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開展南方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規律及相關基礎研究,建立南方特色的致病菌種質資源庫,運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
息學手段開展致病菌的分型溯源研究,研究食源性致病菌以信號分子介導的細菌間信息傳播機制,以及探討細菌受傷後維持種群結構和恢復的基礎,揭示休止期細胞存活和復甦的分子機理。
採用現代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手段,探索快速檢測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創新微生物數量抗干擾快速檢測技術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子與特異性生化快速檢測技術,研製相關的快速檢測試劑盒和檢測儀,顯著提高食品微生物監測水平與檢測效率,建成國內一流的現代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創新平台。
開展有害污染微生物預防和殺滅的綜合防治研究,探索有害微生物控制的新機制,創新高效環保污染微生物控制新技術和新製劑,在污染微生物控制的重要機理研究方面開展原創性的工作,積極引領國內食品微生物污染控制產業的發展。
積極承擔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生物食品防腐劑的基礎研發,探索新型安全生物型防腐劑發酵工藝。
積極承擔國家及廣東省的食品微生物安全檢測技術和監測標準的基礎研究,為建立和制定相關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
在獲獎成果中,“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研究”在廣東環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化,獲得2個省級新產品和1項廣州市優秀專利,實現新增銷售額6000萬,新增利稅1000萬元,並在千廠千會協作行動中,使以廣東為重點的企業2000多家減少損失,提高產品質量,取得15億元的社會效益,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食品微生物安全分析檢測和控制水平的提高。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和禽流感暴發,本項目研究組積極承擔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充分發揮多年來在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工作積累,為以廣東省為重點的全國各省市提供了大量新型高效環保消毒劑,並接受政府委託為廣州市近200家消殺及衛生用品生產廠家進行檢測技術人員上崗證培訓,以確保消毒劑與衛生用品的產品質量,為控制SARS疫情和禽流感暴發流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其中本項目研究組研製開發的新型高效環保消毒劑已列入廣東SARS科技攻關成果展。
技術服務:利用本身的技術優勢,為社會提供微生物分析、企業產品質量控制、微生物菌株鑑定和微生物檢驗技術人員的培訓等技術服務。
研究課題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 生物發光微生物數量抗干擾快速檢測試劑盒 |
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生物專項資金項目 | 發酵生產關鍵生化原料製備微生物安全高技術產品 |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 | 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檢測試劑盒的研製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 諾瓦克病毒在貝類體內分布及其累積變化規律研究 |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 | 農產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檢測及控制技術套用 |
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 | 1 雷射表面電漿共振痕量快速檢測系統研製 2 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檢測與特異性生化確證技術研究及套用 3食品新型 生物防腐劑的研製及套用 4 新型功能微生物活菌製劑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項目 | 南方常見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分布規律及相關基礎研究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1 食源性腸道致病菌ERIC-PCR指紋圖譜研究 2 食品 中阪崎腸桿菌PCR檢測方法的研究 3 食源性致病菌致病基因庫的構建研究 4 二氧化氯對白色念珠菌作用機理研究 5 廣東貝類中諾克病毒調查及分布規律研究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 |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檢測關鍵技術的套用研究 |
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 | 1 無公害畜禽肉和水產品微生物快速檢測試劑盒的研製 2L-蘋果酸抗疲勞功能新產品的研製及推廣套用 3新型高效禽流感病毒流消毒劑的擴大套用研究 4食源性輪狀病毒分子檢測試劑盒研製及套用 5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化與分子特異性檢測研究 6沙門氏菌( salmonella)檢測國家標準(GB/T4789.4-2003)修訂研究 7 礦泉水生產中溴酸鹽調查和監控技術研究 8 ATP生物發光微生物快速檢測儀的研製 9 金黃色葡萄球菌快速顯色檢測產品的研製 10 微生物源高效安全防腐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與套用研究 11 改性殼聚糖的製備及其在食品防腐中的套用研究 12 超市自製食品污染微生物快速監控技術的套用研究 |
廣州市科技計畫項目 | 1 食品微生物質控和生物安全檢測新技術研究 2 功能性多糖、多肽及有機酸產業化與安全控制技術開發 |
廣州市農業科技項目 | 動物性食品致病菌特異生化快速檢測技術的套用及示範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專項調查與評價項目 | 1 我國奶粉中阪崎腸桿菌安全調查與評價(2007) 2集中消毒餐具消毒效果及殘留物專項調查(2009) |
