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是2010年亞運會比賽場地之一,由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二設計所承擔設計。主要包括了腳踏車館、輪滑場和極限運動區。未來的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廣州大學城內。

設計特色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該中心的設計充分結合了舉辦項目的特點,採用蘊含極限運動之極、共享之核、速度/力量/技巧之旋、風尚潮流之風的“極、核、旋、風”理念。其中,腳踏車館的造型設計充分考慮了南方地區濕熱多雨的特點,借鑑騎樓街的做法,在東西向設計了遮蔭外廊,南北向設計自然通風窗引導氣流。

規劃設計解讀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腳踏車比賽展現的是速度、力量和技巧。腳踏車輪滑館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腳踏車比賽的特點,與其他體育場館相比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腳踏車輪滑館的建築造型是以象徵著亞運聖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體現廣州城市象徵、人民美好願望、運動會應有動感的,豐富亞運會徽內涵的造型與腳踏車頭盔造型的有機融合。正是這個造型,不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建築造型與建築功能的關係,而且透露出廣州深厚濃郁的歷史文化信息。整個建築曲線流暢,造型舒展,橢圓形的建築在環形草坡的烘托下顯得輕盈、飄逸。”項目主持人,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二設計所所長譚開偉,談起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的規劃設計,向記者描述了一個充滿動感的體育場館。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

腳踏車輪滑館以其極具特色的造型和專業的功能自然成為整個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的核心建築。據介紹,腳踏車輪滑館內將建設一條寬7.5m,長250m的國際標準腳踏車賽道。內場可按需變換功能,包括腳踏車比賽熱身和裁判區,輪滑場地賽跑道及花樣輪滑場地。

位於運動中心東南角的極限運動綜合樓,主要功能是為極限運動愛好者和學員提供教學、訓練、交流設施。建筑北面利用建築圍合成一個攀岩廣場,建築實牆直接作為攀岩壁。攀岩廣場以北為極限運動公園。建築的形象取材於極限攀岩運動的岩石和山峰的形象,利用斜向的裂縫分格和大實大虛的建築形體營造出岩石和山體的塊面感和雕塑感。挺拔的個性化的牆面寓意著極限運動“追求自我、挑戰自我”的運動理念。V型柱、自由斜柱則來源於森林樹木的構思,表達了運動員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願望。

內部構造 內部構造

除了腳踏車、輪滑比賽的場館外,還有五個比賽場地,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包括小輪車場、極限公園場、攀岩場、公路賽/環島賽出發區。但是最令人感興趣的還是極限運動比賽項目場地。極限運動充滿動感與挑戰,深受年輕人的歡迎,在國內方興未艾。這裡的極限公園場地按國際極限運動場地規範中的A級標準設計,不僅能夠滿足國際高水平極限運動比賽的要求,平時也可以為市民提供標準的滑板、攀岩、BMX等比賽練習場地。

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不僅是一個充滿動感的運動場,而且是一個“生態綠色”運動場。在這裡,除必要的疏散廣場和少量硬質活動場地外,大部分區域是綠地或山林,建築周邊、廣場、道路、停車場均以綠化覆蓋,綠地率達90%以上。建築物採用大量的節能措施。主館沿場館周邊設計了遮陰通廊,利於形成熱壓引導氣流穿越場館;設計天面採光,使室內日常使用可節省照明用電,覆蓋於採光天面外部的遮陽構件則有效地避免了溫室效應的產生。極限運動綜合樓則採用適合南方通風良好的外走廊形式組織穿堂風,並採用熱阻隔效率高的外遮陽方式,降低建築能耗。在綜合考慮建築結構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經濟可行性情況下採用節能材料。採用生態節水技術手段,實行污水再生和循環利用,用於綠地澆灌和清潔。建立雨水收集系統,收集建築屋頂雨水和運動場地雨水並加以利用。

多年來,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二設計所,不斷拓展體育場館設計,曾為第九屆全運會設計了廣東深圳龍崗國際腳踏車賽場,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了老山腳踏車賽館,如今又為2010年亞運會設計了廣州腳踏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實現了腳踏車比賽場館(場地)工程設計的“大滿貫”。其中,廣東深圳龍崗國際腳踏車賽場,獲2004年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銅獎;2008年北京奧運會老山腳踏車賽館,獲2009年第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曾擔任上述三項工程設計總負責的崔玉明總建築師充滿信心地說:“吸取中外建築精華,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體育建築,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的目標是為體育比賽提供最好的比賽場館。”

中心地址

廣州大學城

公交指引

南二路站:385路

南三路北站:384路、50路夜車

南三路南站:384路、50路夜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