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計畫1143.5-6,Проект1143.5-6 «Кречет»)是目前俄羅斯最新型的航空母艦級別,是蘇聯/俄羅斯海軍繼基輔級航母的又一重大進步。

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計畫1143.5-6,Проект 1143.5-6 «Кречет»)是目前俄羅斯最新型的航空母艦級別,是蘇聯/俄羅斯海軍繼基輔級航母的又一重大進步。該級航母是蘇聯/俄羅斯的第三代航空母艦(當時蘇/俄方稱之為“重型航空巡洋艦”),在建造過程中吸收了約 800 個學科的專家參加,7000 多家工廠提供了材料和設備,集當時蘇聯科技發展大成之作。

概觀 艦種 航空母艦 艦名出處 蘇聯海軍元帥、過往的軍艦 代號 計畫1143.5(庫茲涅佐夫號)計畫1143.6(瓦良格號)北約代號:黑海-COM-2 前型 基輔級 次型 烏里揚諾夫斯克級 製造廠 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下訂 庫茲涅佐夫號:1981年3月3日;瓦良格號:1983年 下水 庫茲涅佐夫號:1985年12月5日;瓦良格號:1988年11月25日 服役 庫茲涅佐夫號:1991年1月21日;瓦良格號未曾服役 現況 庫茲涅佐夫號服役於俄羅斯北方艦隊瓦良格號於大連港進行翻新改造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53,000 - 55,000 噸 滿載排水量 66,600 - 67,500 噸 全長 306.3 - 310 米 全寬 73 - 75 米 吃水 10.5 - 11 米 鍋爐 8 蒸氣鍋爐,149 兆瓦 動力 2×37 兆瓦 渦輪機9×1,500 千瓦渦輪發電機6×1,500 千瓦柴油發電機4軸 功率 41,000 匹馬力 最高速度 32 節 續航距離 45 天,7,100 公里(32 節)或13,700 公里(18 節) 乘員 1,960 名船員626 名飛行聯隊40名旗幟員(3,857 個房間) 飛行設施 飛行甲板:長 304.4 米 x 闊 72 米;4 道攔截索 + 一道緊急攔機網一座機庫;2 座甲板升降機; 艦載機 常規 40 架,戰時 60 架(設計容量) 武器裝備 8 座 AK-630 防空炮8 座 CADS-N-1 Kashtan 近迫防衛炮12 座 P-700 Granit 反艦飛彈(據傳瓦良格號會拆卸其發射井)18 座 8 槽 3K95 Kinzhal 防空飛彈VLS2 座 RBU-12000DAV-1 反潛火箭 射控裝置 4 座 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於SA-N-9)8 座 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於SA-N-11) 偵搜設備 1 座“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1 座 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 座 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1 座“蛋糕台”戰術空中導航雷達 電戰系統 2 部 PK-210 部 PK-10 干擾箔條發射器概觀 艦種 航空母艦 艦名出處 蘇聯海軍元帥、過往的軍艦 代號 計畫1143.5(庫茲涅佐夫號)計畫1143.6(瓦良格號)北約代號:黑海-COM-2 前型 基輔級 次型 烏里揚諾夫斯克級 製造廠 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下訂 庫茲涅佐夫號:1981年3月3日;瓦良格號:1983年 下水 庫茲涅佐夫號:1985年12月5日;瓦良格號:1988年11月25日 服役 庫茲涅佐夫號:1991年1月21日;瓦良格號未曾服役 現況 庫茲涅佐夫號服役於俄羅斯北方艦隊瓦良格號於大連港進行翻新改造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53,000 - 55,000 噸 滿載排水量 66,600 - 67,500 噸 全長 306.3 - 310 米 全寬 73 - 75 米 吃水 10.5 - 11 米 鍋爐 8 蒸氣鍋爐,149 兆瓦 動力 2×37 兆瓦 渦輪機 9×1,500 千瓦渦輪發電機 6×1,500 千瓦柴油發電機 4軸 功率 41,000 匹馬力 最高速度 32 節 續航距離 45 天,7,100 公里(32 節)或 13,700 公里(18 節) 乘員 1,960 名船員 626 名飛行聯隊 40名旗幟員(3,857 個房間) 飛行設施 飛行甲板:長 304.4 米 x 闊 72 米; 4 道攔截索 + 一道緊急攔機網一座機庫; 2 座甲板升降機; 艦載機 常規 40 架,戰時 60 架(設計容量) 武器裝備 8 座 AK-630 防空炮 8 座 CADS-N-1 Kashtan 近迫防衛炮 12 座 P-700 Granit 反艦飛彈(據傳瓦良格號會拆卸其發射井) 18 座 8 槽 3K95 Kinzhal 防空飛彈VLS 2 座 RBU-12000DAV-1 反潛火箭 射控裝置 4 座 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於SA-N-9) 8 座 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於SA-N-11) 偵搜設備 1 座“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 1 座 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 2 座 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 1 座“蛋糕台”戰術空中導航雷達 電戰系統 2 部 PK-2 10 部 PK-10 干擾箔條發射器

