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敏1975年出生於山東省成武縣,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當一歲多的小志敏正在牙牙學語時,就患上了嚴重的中耳炎,導致雙耳失聰,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說話。康志敏的父親是一名鄉村醫生,母親在家務農。因為三兒子不會說話,夫妻倆傷透了心。到了五六歲,小志敏經常受到同齡孩子取笑,大家都叫他“三啞巴”。為了不讓別人欺負弟弟,兩個哥哥沒少和別的孩子吵嘴、打架。
康志敏雖然聾啞,卻自幼聰明伶俐、心靈手巧,父母對他也多有幾分憐愛。父親康紹華精通琴棋書畫,對三弟進行了很好的啟蒙教育。由於康志敏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父親就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光教他文化知識,還教他繪畫。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雖然聽力和語言障礙,康志敏在其他方面的特殊天賦逐漸顯現出來。他父親經常幫人維修電器,康志敏開始在旁邊默默看,後來自己就大膽拆卸、組裝,十幾歲的康志敏就很快能熟練地維修各種家用電器,並且還學會了看電路圖,後來又學會了維修電腦、相機、手錶、鐘錶等,成了村里出了名的維修“專家”。周圍村很多人電器壞了也會找康志敏維修,而每次他都是免費給別人修。
康志敏在繪畫方面天賦也顯露出來,在十幾歲時,已經能臨摹一些名畫了。父親感到自己教他越來越吃力,就領他拜訪縣裡的農民繪畫大師。康志敏融匯各家之長,進步很快。
後來,父親感到應該讓康志敏接受一下正規的特殊教育,於1995年將年近20歲的康志敏送到菏澤市特教中心求學。康志敏是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所以他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為了趕上別的同學,經常加班加點學習。很快,他就掌握了規範的手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瞎比劃”,這也為他日後走上更廣闊的人生舞台奠定了基礎。
康志敏在校期間成績優異,他的繪畫作品曾三次獲得省市比賽大獎。由於學校缺少專業老師,他還多次代課教其他學生美術。在菏澤市特教中心,康志敏重點學習了油畫和國畫,繪畫技藝有了很大長進。
由於學習成績突出,1998年,康志敏被學校推薦考入山東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正是在那裡,康志敏開始接觸陶藝和刻瓷。陶藝這門古老的中國藝術讓康志敏找到了打開心扉的鑰匙,他內心的情感通過陶藝作品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康志敏如醉如痴地愛上這門藝術,其作品在學校多次獲得嘉獎。
2001年,康志敏以優異的成績中專畢業。剛畢業,他的作品《龍》就在淄博市文化局舉辦的一次陶藝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考慮到26歲的康志敏已經到該結婚的年齡,這一年,父親給他張羅了婚事。新娘是位勤勞樸實的農村姑娘,只是腿腳有些殘疾。就在父母和家人為志敏感到高興,以為他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平平淡淡度過一生的時候,他卻又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考大學!
“我要、上、學??上、大、學??”這是康志敏那個時候整天反覆念叨的幾個字。當時,考大學對於一個聾啞青年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全家人也沒抱多大希望,但被他的執著所打動,便沒人再阻攔他。康志敏沒白沒黑地複習,終於在2002年考入泰山醫學院工藝美術專業,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在大學裡,康志敏系統學習了油畫、木雕、刻瓷、陶藝等知識,成績比好多正常同學還要優秀。
2004年,大學畢業後,康志敏到濟南漢方陶藝工作室工作。由於他基本功紮實,藝術素養高,很快就從一名學徒成長為工作室里的“頂樑柱”,為工作室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
2006年,康志敏到上海工藝陶緣陶藝工作室從事陶藝創作,受到上海多位工藝美術大師的指點,作品開始融入了海派風格。從此,他的作品既有北方陶藝粗獷大氣的特點,又兼具海派陶藝作品的細膩婉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北京前門附近的劉老根大舞台展廳,陳列著“劉能”、“趙四”、“小瀋陽”等真人大小的陶藝作品,它們生動傳神,惟妙惟肖,受到觀眾喜愛。這些作品都出自康志敏之手。2010年,康志敏應邀為本山傳媒創作了這套大型系列陶藝作品,受到趙本山的好評。趙本山說:“別看這孩子
不會說話,他的話都通過作品說出來了。”趙本山還親筆為康志敏題詞“自強不息”。
2011年,康志敏決定自己創業,創立了龍人康陶藝工作室。“龍人康”取“聾人康”諧音,也有龍的傳人幸福安康之意。雖然創業之路舉步維艱,但他憑著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性格和特色鮮明的作品,在陶藝界名聲漸起。
2013年8月,北京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舉辦了一場“自強不息,陶若天成——龍人康陶藝精品展”,展出康志敏創作的作品300餘件,在京城藝術圈引起轟動。一位觀眾在部落格中寫道:“看了龍人康的作品,我被徹底震撼了,感到心靈受到了淨化和洗禮,很難想像這些作品出自一位聾啞人之手。”從此,康志敏經常應邀參加各種非遺展、陶藝展、手工藝展,其作品被眾多陶藝愛好者收藏。
2014年底,龍人康(北京)陶藝工作坊在北京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