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創造力縱橫談

廣義創造力縱橫談

《廣義創造力縱橫談》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內容包涵廣義創造力的特徵、動力、運作方向選擇、基本模式、創新過程和方法論體系等。它提供給對創新思維有興趣的讀者參考。書中對創造力的演化和思維創造力如何朝統一創造力的方向發展提出了獨到見解。

作者簡介

丁大中,高級農藝師。1929年出生於上海。1952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曾長期從事教育、農業科研和科研組織管理工作。1994年從瀋陽市農業科學院退休。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廣義創造力的概念及創造力的演化

第一章 創造力是怎樣產生的

1.1 廣義創造力觀念

1.2 創造作用是怎樣產生的

第二章 創造力的演化(上)

2.1 系統科學中的創造力演化觀念

2.2 物質創造力及其層次演化

2.3 物質創造力向生命創造力的過渡

2.4 生命創造力

2.5 思維創造力

第三章 創造力的演化(下)——思維創造力向統一創造力的過渡

3.1 一切創造力都具有內在的統一基礎

3.2 高層次創造力對低層次創造力的包容和共存

3.3 統一創造力是人類社會發展新階段的客觀要求

3.4 知識海洋中存在重大溝壑和謎團要求創造新的科學理論解釋和填補

3.5 思維創造力向物質創造力的回歸——思維創造力邁向統一創造力的突破

第二篇 創造力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創造力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4.1 我們的大千世界

4.2 廣闊時空中的思維創造力

4.3 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創造力

4.4 處處是創造之地——思維創造力在空間中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4.5 人人是創造之人——從創造力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統一觀來看個人與群體的創造力

第五章 創造力的繼承性與創新性

5.1 各種創造力系統從繼承到創新的一般模式

5.2 遺傳與變異——生命創造力的繼承性與創造性的機制

5.3 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的繼承和創新

5.4 人類知識的層次結構模型及其繼承性與創新關係

5.5 資訊理論中的確定性與新穎性互補

5.6 矛盾論中的繼承與創新性的鬥爭——創造論中的突破(繼承)保守性的革命

5.7 溫故知新——在繼承中創新

5.8 各有千秋——在創新中繼承

5.9 孑遺生物與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第六章 創造力的相似性與差異性

6.1 系統科學與相似性

6.2 差異性使自組織系統發生漲落作用

6.3 相似性與思維

6.4 創造力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原理在創造學中的套用

6.5 混沌學與創造力的相似性

6.6 “自相似性”的模型

第七章 創造力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7.1 三種創造力思維方法

7.2 自組織的確定性和非確定性

7.3 機遇在思維創造力中的意義

7.4 確定性與機遇的統

第八章 創造力的互聯性

8.1 互聯性的進化

8.2 一塊生日蛋糕中的玄機

8.3 互聯性中隱藏著創造力演化程式的秘密

8.4 互聯性在創新中的某些表現形式

8.5 套用互聯性時易犯的邏輯錯誤

第九章 創造性的兩面多級性(上)

9.1 從兩面神思維到兩面三(多)極思維

9.2 兩極性作用下的物質創造力的變化和發展

9.3 三生萬物——數學反映的兩面多級性

9.4 金三極思維方法與創造力的兩面多級性

第十章 創造力的兩面多極性(下)

10.1 兩面與三(多)極的內在關係

10.2 極間的連續性和相對獨立性

10.3 三(多)極性與統籌折中

10.4 附錄——形形色色的兩面三(多)極現象

第十一章 閾,臨界現象與創造力

11.1 極,臨界現象與自組織理論

11.2 物理學的相變及臨界點

11.3 閾與創造力

11.4 自組織臨界性假說

11.5 臨界現象與交叉科學

11.6 超技術與極限技術

11.7 極限技術與理論的突破

第三篇 創造力的進化動力和方向選擇

第十二章 微觀粒子多樣性發展和需要、互作、選擇三部曲

第十三章 物質創造力的進化動力和方向選擇

13.1 原始互作的對流模型

13.2 無機世界的自然選擇

第十四章 生命創造力的動力和方向選擇

14.1 生存的需要

14.2 相互關聯和場

14.3 鬥爭與共存的互作和自然選擇

14.4 協同進化論——鬥爭與共存的統

14.5 高層結構選擇與艾根的超循環論

14.6 優勢動力學選擇與自相似原理

14.7 和諧性的自然選擇——黃金分割規律

第十五章 思維創造力的動力和方向選擇——需要、互作、選擇三部曲

15.1 需要是思維創造力的動力之源

15.2 思維創造力的客觀需要與三種選擇

15.3 競爭互助與社會選擇

15.4 社會選擇的條件與原則

15.5 不同社會制度間的競爭與選擇

15.6 市場競爭和公共選擇論

15.7 選擇的兩面三(多)極性

第四篇 創造力的運動方式、形式和方法

第十六章 創造力的基本運動方式(上)——漸變與突變

16.1 托姆的突變論

16.2 物質創造力的漸變與突變

16.3 生命進化的漸變與突變之爭

16.4 從突變開始的思維創造力——感知和靈感的突變

第十七章 創造力的基本運動方式(下)

17.1 創造力運動的周期性

17.2 “生命周期”中的漸變與突變

17.3 不同的生命周期

17.4 商品的生命周期

17.5 事物整體演化中的漸變與突變

第十八章 創造力的創造過程和基本思維形式

18.1 創造力的一般創造過程

18.2 思維創造力的創造過程特點

18.3 思維創造過程的三個基本步驟

18.4 基本思維形式

第十九章 思維創造力的創造方法(上)——突破臨界點

19.1 生活中的臨界點

19.2 根據客觀事物的特點尋找臨界點

第二十章 思維創造力的創造方法(中)

20.1 邏輯的思維路線

20.2 反邏輯的思維路線

20.3 非邏輯思維路線

第二十一章 思維創造力方法(下)——創造方法的主客觀基礎及創造方法論體系

21.1 創造方法的主客觀基礎

21.2 以基本元素分合變化為基礎的創造方法論體系

21.3 創造方法的臨界性條件

……

第五篇 個體與群體,生與死,效法自然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