成果專利
序號 | 專利名稱 | 專利號 |
1 | L-蘋果酸高產突變株麴黴N1-14’及生產L-蘋果酸的方法 | ZL94105633.3 |
2 | 一種微生物生化鑑定管 | ZL99236891.X |
3 | 一種由異麥芽酮糖製取麥芽酮糖醇的方法 | ZL 00114194.5 |
4 | 一種細菌、真菌及大腸菌群計數卡及其製備方法 | ZL 01107661.5 |
5 | 水中總氯、余氯及臭氧快速測定試劑盒 | ZL01215726.0 |
6 | 一種L-蘋果酸鈣製備方法及其專用中和反應器 | ZL01127604.5 |
7 | 一種從發酵液中分離、收集細菌細胞的方法 | ZL01114731.8 |
8 | 一種用於封裝大腸菌群檢驗紙片的封裝袋 | ZL 02248943.6 |
9 | D-螢光素化學合成方法與裝置 | ZL200410051705.2 |
10 | 水質六價鉻快速檢測試劑盒 | ZL200420102870.1 |
11 | 微生物檢測袋 | ZL200520120761.7 |
12 | 淨化恆溫培養箱 | ZL200520064241.9 |
13 | 一種由 帕拉金糖製造低聚帕拉金糖的方法 | ZL 200510101167.8 |
14 | 用於培養基載體的凝膠劑的製備方法 | ZL 200510101167.8 |
15 | 畜禽肉和水產品中常見致病菌 多重PCR快速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ZL 200510033158.X |
16 | 大樣檢測培養基包裝袋 | ZL 200620057612.5 |
17 | 水中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快速檢測試劑箱 | ZL200620055481.7 |
18 | 副溶血性弧菌 顯色培養基、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ZL 200610124075.6 |
19 | 快速降解松木屑松脂類物質的方法 | 200310112187.6 |
20 | 微生物抗干擾快速檢測方法及試劑 | 200410026794.5 |
21 | 環境水體微生物快速檢測方法及試劑 | 200410026795.X |
22 | ATP生物發光法在快速評估消毒劑消殺效果的套用 | 200410026793.0 |
23 | 水體中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快速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200510033157.5 |
24 | 輪狀病毒的RT-PCR檢測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 | 200510033159.4 |
25 | 穩定性過氧化物消毒液及製法 | 200510037372.2 |
26 | 水中氨氮濃度快速檢測試劑及用法 | 200510037389.8 |
27 | 微生物大樣檢測試劑盒及其製備和使用方法 | 200610037317.8 |
28 | 諾瓦克病毒和輪狀病毒多重RT-PCR檢測方法及試劑盒 | 200610032890.X |
29 | 活體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RT-PCR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200610034150.X |
30 | 規模化提取和純化天然螢火 蟲螢光素酶的方法 | 200610034384.4 |
31 | 生物發光微生物數量抗干擾快速檢測試劑盒 | 200610034385.9 |
32 | 微生物快速測試卡及其使用方法 | 200710029047.0 |
33 | 蠟樣芽孢桿菌特異性顯色生化快速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200710032833.6 |
34 | 沙門氏菌顯色培養基、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200710032778.0 |
35 | 畜禽肉中沙門氏菌O157多重PCR快速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200810026031.9 |
36 | 水產品中致病菌多重PCR快速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2008100260358.7 |
37 | 食用菌調味基料的製備方法 | 200810027716.5 |
38 | 一種快速檢測微生物的測試片及其製備方法 | 200810220569.3 |
39 | 用於快速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試劑及其方法 | 200810220570.6 |
40 | 食用菌調味劑及其製備方法 | 200810027715.0 |
41 | 一種微生態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 200910038538.0 |
42 | 一種提高益生菌活菌數的方法 | 200910038553.5 |
43 | 一種富集阪崎腸桿菌的試劑及其製備方法 | 200910037189.0 |
獲獎情況
時 間 | 項 目 | 獲得獎項 |
2007年 | 食用菌優質高效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研究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3年 | 食用菌產業化示範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2年 | 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及其檢測技術的 推廣套用 | 國家經貿委和中國科協千廠千會協作行動 “優秀成果獎” |
2002年 | 食品生物安全和質量監控產品的 研究與開發 | 廣州市東山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01年 | 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1998年 | L-蘋果酸高產菌種選育及發酵工藝研究 | 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1993年 | 桉樹青枯病病原菌鑑定及抗病樹種篩選 | 廣東省林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
發表文章
1.吳清平、寇曉霞、張菊梅.食源性病毒及其檢測方法.微生物學通報,2004,31(3):101-105.2.蔡芷荷、吳清平、鍾前林、蘇健.酶測定在微生物快速鑑定中的套用.微生物學通報,2004,31(4)97-100.
