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康文林於1996年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社會學系任助理教授。2002年晉升副教授,2005年晉升正教授。2002-2005年間,擔任社會學系副主任、研究生教學主管。康文林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加州人口研究中心(CCPR)創立以來一直擔任該中心合聘研究員,並於2006-2011年任主管教學培訓事務的中心副主任。同時擔任由NICHD資助的CCPR人口學與人口統計學T-32培訓項目主管。康文林繼續擔任由美國國家常規醫療科學研究院(NIGMS)資助的T-32培訓項目的聯合主管。該項目旨在培養行為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整合利用生物醫學理論、方法和進行跨學科研究的能力,由CCPR和心理學系健康心理學項目合作共建。此外,康文林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中國研究中心成員。學術成果
康文林的研究重點是親屬關係、不平等和人口行為之間的關係。其目前已出版大量討論18、19世紀中國東北家庭、人口行為與社會分層的研究著述,其中尤以與李中清合著的《中國農村中的命運和財富(FateandFortuneinRuralChina)》獲得學界廣泛關注。目前他正與李中清合作一部探討17世紀以來中國遼寧的親屬、不平等與人口行為之互動的著作(暫定名為《家族與不平等》),重點關注親屬網路如繼嗣群體(descentgroups)在製造和維持跨代不平等之模式中的角色。李中清和康文林認為,諸如繼嗣群體這樣的親屬網路在社會不平等的模式生成中有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尚被忽略的角色;並且指出這種忽視反映了以西方經驗為基礎的社會分層研究中對父母特徵的集中關注。康文林在其他方面也有眾多成果,討論了經濟、家庭與社會對婚姻、出生率與死亡率、由命名行為反映的民族身份認同、以及跨代的社會流動等方面的影響。在遼寧研究方面,康文林和李中清建立了18、19世紀人口登記的資料庫——中國多代人口面板資料庫(遼寧)(CMGPD-LN)。該資料庫得到美國國家兒童保健與人類發展研究院(NICHD)R01HD057175-01A1號基金資助,並已在美國大學政治與社會研究聯合會(ICPSR)公開發布。有關該資料庫的中文說明檔案正陸續通過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東北歷史與社會研究中心發布。康文林將繼續與李中清及研究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合作,進行其他一系列研究項目,包括清代皇族的人口行為與分層研究、黑龍江雙城邊疆人口的家庭組織、人口行為與不平等研究等。
康文林還是歐亞項目成員。作為一項國際性合作,該項目旨在對一系列歐洲與亞洲社會中的經濟狀況、家庭組織與人口行為之關係進行比較研究。康文林是項目成果之一《壓力下的生活》(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合著者,該書考察了家庭對經濟壓力的回應在死亡模式中的體現。他同時參與編寫了後續成果《審慎與壓力(PrudenceandPressure)》,該書主要關注出生率方面的反應。
2004年,康文林曾獲古根海姆獎,《壓力下的生活》一書獲美國社會學會亞洲與美國亞裔部的亞洲研究傑出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