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從廖元新從擔任輔導員工作第一天起,他就要求自己用心,用真情去溫暖學生,用真誠去感動學生,絕不允許自己有意或無意中忽視任何一位同學。而用心,並不是要坐等機會,而是用自己的雙眼去關注,用自己的大腦去思索。面對新生,力爭一周內叫出每個人的名字,一個月之內掌握好每個人的基本情況。凡事儘可能做到未雨綢繆,才能獲得最佳的工作成效。
有一位來自山區的學生,他家鄉是有名的癌症村,村裡的很多人四十來歲就會死去。他家裡很窮,雖然高中時是全縣的三好學生,但進入大學後因為經濟上的困窘,很少和同學們來往。再加上學習、生活環境上的諸多不適應,導致了厭學,迷戀上了網路。僅僅半個學期,學習退步得一塌糊塗,成了班上的倒數前三名。廖元新觀察到這一情況後,並沒有嚴厲批評他,甚至都沒說一句責備的話,而是在一個晚上,把他請到自己寢室,有針對性地詢問了他過去和現在的情況。最後,從柜子里拿出了自己的幾件衣服輕輕遞給這位學生,微笑著對學生說:"青年時光很寶貴,要珍惜呀!天涼了,多穿點。"一個星期內,廖元新又上下串聯,力排眾議,幫這名同學爭取到了一筆國家助學金。從此,這個學生幡然改悔,成為了學習上的"拚命三郎"。期末考試,他的成績排名大踏步前進了30位。再以後給廖元新打來電話,反覆說:"我還可以做得更好!請相信我!"
負重前行
在廖元新所帶的學生中有這么一種說法:"平常,他是一位老師,關鍵的時候,他就是我們的家長"。他無數次地與遇到這樣或那樣困難的學生促膝談心,幫助他們走出種種困惑;他幾十次主動地協助到外地就業的學生辦理各種手續,先後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幾千元錢為學生辦事;每年春節前,他都要請未能返家過年的留校學生吃一餐飯,讓他們遠離家庭也能感受到過年的溫馨;特別是在關鍵時刻,他常常挺身而出,再重的擔子也一肩扛下。
作為老師,幫助在校的學生可以說是自己工作分內的責任。如果,學生已經畢業,已經遠走他鄉,還能義無反顧地相助,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懷,他又是怎樣的一位"家長"?2009年11月初,廖元新就擔當了這樣的一位"家長"。也是這一角色的擔當使得他贏得了師生的好評!
貴在創造
廖元新擔任輔導員的第一年,學校剛遷入新校區,一切都在建設中。3600多畝的前湖校區只見漫漫黃土,空曠的場地只凌亂地"站"著7棟樓。有幾位來報到的學生看到此等情況,還沒下校車,就拖著箱子被父母領回去了。留下來的絕大多數同學也心存極大的失落。廖元新主持召開03級第一次班會,在這次以"光陰的故事"為主題的多媒體班會上,廖元新把自己大學四年的成長過程做成了聲像並茂的PPT:教室、寢室、球場、圖書館、辯論賽、支教、實習,乃至於聚會,每個場所都有激情,每個同學都包含著歡笑。同學們的內心感嘆萬千:"原來,大學生活可以是這樣美好的。"
序幕拉開,就必須引導同學們一路走好。從進校開始,廖元新就要求每位同學準備一個筆記本,每個學期初由大家把制定的計畫寫在筆記本上,然後由自己收回保管。到了下個學期初發還時,讓學生寫出上個學期的總結,並制定出新學期的計畫。同時,他還組織學生們背誦英語課文,並且每周隨機性地抽取三分之一的學生去他辦公室接受檢查。上課時間,他常常逐個寢室地去排查,看看是否有學生沒去上課。對他所要求的這些,同學們都盡力去做,因為他們知道那是為他們好,況且,"廖老師不是空喊著讓我們做什麼,其實他自己也做了很多事,為我們,為我們班。"
在03級學生即將畢業之時,同學們覺得總應該為母校留下些什麼,於是,廖元新想了個主意--排演一出反映同學在校生活的話劇。兩個月時間,他與學生一起寫劇本,一起挑演員,他用自己的威信把本來會很散的班級又凝聚在了一起,考研的、考公務員的、外出工作了的在他的感召下都回來為這個節目獻策獻力,最終全系258位同學中50%的人都參與其中。軍訓、學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畢業,這四幕劇將法學03級同學的四年生活真情上演。看著看著,台下很多人都忍不住熱淚盈眶。而這個時候,廖元新正以一個表演者的身份站在舞台上對觀眾致謝。
在他擔任班主任期間的每一周,法學院學生公寓的宣傳欄內"想說的話"4個特別醒目的大字下,都可以發現一封廖元新親手寫給同學的信;6年來所帶過的03級到07級461名學生,他都自費地給每位家長都寫過幾封信,和每位家長至少都通過一次電話;至今在他的電子信箱里,還保存著上千封、幾十萬字的與同學往來的郵件。
廖元新用充滿體溫的關愛和感化向學生傳遞了教師的期望,也得到了學生積極的回報。2004年學校第一次英語4級考試通過率評比中,廖元新帶的03級三個班裡有兩個班進入了全校前十名;在07年12月的四級考試中,他帶的07級新生,參加考試的同學全部一次性通過。他所帶的班級中每年都會有班級獲得"全校十大和諧班級",他所帶兩屆共6個班中有2個已經被評為"江西省先進班集體"。此外,還有幾十名同學獲得省級以上各種獎勵,幾百人次獲得各類校級獎勵。
獻身事業
"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廖元新始終實踐著這條準則。他始終要求自己,也要求學生:一是要刻苦讀書,學習先進理論,學習專業知識,二是培養奉獻精神,將來好造福社會。他在很多場合下表達過自己的強烈願望: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培養出儘可能多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此,他格外地重視黨建和共青團工作。結合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檔案精神,他帶領和幫助學生深入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先進理論,進而使儘可能多的同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作為學生支部書記,他特別注重在方式方法上的引導和思想教育的實際效果,努力創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情景境界。2009年暑假,他帶著法學院9名黨員學生組織一支"感恩社會、反哺故土"的志願服務隊,在大雨中奔赴四川災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後來這支團隊被評為了"全省暑期三下鄉先進團隊"。09年,他所帶的法學07級學生黨支部還被評為全校"學生黨支部工作創新示範點"。
由於廖元新各方面的工作都較為出色,他的表現和才幹很快地引起了眾多人士的關注。在他取得各種成績和榮譽的同時,學校的不少單位,有意無意地與他進行接觸,希望廖元新能到自己那個部門去效力,言談之中不乏某種暗示和許諾,但廖元新從沒有動搖過。他在2008年6月的某期《想說的話》中寫到:"有人說,專職輔導員的收入微薄,地位低下,不足以承受如此多的付出。但我以為,做人的工作,培植的是一種厚重的愛,它立足於現在,但創造的是未來。我認定了自己這輩子最大的責任,就是陪伴學生成長;過去的幾年只是序幕,未來還將堅定地走下去。"
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廖元新在2000多個日日夜夜裡,每一天都兢兢業業、仔仔細細,每一步,都以身作則、坦坦蕩蕩。他把責任、愛心、寬容、細緻、熱情、真誠展示在學生面前時,"老師"這個詞有了太多的含義--它包含著學生深厚的、可以言說的以及無法道明的種種感情。於是,有了以下的場景:一個同學用食指頂著額頭深深冥想5分鐘後,說了這樣一句話表達他的心聲:"廖老師,他是我永遠的廖老師,是離我們最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