3.吳慧清、吳清平等.生物發光和國標法檢測樣品中活菌總數的比較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04,4:134-135.
4.張菊梅、吳清平、吳慧清等.食品企業實施HACCP存在的主要障礙.食品工業科技,2004,10:122-124.
5.郭偉鵬、吳清平、張菊梅、吳慧清.沙拉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況的調查.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4,14(1):78-79.
6.WUQingping,ZHANGJumei,WUHuiqing.StudyonRapidDeterminationofATPLevelsinMicrobialCellsUsingBioluminescence.ProceedingsoftheChina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V1(1):76-80,2004.
7.吳清平、吳軍林、韋明肯.食用菌深加工和質量安全技術研究進展.廣東農業科學,2004,72-75.
8.鄧金花、吳清平、闕紹輝.介紹幾種高效消毒劑在微生物防治中的選擇.廣東藥學,2004,14(4)66-68.
9.楊小鵑、吳清平、張菊梅、吳慧清.多重PCR檢測無公害畜禽肉和水產品中4種致病菌.微生物學通報,2005,32(3):95-101.
10.寇曉霞、吳清平、張菊梅、范宏英.單管半套式RT-PCR法檢測貝類中輪狀病毒的研究.微生物學報,2005,45(3):401-404.
11.范宏英、吳清平、吳若菁、寇曉霞、張菊梅、吳慧清.飲用水中5種致病菌多重PCR技術檢測研究.微生物學報,2005,32(3):102-107.
12.吳清平、吳軍林、張菊梅、吳慧清.微生物源功能性食品的研究新進展.食品科學,2005,26(9):609-612.
13.馬永,吳清平,張菊梅,郭偉鵬,李程思.青芥辣對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初步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05,26(3):74~76.
14.吳清平、楊小鵑、張菊梅.無公害畜禽肉和水產品中常見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5,15(2):218-221
15.馬永、吳清平、張菊梅、楊小娟.空調冷卻水中軍團菌污染狀況和檢測方法探討.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5,15(2):255-256
16.吳清平、李善志、張菊梅、郭偉鵬.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檢測技術研究進展.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5,15(7):888-890.
17.吳清平、劉軍義、韋梅良、張菊梅.食源性諾瓦克樣病毒檢測技術研究進展.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5,15(5):637-639
18.吳清平、葉應旺、張菊梅、楊寧.ERIC結構功能及ERIC-PCR技術的套用.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6.16(4):507-509
19.吳清平、孫永、蔡芷荷、郭偉鵬.快速測試片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的套用.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6,16(5):635-637.
20.李善志、吳清平、張菊梅、郭偉鵬.RT-PCR方法檢測單核增生李斯特活菌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6,16(6):641-643.
21.吳慧清、吳清平、張菊梅、李程思.肉品新鮮度的ATP生物發光法檢測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6,16(8):902-903、933.
22.張菊梅、吳清平、李程思、吳慧清.生物發光法微生物快速檢測試劑的性質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6,33(3):36-41.
23.張菊梅、吳清平、吳慧清、郭偉鵬、李程思.微生物細胞ATP釋放條件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6,33(4):100-105.
