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松桑卡林寺VI-768
簡介
康松桑卡林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寺廟古建築。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扎囊縣桑耶鄉。相傳8世紀末,王妃以父王赤松德贊之屋頂為模式興建此寺。占地4000平方米。主殿四層,高18米,內有大經堂、佛殿、護法神殿,周圍是兩層樓僧舍。寺內主供釋迦牟尼、十六羅漢、無量壽佛、蓮花生、松贊乾布、赤松德贊、護法神等。建築結構簡沽,裝飾雕樑畫棟,體現了藏族建築藝術特點。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康松桑卡林位於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桑耶寺南約1.5公里處,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的一位王妃按照桑耶寺烏孜大殿的式樣修建的。由此可知康松桑卡林創建於八世紀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康松桑卡林是一座座東向西、建築規模僅次於桑耶烏孜大殿的建築,總占地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層,高18米,周圍是兩層樓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設一門,西門為正門。西門寬2.2米,高2.3米,門內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廊,門廊共十二根方柱。康松桑卡林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康松桑卡林寺是桑耶寺修建後,贊普的四位王妃分別在桑耶寺四周所建的外四洲之一,是桑耶寺的組成部分。從康松桑卡林的建築結構、布局看,確屬早期風格,但其柱子、壁畫又具有明顯的晚期特徵。早期的壁畫早已被毀,再加上“文革”十年動亂,寺內文物已一無所存,所幸建築和後期的壁畫仍保存較好。康松桑卡林是一個保存較好的古建築,在對研究西藏早期建築,壁畫等方面仍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