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熙

廖熙(清末木雕藝術巨匠)
清末民初是中國木雕藝術發展的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的木雕作品,在黃楊木、龍眼木等傳統用料基礎上,首次融匯了大紅酸枝、小葉紫檀等昂貴雕刻材料,開啟近代紅木雕刻的先河。其時雕風興盛,名家輩出,而論及成就,業界素有“廖、朱、柯、陳”四大家的說法。“四大家”,分別指興化的廖熙,溫州的朱子常,和福州的柯世仁、陳子錫,他們分別是仙作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風格的奠基人,被認為是清末民初木雕成就的典型代表。從藝術風格上看,朱子常天然流暢,剛勁稠疊;柯世仁俊邁豪宕,氣勢雄健;陳子錫雕鏤細膩,華麗典雅;而廖熙尤以凝練純正、勁健雋永、儀真神傳等特點,被譽為“晚清木雕藝術的集大成者”。

一、人物生平
廖熙(1863~1918年),興化城內坊巷(今城廂區鳳山街坊巷)人,出生於一個民間雕刻世家,其五世祖廖明山就以“善用寸木雕鏤人物、花草、蟲魚等”聞名於世。廖熙師承家教,自幼聰敏,妙得薪傳,刀法挺拔。其不僅善於雕刻,而且工於繪畫,對中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題材無不得心應手,且善把傳統畫技巧妙溶於雕藝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使他在強手如雲的木雕匠人中技壓群芳,脫穎而出。
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他的木雕作品被作為貢品供奉朝廷,光緒皇帝親筆寫“巧奪天工”四字褒獎他。民國四年(1915年),廖熙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以其作品《代代相傳皇宮椅》在展會上摘獲金獎,這是中國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傳統木雕及藝術家具永恆的魅力。
廖熙雕刻藝術名揚海內外,其雕件一直為英、美、日本等國及港、澳、台地區的古董商所矚目,為國內鑑賞家所珍視。他又長於書法,刻在平雕小品和紅木書盒上的文字,用筆雅健秀勁,見者讚嘆不已。他生性豪爽,不嗜菸酒,遇到情投意合的友人,常以自己的得意之作相贈。
民國7年(1918年),廖熙病逝,終年55歲。
二、 主要成就
一、光緒皇帝欽題牌匾嘉勉
廖熙善於因物賦形,所刻的傳統吉祥圖案及關羽、達摩、觀音等作品形神畢肖,情態各異,皆屬臻品。其又擅於書法,用筆雅秀中見健勁,常刻於平雕小品和紅木書盒上,典雅古樸,韻味雋永,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由於廖熙雕藝精湛,名揚四海,他的作品不僅為當時文人雅士、達官貴人所收藏和把玩,更是連年(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年~1908年)被當地官員選為貢品供奉於朝廷。即使是挑剔的光緒皇帝,看到廖熙的作品後也大加讚賞,欣然揮筆御題“巧奪天工”的匾額作為褒獎。在封建時代,手工藝品被視為“雕蟲小技”,手藝工匠社會地位普遍低下,而廖熙卻能夠獲得皇帝御筆題匾,此殊榮可謂空前絕後,由此可見其高超的藝術造詣。
二、摘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除了御賜匾額,廖熙畢生還有一大成就,即是其作品登上國際舞台,在舉世矚目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915年,美國舊金山市)上摘獲金獎。民國成立以來,中國第一次在國際性博覽會上亮相,而廖熙創作的《代代相傳皇宮椅》,則是中國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傳統木雕及藝術家具永恆的魅力。
在萬眾矚目的工藝館中,廖熙的作品《代代相傳皇宮椅》前人聲鼎沸,“觀者駐足,美評時聞,感嘖嘖稱讚”,在國際舞台上充分地展現出中國傳統工藝的極致魅力。作品結合透雕與浮雕的傳統雕刻手法,雕縷砌珠,華麗繁飾。“天圓地方”的外部造型,象徵著和諧與剛健兩大主題,完美體現了東方傳統哲學思考。兩側上下均飾以透雕扶手角牙,富有韻律。扶手盡頭亦雕縷牡丹圖案,上下一致,視感統一,象徵大清國的富貴,同時寄託“代代相傳”的良好寓意,深深觸動了現場的觀眾與評審,不負重望地摘取了本屆博覽會的金牌。
三、奠定仙作古典家具流派風格
據史料記載,廖熙晚期的作品相比於前期,顯現出更為細膩的風格,被認為是其藝術造詣的再次升華,廖熙的作品自然成為了古今中外的收藏家競相追逐的藝術臻品。
以廖熙為代表的“廖家座”,奠定了“仙作”工藝以立體圓雕為主,造型生動,雕工精細,線條流暢的雕刻藝術風範,創造出燦爛的篇章。今天,由“仙作”流派已然成為當今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古典家具流派,而廖氏的藝術經典也在當代續寫,描下更濃厚的一筆!

三、代表作品
1、代代相傳皇宮椅

代代相傳皇宮圈椅代代相傳皇宮圈椅
2、黃楊木雕觀音立像(現藏於福建省博物館)
3、龍眼木雕關公坐像(現藏於福建省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