24.吳清平、孫永、蔡芷荷、張菊梅.微生物固體培養基凝固劑研究進展.微生物學通報,2006,33(5):145-149
25.吳清平、葉應旺、郭偉鵬、楊寧.阪崎腸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及檢測技術.微生物學通報,2006,33(6):99-103
26.張淑紅、吳清平、張菊梅.顯色培養基在幾種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檢測中的套用.微生物學通報,2006,33(6):108-111
27.吳清平、韋明肯、吳軍林、闕紹輝.化學消毒劑作用機理研究進展.微生物學通報,2006,33(6):117-121
28.吳清平、孟凡亞、蔡芷荷、劉秀梅、楊寧.微生物培養基質量控制技術和標準.微生物學通報,2006,33(6):128-132
29.寇曉霞、吳清平、范宏英.輪狀病毒NASBA檢測研究.微生物學報,2006,46(2):328-330.
30.吳軍林、吳清平、韋明肯、吳慧清、周小燕.L-蘋果酸對蘋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蛋白及酶基因表達研究.食品科學,2006,27(11):229-232
31.吳慧清、吳清平、石立三、陳威.殼聚糖及其金屬鋅配位絡合物的抑菌性能研究.食品科學,2006,27(12):75-78
32.吳清平、張曉煜、闕紹輝、鄧金花、張菊梅.消毒劑殺病毒機理及效果評價技術研究進展.中國消毒學雜誌,2006,23(1)65-67.
33.吳清平、孟凡亞、張菊梅、郭偉鵬.臭氧消毒中溴酸鹽的形成、檢測與控制.中國給水排水,2006,22(16):12-15.
34.XiaoXiaKou,QingpingWu,JuMeiZhang,HongYingFan,Rapiddetectionofnorovirusesinfecalsamplesandshellfishby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TheJournalofMicrobiolog,2006,Vol.44,No.4:403-408
35.Qing-pingWu,Yi-ZhenXie,Sen-ZhuLi,DavidP.LaPierre,ZhaoqunDeng,QiChen,ChongLi,ZhiZhang,JunGuo,Chung-KwunAmyWong,DanielY.Lee,AlbertYee,BurtonB.Yang,TumourcelladhesionandintegrinexpressionaffectedbyGanodermalucidum,EnzymeandMicrobialTechnology40(2006)32-41.
36.Yi-ZhenXie,Sen-ZhuLi,AlbertYee,DavidP.LaPierre,ZhaoqunDeng,DanielY.Lee,Qing-pingWu,QiChen,ChongLi,ZhiZhang,JunGuo,ZideJiang,BurtonB.Yang,Ganodermaluciduminhibitstumourcellproliferationandinducestumourcelldeath,EnzymeandMicrobialTechnology40(2006)177-185.
37.Junyiliu,QingpingWu,XiaoxiaKou.DevelopmentofaVirusConcentrationMethodanditsApplicationfortheDetectionofNorovirusesinDrikingWaterinChina.TheJournalofMicrobiology,2007,Vol.45,No.1:48-52
38.JunlinWu,QingpingWu,JunmingHuang,RuiyiChen,MinCai,JianbinTan.EffectofL-MalateonPhysicalstaminaandActivitiesofEnzymesRelatedtotheMalate-AspartateShuttleinLiverofMice.PhysiologicalResearch,2007.56(2):213-220(SCI,IF=2.093)
39.王大鵬、吳清平、寇曉霞.諾瓦克病毒研究進展.微生物學報.2007,47(5):942~946
40.寇曉霞、吳清平、王大鵬、郭偉鵬、鄧梅清.多重RT-PCR用於臨床檢測三種胃腸炎病毒的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7,34(3):401-405
41.寇曉霞、吳清平、范宏英、張菊梅.水體中諾瓦克病毒RT-PCR檢測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7,34(4):650-653
42.徐曉可、吳清平、張菊梅、周艷紅.PCR技術檢測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進展.微生物學通報.2007,10.34(5):970-972
43.葉應旺、吳清平、郭偉鵬、張菊梅.種特異性PCR快速檢測奶粉中阪崎腸桿菌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7,34(12):1192-1197
44.劉軍義、吳清平、盤寶進、寇曉霞、韋梅良.水體病毒鈣離子絮凝濃縮新方法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7,34(12):1202-1204
45.吳慧清、吳清平、石立三、張菊梅.殼聚糖複合生物防腐劑的抑菌效果研究.食品科學.2007,28(10):112-117
46.吳軍林、吳清平、張菊梅.L-蘋果酸對老年大鼠氨酶水平的影響.食品科學.2007,10.28(10):507-509
47.孟凡亞、吳清平、蔡芷荷、劉秀梅、郭偉鵬.選擇性培養基在礦泉水致病菌檢測中的套用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3):26-28,52
48.張淑紅、吳清平、張菊梅.顯色培養基在單柱細胞增生李斯特快速檢測中的套用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1):43-45
49.孫永、吳清平、周艷紅、蔡芷荷、張菊梅,微生物快速測定卡凝膠劑性能初步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3):419-421
50.葉應旺、吳清平、郭偉鵬、張菊梅,PCR快速檢測奶粉中阪崎腸桿菌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3):422-424,467.
