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黑木耳

康縣黑木耳

康縣黑木耳,甘肅省康縣特產,康縣木耳朵面烏黑光潤,背面呈淡褐色,形大肉厚質輕,氣味清香,蜚聲於世,行銷國內外市場,是一種珍貴的特產食用菌。2008年,被批准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實施保護。‍

品種特徵

康縣黑木耳屬毛木耳類。黑木耳,又稱“木耳”,按其種類,通常分為“毛木耳”和“光木耳”兩大類。因其形態奇妙,風味特別,別名很多。生於腐木
康縣黑木耳(乾品)康縣黑木耳(乾品)
上,形似人耳,故名“木耳”;叢生於椴木上,如蛾蝶玉立,又名“木蛾”;重瓣如浮雲,鑲嵌於樹上,又稱“雲耳”:背面密披白絨毛者,稱為“毛木耳”;兩面光滑千爽者,則叫“光木耳”。還由於生產季節不同,名稱又異。產於初春者叫“雪耳”;產於清明之後者稱“春耳”;夏秋之間產者,曰“伏耳”:深秋之後產者,名“秋耳”。按其季節,“伏耳”產量大,品質最好。毛木耳朵大,質地柔軟,滑而帶爽,質量最好。

種植條件

甘肅省康縣地處南秦嶺山地,氣候溫暖而多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1度,年平均降水量為856毫米,是甘肅降水量最多的縣份。全縣森林面積260萬畝,占總面積的47.7%,森林茂密。特別是耳林、紅青槓樹滿山遍野,是黑木耳生產的理想區域。隆冬季節,滿山紅葉飄落,耳農便把生長了七、八年的耳樹砍成三至五尺長的耳棒,運到耳場,收集起來。翌年,大地回春,耳農在耳棒上砍開菌眼,點上耳菌,然後把耳棒鋪在潮濕處,讓其休眠一個時期。入夏後,萬物競長,耳菌萌發,就把耳棒綁成一架,讓其淋雨沐陽,正式產耳。據統計,截至2007年,康縣、武都、天水、兩當、禮縣等主要產區有耳林十多萬畝,最高年產達228000多斤。

栽培歷史

康縣生產黑木耳始於19世紀,歷史悠久。解放前,津、滬、川、陝等地的商人每到夏季,就絡繹不絕來到康縣販運木耳。21世紀初,這個縣建立了八個以鄉為單位的木耳生產基地,並試驗成功了人工點菌生產木耳的新方法,使每架木耳的產量提高了二至五倍,而且質量也大大提高。

生產情況

康縣是黑木耳之鄉、中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林果生產先進縣、中國黑木耳生產基地縣之一,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黑木耳、香菇、天麻、竹蓀等食用菌綠色食品。在眾多的食用菌資源中,康縣黑木耳早就享有盛譽,以肉厚、朵大、色澤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確定為國家黑木耳質標。截至2010年,全縣共有優質耳林近51萬畝,其中,栓皮櫟17萬畝、麻櫟和銳齒櫟34萬畝。2009年產量可達13萬公斤以上,產值780萬元,產區僅此一項人均收入953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