九年才正式繪成。另查,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輿圖組內,館藏明清以來的邊界地圖和比較豐富的大比例尺外交地圖,歷史參考價值頗大,是國家外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歷史證據。六、七十年代輿圖組根據外交部、總參、國家測繪局為解決我國與四鄰國家間的邊界問題需查有關地圖的要求,向他們提供了各種地圖480餘幅(冊),其中如《清曾紀澤新疆劃界圖》、《清總理衙門頒發中俄交界圖》、《清光緒九年中俄劃界草圖》、《安邊所屬烏梁海全圖》、《東京航空寫真地圖》、《廣西中越全界之圖》等,都是外交部等單位遍尋而不得的很有價值的資料。這也印證了《廣西中越全界之圖》確實借到國家,為解決中越邊界問題立過功。

勘測歷程

在中越邊界勘界的測繪工作中,該圖為勘界測繪提供了很重要的邊界證據。自2001年12月27日,中越雙方在連通中國東興口岸和越南芒街口岸的友誼大橋兩端同時立下了第一個雙立界碑後,中越陸地邊界第一勘季於2002年9月在雲南、廣西邊界展開勘界測繪工作。奮戰在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的廣西中越邊界的中國測繪隊員,不畏艱苦,團結拼搏,發揚測繪精神,完成黨和國家交給光榮而又艱巨任務的時候,怎么也不會想到還有《廣西中越全界之圖》這個幾經劫難的波折故事,這張寶圖為邊界勘界做出的貢獻。現在國家測繪局與有關單位共同研建開發了中越陸地邊界地理信息系統,使中越陸地邊界規範化管理。據新華社北京2006年8月24日電,中越雙方一致認為,兩國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雙方將進一步密切配合,加快工作進度,確保如期實現最遲於2008年完成陸地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並簽署新的邊界管理制度檔案的目標。2007年2月中越老三國國界交界點界碑已經設立,中越廣西國界界碑的設立也不會太遠了,界碑成為鄰國人民和睦共處、和諧共生的象徵,也是邊界地區和平與安寧的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