51.吳清平、王大鵬、楊寧、張菊梅,ELISA和GICA在食源性致病菌檢測中的套用,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3):566-568
52.胡珍娣、吳清平、張菊梅、郭偉鵬.超市熟食製品安全問題及其對策.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4):751-753
53.劉春梅、蔡芷荷、吳清平.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中培養基的質量控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4):700-701
54.黃汝添、吳清平、張菊梅、郭偉鵬.金黃色葡萄球菌顯色培養基研究進展.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6):1148-1150
55..吳清平、董曉暉、張菊梅.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10):1910-1911
56.楊小鵑、吳清平、張菊梅、張淑紅.動物性食品中大腸桿菌0157:H7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7,17(11):1951-2068
57.范宏英、寇曉霞、張菊梅、吳清平.水體污染中常見致病菌的多重PCR分子檢測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7):3250-3253
58.陳威、吳清平、張菊梅、吳慧清.殼聚糖抗菌機制的抑菌研究.微生物學報.2008,48(2):(164-168)
59.XiaoxiaKou,QingpingWu,DapengWang,JumeiZhang.SimultaneousdetectionofnorovirusandrotavirusinshellfishbymultiplexPCR.Foodcontrol.2008,19:722-726(SCI,IF=1.579).
60.WuJinlin,WuQingPing,ChenXin-Fen,WeiMing-Ken,ZhangJu-Mei,HuangQiong,ZhouXiao-Yan.L-malatereversesoxidativestressandantioxidativefefensesinliverandheartofagedrats.PhysiologicalResearch.2008,57(2):261-268(SCI,IF=2.093)
61.徐曉可、吳清平、張菊梅、楊小鵑、周艷紅.水產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特異性二重PCR檢測方法的研究.食品與機械,2008,24(3):90-93
62.楊小鵑、吳清平、張菊梅、徐曉可、李程思.畜禽肉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O157多重PCR檢測研究.微生物學通報,2008,35(3):470-474
63.石立三、吳清平、吳慧清、張菊梅.我國食品防腐劑套用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食品研究與開發,2008.29.(3)157-160
64.徐曉可、吳清平、周艷紅、張菊梅、楊小鵑.肉類中大腸桿菌O157:H7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微生物學通報,2008,35(4):619-622
65.吳清平、姚琳、張菊梅、王大鵬、寇曉霞、諾如病毒結構蛋白的研究進展.病毒學報,2008(4):322-325
66.YanhongZhou,QingPingWu,XiaokeXu,XiaojuanYang,YingwangYe,JumeiZhang.DevelopmentofanimmobilizationanddetectionmethodofEnterobactersakazakiifrompowderedinfantformula.FoodMicrobiology,2008,25:648-652
67.徐曉可、吳清平、張菊梅、周艷紅、鄧梅清.食品中沙門菌特異性二重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方法的研究.衛生研究2008,37(4):483-486.
