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雙井街國小

廣州雙井街國小

廣州雙井街國小建校已有七十多年歷史。解放初期叫流化三小,1955年叫廣州市北區第二十一國小,1957年廣州市劃分為四個老城區時正式命名為“越秀區雙井街國小”。“文革”期間又名“紅小兵國小”。八十年代初期恢復為“越秀區雙井街國小”。

簡介

學校美麗的一景 學校美麗的一景

廣州雙井街國小建校已有七十多年歷史。解放初期叫流化三小,1955年叫廣州市北區第二十一國小,1957年廣州市劃分為四個老城區時正式命名為“越秀區雙井街國小”。“文革”期間又名“紅小兵國小”。八十年代初期恢復為“越秀區雙井街國小”。學校坐落在越秀山麓象崗山下,占地278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709.67平方米。校門口有兩棵百年古樹,分上下兩個操場,分別叫做“ 上操場”和“ 下操場”有石山魚池,刻有:“ 浩氣長存”四個字,鳥語花香,環境優美,是學習的好地方。現有16個教學班,近600人。  地址:廣州市盤福路雙井街12號

近年來,為迎合普羅大眾渴望入讀名校的需求,相關部門不顧廣大雙井街校友的呼籲,對東風西路國小、盤福路國小、雙井街國小以及將軍東國小進行撤併調整,將三校合併為東風西路國小,招生地段範圍包括原東風西路國小、盤福路國小和雙井街國小的所有地段範圍,這就意味著市一級盤福國小、普通學校雙井街國小的學位將升級為省一級學位。誠然,雙井街國小是一所出色的國小,但合併之前在名義上完全和東風西國小“不搭邊”。 名字今天是改了,但雙井街國小永遠是雙井街國小,不是XXX校區

傑出校友

傑出校友:

安珂(l959-1983),1959年出生在廣州一個幹部家庭,原住越秀區盤福路雙井街。安珂於1972年在雙井街國小畢業。在國小讀書期間, 他就開始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普通一兵》等名著。

青少年時代的安珂在黨的教育和英雄人物事跡的薰陶下,逐漸養成了關心集體、勇挑重擔的好品德。1976年9月,安珂高中畢業,他放棄了留城的機會,瞞著父母報名要求到西藏務農,後來被安排到增城縣石灘公社青年農場。1977年9月在農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78年2月安珂應徵入伍,當上偵察兵,駐守在廣西邊防前線。1979年春,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出色完成任務,他先後6次受到連隊和團的嘉獎,榮立三等功一次。

1981年1月22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4年,連年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優秀義務兵”。 1981年底,安珂從部隊復員,被安排到廣東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 “廣東新聞”編輯組工作。後來被調到記者組當政法記者。

1983年3月8日下午6時,安珂和同在廣州業餘大學新聞上學的兩位同學為了保證晚上準時上課,一起到長堤華光小食店進餐。店外, 一個偷竊團伙盯中安珂放在椅子上的皮包。罪犯趁安珂等不留意,下手偷包,當安珂和另一位同學發現後一起追出店外時,一名罪犯拔出牛角刀向同學猛刺過去,在千鈞一髮之際,安珂迅速衝到同學身前, 赤手空拳向持刀歹徒撲去。這名歹徒在安到勇猛的拳腳回擊下,連連後退,但另3名兇犯卻從後面和左右兩側蜂擁而上,圍攻安坷。安坷孤立無援,四面受敵,背部和肋下被刺傷多處。他臨危不懼,帶傷搏鬥, 在身中9刀,傷重力竭的情況下,怒視歹徒,艱難地靠到騎樓左側柱子上頑強地不讓自己倒下。路過的三輪機車把他送到附近中山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搶救。6時45分,安珂終因傷重犧牲。

為了表彰安珂的英勇行為,1983年3月26日,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授予安珂模範共產黨員稱號;3月3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安珂為革命烈士;4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三屆全國理事會作出決定授予安用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1984年在安珂曾就讀的雙井街國小校園建起了安珂烈士塑像。雙井街國小以“學安珂”為特色,把學英雄活動滲透到各項思想教育活動中。每學期每年級都設立有“安珂獎學金”。

楊景輝最先在廣州市越秀區跳水隊接受訓練,就讀於雙井街國小。其教練是王友光,3年之後入讀廣東省運動學院,當時楊景輝有兩個教練,分別是譚良德以及李青。經過3年的培訓後,楊景輝入選國家跳水集訓隊,那時楊景輝的教練是譚良德。4年後楊景輝入選國家隊,教練是鍾少珍。

在入選國家跳水集訓隊的第4年,楊景輝奪得了九運會中的男子團體金牌。兩年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雙人跳台金牌。

2004年,楊景輝更上一層樓,分別奪得了國際游聯跳水大獎賽加拿大站男子10米跳台冠軍以及與田亮聯手奪得了雅典奧運的男子雙人10米高台金牌。

2005年,楊景輝分別奪得了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美國站以及珠海站的男子10米台雙人冠軍及200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亞軍(與胡佳合作)。

2005年後楊景輝因為傷病退出了國家跳水隊主力陣容,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目前楊景輝就讀於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