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相傳唐朝李世民的軍事劉文靜曾隱居靈山,在此苦心鑽研《易經》,
因受靈山佛祖點播,矛塞頓開,隨後輔佐李世民一路拼打、奪取天下。後人為了紀念此地,命名該洞為讀易洞,也成為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墨客來此遊覽、求學上進的祈禱殿堂。讀易洞的前面是八卦井。黝黑的方石井口,一股甘泉,清澈見底,時而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傳說釋迦如來誕生之日,太上老君委派大弟子廣成子前往靈山代他為佛祖祝壽,並派阿難尊者一路陪同遊玩靈山,廣成子來到靈山後,見到此地盛世絕景,只貪婪享受靈山風光,一不小心失落了陰陽八卦鏡,後來此鏡經日月造化成為此井,世人取名為“八卦井”。景點介紹
山頂南側有一十幾平方米的兩塊巨石重疊置放。這就是所謂的解慍台,依稀能見到“解慍台”的古代碑刻痕跡。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台名也來自於此。此地三面靠山,一面深臨峽谷,谷深百米。登上此台可遠觀太山之頂,白雲漂浮,若隱若現,清風徐來,栩栩如生;谷底潺潺流水,琴聲悅耳。站立此地,眺望遠方,虛若懷古,清新怡人。“解慍台”也曾經記述過動聽的故事。西漢時期號稱“禹後一人”、“江南大禹”、“治水英雄”的張渤工作勤懇、廉潔奉公。他為了解決一方百姓的治水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經費緊張,再加上朝廷的高壓政策要求,一日,張渤便來到此地尋心解悶。恰在此時,一仙女下凡來到靈山,看到張渤在此躊躇萬分,詢問其原因後被張渤為民解患的思想所感動,仙女隨即借天神之靈,幫助張渤解決家鄉治水患難之難題。張渤見此情景,萬分感激,二人心有靈犀,情投意合,之後便接成夫妻。後人每逢遊玩此地當得知此典故時,便會尤然而生“千古凝成風雨台,登高生趣頓開懷;循眸四野風光美,此處舒心喜自來”的美好心情。
仙龜托經石從解慍台西南側俯首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著名的仙龜托經石,走進細看,形象逼真。傳說唐玄奘去西天靈山取經,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歷經了八十苦難到達西天靈山,他們師徒四人取得真經後歡樂開懷,正滿載經書返回東土大唐,此時佛祖掐指一算,玄奘法師應有九九八十一難方能修成正果,於是就命仙龜回通天河等候玄奘法師師徒四人並送其過河,並告知還得讓玄奘接受沉入河中一難,當玄奘法師師徒四人重新回到通天河時只見河水奔騰洶湧、浩瀚無邊,無法過河,此時突然見仙龜重現相助,感激不盡。誰知仙龜已早領佛旨,在此等候。此勢正為仙龜拖著三藏十二部經書回望靈山等候佛祖下令,世人因此命名此石為“仙龜拖經石”。此地又稱“書雲筆”,從下方仰望,形似圓形石柱,拔地而起十多米高,一米多直徑,頂端有一草叢,恰似一支毛筆。據傳聞,萬年前,女媧娘娘鍊石補天,曾用此筆粉刷石縫,畫上雲彩,是同天地共存的一支神筆。
棋盤山與解慍台兩兩相望的是一群錯落有致的巨石群,這就是聞名已久的棋盤山。如果說,靈山是郎才,那棋盤山就是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俊男靚女。可謂“千年亘古不分離,愛情之深永相廝”。該山上的棋盤石背倚大山,前臨懸崖峭壁,一根根巍然聳立的石柱如刀切斧辟,乾淨利落,巧奪天工,盡善盡美。相傳文殊、普賢二位菩薩來靈山聽佛祖說法時,在此間休息對棋。當時有一樵夫上山打柴,來此地觀看二位年輕人下棋,正當樵夫看的入神時,二位年輕人便問那樵夫:“你上山來乾什麼” ?樵夫說:“打柴啊”,文殊就說:“你知道現在什麼時候了嗎?你家已經有幾個月沒柴燒了”。此時,樵夫恍然大悟,原來這二位年輕人卻是傳說中天上的神仙啊。從此後便有了“天上一天,人間一年”的傳說。棋盤山頂正中央有一巨石,高約5米,重約數百噸,四方而無稜角,形似鐘鼓。相傳魯班公孫輸曾來靈山朝拜佛祖因走錯了路而來到此地,發現對面就是靈山,面對數百米懸崖怎能到達對面的靈山呢?此時他靈機一動,如果能架起一條通往靈山的石橋就好了,於是找來了這塊巨石,將其般到山頂作為橋墩,隨後四處尋找但卻未找到長達200多米的石條作為橋面,故當時此橋未架成,至今還留下“仙橋墩”。
靈溪大峽谷兩座山峰之間便是數百米深的靈溪大峽谷。溪水急馳飛奔而下,自然形成三大瀑布、三大疊水、三大連泉等八大景觀,山清水秀,景色迷人。還有活佛洞、仙掌石、天鵝寶蛋、海獅沐日、百步九道橋及丁公潭等七十二景,無不處處絕妙,夢幻迷人。神奇的靈山以藍天為紙,海水為墨,盡繪一幅勝似仙境的人間美景。
唐貞觀4年,相傳地藏菩薩化身新羅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到中國求法,曾來靈山修行,後人於貞觀年(公元627~650)年間,在此建寺,命名為“廣瑞禪院”。自此,這裡成為釋迦勝地,佛祖道場,歷逾千載,高僧輩出。唐代的高僧慧琳法師曾來靈山學習三藏,為了弘揚佛法,並在此擴建寺院;隨著時光的延續,宋代佛教領袖宗杲大師也因佛緣來到靈山修行並任住持,使靈山名聲大振;到了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46年),住持慧廣法師因衷愛靈山的優美風光和靈氣而在此大興寺院,自此,靈山的香火也更加旺盛。據說,當年古剎門口有一龍潭,每逢乾旱時節,遠近的農民都來此向龍王求雨,有求必應;這裡的潭水甘甜可口,能治百病,為民消疾解憂,造福一方百姓。千百年來,數代墨客來此觀光遊覽、留念往返,並留下了優美的詩篇。古人云:“萬山回合白雲深,古剎瀟瀟竹樹蔭。絕壁懸流高萬丈,參天怪石擁千尋。登台長嘯驚林麓,把酒高歌慨古今。一片段預告開春欲盡,東風啼鳥自知音”。廣德的故土、曾經的靈山古剎寺深廟大,氣象非凡,昔日的繁華依然縈繞在世人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