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華鎣市褒先寺

廣安華鎣市褒先寺

褒先寺為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全寺共分四段,即前殿、中殿、正殿和後殿。 各殿曾有許多塑像,“文革”期間被全部毀掉,殿內曾有井九口,現在僅剩兩口.據《廣安州新志·寺觀志》載:“寺前數步有石坊一,安公坊也”。 後殿為安丙故宅,供有安公神位,與《廣安州新志·寺觀志》載:“後樓上供有安公神位”相符。

褒先寺褒先寺
褒先寺位於華鎣市區以西10公里的永興鎮境內,是南宋末年四川宣撫使、少師安丙的故宅,占地30畝,總建築面積為3450m2,是一座前後四重殿宇加廂房、配殿的寵大穿枓式木質結構建築群,設有東廂房和西廂房,殿宇為重檐歇山式,各殿之間有花園、水池、石橋,設定精巧,位於永興鎮,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丙家族墓地5公里。寺廟始建於1208年,因安丙抗金屢建奇功和誅殺叛賊吳曦有功,南宋皇帝寧宗(趙擴)賜封安丙為少師,從而賜建生祠於永興甘溪場,取名褒先寺。
褒先寺褒先寺
明代大部分毀於兵燹中,清康熙、乾隆時維修重建。至今前殿中樑上還有“清乾隆三十四歲在己丑仲月朔二日立”字句。 褒先寺為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全寺共分四段,即前殿、中殿、正殿和後殿。各殿曾有許多塑像,“文革”期間被全部毀掉,殿內曾有井九口,現在僅剩兩口.據《廣安州新志·寺觀志》載:“寺前數步有石坊一,安公坊也”。山門內為一天井,天井正中原有一尊彌勒佛神像,高一丈多,兩旁楹聯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
褒先寺褒先寺
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兩則塑有四大天王神像。前殿、中殿之間,正中為一座石橋(橋面現存),橋下為琵琶池(橋與池構成琵琶形而得名)。中殿兩側排列有十八羅漢金身塑像。正殿正中台上塑有釋迦牟尼佛像,高丈余,左置大鐘一口,右置皮鼓一個,晨鐘暮鼓,是僧徒念經朝佛的信號,兩旁有各種雕塑。後殿為安丙故宅,供有安公神位,與《廣安州新志·寺觀志》載:“後樓上供有安公神位”相符。後在20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又遭到破壞。褒先寺建築古樸宏偉,是廣安市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築群。後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華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宋少師、魯國公安丙故宅褒先寺的維修保護工作,華鎣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多次與廣安市文體局、廣安市文管所、華鎣市文體局、華鎣市文管所、永興鎮的領導一起召開現場會,專題研究維修褒先寺的工作,下發了近10個檔案紀要,成立了華鎣市褒先寺第二期維修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包括綠化配套的古建築、維修規劃和分步實施計畫,落實了維修目標任務,並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分期搶救維修,2003年籌資45萬元維修了褒先寺正殿;2006年,在市財政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財政預算了8萬元,爭取省上、廣安市支持,先後籌資60餘萬元,確保了褒先寺第二期維修工程順利進行。從2006年12月啟動褒先寺第二期維修工程至今,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褒先寺前殿、左右廂房及後殿等第二期全面復原工作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