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熱帶亞熱帶果樹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熱帶亞熱帶果樹研究重點實驗室依託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建設,其前身是廣東省果蔬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2000 年 12 月立項建設,托單位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2003 年 9 月通過驗收)。隨著學科的發展和科研的進一步深入,蔬菜和果樹兩個學科研究的方向、內容以及側重點等方面的差異日趨加大, 按目前的建制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運作已難以適應學科發展的需求; 鑒於兩個研究所的科學研究水平已分別大大超過重點實驗室原來的建設要求,研究內容上也有了很大的拓展,2009年,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通過論證,將原廣東省果蔬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分設成廣東省熱帶亞熱帶果樹研究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蔬菜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

1. 開展熱帶亞熱帶果樹種質資源的徵集、評價和創新,挖掘和創造目標性狀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育種新材料。
2.開展基因或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的研究,構建高效育種技術體系。
3.開展主要果樹重要性狀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研究,構建主要果樹基因組的遺傳圖譜;在闡明重要農藝性狀遺傳規律的基礎上,定位、克隆和轉化控制水果重要農藝性狀基因。
4.集成現代高效育種技術和優異種質,聚合優質、高產、抗病(逆)基因,強化優質、高產、抗病(逆)和高效協調改良,培育具有重大套用前景的優質專用新品種,超高產新品種和功能型新品種。
5.開展重大病蟲害的致病機理及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
6.開展熱帶亞熱帶水果采後處理技術和精深加工技術研究。
7.開展適應氣候變暖、極端氣候、有機栽培的技術措施的研究。

研究內容

1.香蕉、荔枝、柑橘、龍眼等新品種的選、培育技術體系的建立。包括種質資源鑑定的鑑定、體細胞或原生質體培養條件的研究、通過原生質體融合培育新品種。
2.抗真、細菌病害育種模式平台的建立。主要針對毀滅性的病害如柑橘黃龍病和香蕉鐮刀菌枯萎病,結合當前生物學的最新研究進展,深入開展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分離高效抗病基因,並建立高效轉基因體系。
3.水果保鮮及深加工研究。通過研究建立鳳梨、木瓜、芒果等嶺南特色水果鮮切加工和保鮮技術流程;柑橘類胡蘿蔔素合成的調控及生理和分子機制研究;套用於荔枝、龍眼、柑橘、香蕉等南亞熱帶水果的新型高效安全保鮮及催熟技術的研究開發、示範和推廣套用。
4.栽培生理研究。開展成花坐果機理和正常坐果機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抑制光呼吸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為高產栽培提供理論依據;研究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對各物種的物候期的影響、尤其對成花坐果等的影響。
5.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平台。以香蕉枯萎病、柑橘黃龍病等病害、荔枝大小年、焦核等性狀為核心,開展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6.關鍵生產技術研究。開展果樹無病育苗標準化技術、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標準化安全生產技術、節水省肥灌溉施肥技術、有機栽培技術等關鍵生產技術研究。
7.生物防治研究。以香蕉枯萎病為研究對象,調查華南香蕉產區生物防治木黴菌、螢光假單孢、枯草芽胞桿菌等生物多樣性,分離高效生防菌株,並通過遺傳改良的方法,提高生防菌株對根系的結合能力;將生防菌與生物有機肥的生產相結合,生產藥肥兩用的生物有機肥,用於香蕉枯萎病的防治。

實驗室主任

易乾軍,男,博士,研究員。1992年7月畢業後分配至廣東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果樹生理、生物技術、栽培、育種、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等科研工作,2002年2月起擔任果樹所副所長,分管科研。兼任廣東省果蔬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其中:1996年3-11月赴以色列農業研究中心園藝所做訪問學者;1997年9月-2001年7月華南農業大學果樹專業在職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2002年2-3月得到國際植物遺傳資源所資助,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國際果樹種質資源保存研討班”。現任廣東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所長。主持科研課題12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6項),參與主持省級科研目2項,主持建設農業部特別國債項目 2 項。主持建設廣東省果蔬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果樹部分), 以上項目經多年研究,超額完成了契約計畫任務,已 取得科研成果 4項,申請專利1項, 出版著作二本,發表學術研究論文 20 篇。同時,兼任《 園藝學報 》、《 果樹學報 》、《 廣東農業科學 》 編委、廣東省植物生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熱帶南亞熱帶果樹分會籌備小組負責人。兼任湖南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碩士導師,兼任湖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博士生副導師,已培養畢業碩士生 6人,在讀碩士生12人、博士生3人。被評為2001-2002年度廣東農科院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