68.楊小鵑、吳清平、張菊梅、徐曉可、周艷紅、三種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檢測技術建立及套用研究。衛生研究2008.37(5):602-605
69.王大鵬、吳清平、姚琳、寇曉霞、張菊梅.諾瓦克病毒ORF2的原核表達及其產物分析.微生物學通報,2008,35(7):1078-1083.
70.韋明肯、吳清平、王大鵬、吳軍林、張菊梅.二氧化氯對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和質粒DNA的作用.微生物學通報,2008,35(8):1224-1229
71.張淑紅、吳清平、張菊梅、郭偉鵬、鄧梅清.水中糞鏈球菌顯色培養-濾膜法快速檢測初步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8,18(9):1718-1720..
72.YingwangYe,qingpingWu,YanhongZhou,XiaohuiDong,JumeiZhang.AnalysisofmajorbandofEnterobacterSakazakiibyERIC-PCRanddevelopmentofaspecies-specificPCRfordetectiomofEnt.Sskazakiiindryfoodsamples.JournalofMicrobiologicalMethods.2008,75:392-397(影響因子2.153)。
73.張淑紅、吳清平、張菊梅、楊小鵑.副溶血性弧菌顯色培養基檢測效果初步評價.微生物學通報,2008,35(1):145-147.
74.郭偉鵬、吳清平、張菊梅、鄧梅清、黃啟紅.果汁飲料中耐熱莓菌的分離和鑑定研究.生物技術通報,2008年增刊.(244-247)
75.吳軍林、吳清平、張菊梅.L-蘋果酸的生理功能研究進展.食品科學,2008,29(11):650-654.
76.吳慧清、吳清平、石立三、賀征、劉蘇恩.植物精油型空氣殺菌清新劑的研製及效果評價.食品科學,2008,29(11):161-164.
77.寇曉霞,吳清平,姚琳,張菊梅.四種食源性病毒多重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08,29(6):590-593.
78.吳毓薇,吳許文,吳清平,黃汝添.食品衛生微生物測試片檢測技術進展.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8,18(12):2832-2834.
79.郭偉鵬,張菊梅,鄧梅清,黃汝添,吳清平.桶裝飲用水微生物污染菌株的分離鑑定及消毒試驗.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8,18(12):2605-2607.
80.MingkenWei,QingpingWu,QiongHuang,JunlingWu,JumeiZhang.PlasmamembranedamagetoCandidaalbicanscausedbychlorinedioxide(ClO2).LettersinAppliedMicrobiology,2008,47:261-268.
81.DapengWang,QingpingWu,XiaoxiaKou,LinYao,JumeiZhang.DistributionofNorovirusinOysterTissues.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ogy,2008,105(6):1966-1972.
82.DapengWang,QingpingWu,LinYao,MingkenWei,XiaoxiaKou,JumeiZhang.Newtargettissueforfood-bornevirusdetectioninOysters.LettersinAppliedMicrobiology,2008,47:405-409.
83.吳慧清、吳清平、石立三、李程思.植物精油對微生物的抑菌效果評估研究.食品科學,2008,29(12):83-86.
84.寇曉霞、吳清平、姚琳、張菊梅.水體中病毒濃縮方法及其條件最佳化.微生物學通報,2009,36(1):25-30.
85.徐曉可、吳清平、張菊梅、楊小鵑、周艷紅.免疫磁珠分離技術在常見食源性致病菌檢測中的套用.現代預防醫學,2009,36(4):622-634.
86.張淑紅、吳清平、張菊梅、郭偉鵬、鄧梅清.套用顯色培養基檢測食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初步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9,19(5):1196-1198.
87.吳清平、張穎輝、張菊梅、郭偉鵬.活性炭控制飲用水中溴酸鹽的研究進展.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9,19(5):1185-1187.
88.徐曉可、吳清平、張菊梅、鄧梅清、周艷紅.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特異性二重PCR檢測方法的研究.中國衛生檢驗雜誌,2009,19(6):1199-1201.
89.吳清平、吳葵、葉應旺、董曉暉、張菊梅.群體感應及其在動物病原菌致病中的作用.微生物學報,2009,49(7):85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