最初,北約稱之為“黑海-COM-2”,黑海船廠廠方代號分別為“訂單105”、“訂單106”。後來“訂單105”四度更名為“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勃列日涅夫號”、“提比里西號”,及至服役前才正式更名為“庫茲涅佐夫號”;而“訂單106”最初命名為“里加號”,1990年更名為“瓦良格號”,以紀念在日俄戰爭中戰沉的瓦良格號巡洋艦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衛星圖,乾船塢上的為建造中的兩艦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由涅夫斯科耶規劃設計局設計,船體設計參照了其前型基輔級[2]。該級艦原本是設計成排水量為 9 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由於資金緊缺被迫降低標準排水量降至 67,500 噸,儘管如此,該級艦無論規格上抑或規模上仍要比基輔級的更大。
飛行甲板
甲板配置與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相仿,飛行甲板採用斜直兩段式,斜角甲板長 205 米,寬 23 米,與艦體軸線成 7° 夾角,其板後部安裝了4 道攔截索,以及緊急攔機網[1]。飛行甲板右舷處則安裝了兩座甲板升降機,分別位於島式艦橋的前後方。
而飛行甲板起飛段出於成本考慮採用上翹 12°的滑跳式甲板而非平面彈射器。
電子設備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於“庫”艦艦島指揮室中該級艦裝有 3座 D/E頻段空中與海面搜尋雷達(MR-710“頂板”標對空/對海雷達),2 座 F頻段海面搜尋雷達(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 1 座 G/H頻段相控陣雷達(“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瓦良格號在建造時期取消列裝),I頻段導航雷達(“蛋糕台”戰術空中導航雷達),以及 4 組 K頻段的用於卡什坦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的火控雷達(每組由 1 座 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和 2 座 3P37“熱閃”火控雷達)。
除此之外,該級艦上搭載的反潛直升機裝有海面搜尋雷達、投吊式聲納、無線電音以及磁性反常控測器。其防禦系統還包括6台數字式計算機、發射機、信號處理機、控制台及輔助設備,可對15~18個目標進行分類跟蹤,為母艦發射的飛彈提供攻擊目標的修正數據,還可指揮對空作戰[1]。

概觀 艦種 航空母艦 艦名出處 蘇聯海軍元帥、過往的軍艦 代號 計畫1143.5(庫茲涅佐夫號)計畫1143.6(瓦良格號)北約代號:黑海-COM-2 前型 基輔級 次型 烏里揚諾夫斯克級 製造廠 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下訂 庫茲涅佐夫號:1981年3月3日;瓦良格號:1983年 下水 庫茲涅佐夫號:1985年12月5日;瓦良格號:1988年11月25日 服役 庫茲涅佐夫號:1991年1月21日;瓦良格號未曾服役 現況 庫茲涅佐夫號服役於俄羅斯北方艦隊瓦良格號於大連港進行翻新改造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53,000 - 55,000 噸 滿載排水量 66,600 - 67,500 噸 全長 306.3 - 310 米 全寬 73 - 75 米 吃水 10.5 - 11 米 鍋爐 8 蒸氣鍋爐,149 兆瓦 動力 2×37 兆瓦 渦輪機9×1,500 千瓦渦輪發電機6×1,500 千瓦柴油發電機4軸 功率 41,000 匹馬力 最高速度 32 節 續航距離 45 天,7,100 公里(32 節)或13,700 公里(18 節) 乘員 1,960 名船員626 名飛行聯隊40名旗幟員(3,857 個房間) 飛行設施 飛行甲板:長 304.4 米 x 闊 72 米;4 道攔截索 + 一道緊急攔機網一座機庫;2 座甲板升降機; 艦載機 常規 40 架,戰時 60 架(設計容量) 武器裝備 8 座 AK-630 防空炮8 座 CADS-N-1 Kashtan 近迫防衛炮12 座 P-700 Granit 反艦飛彈(據傳瓦良格號會拆卸其發射井)18 座 8 槽 3K95 Kinzhal 防空飛彈VLS2 座 RBU-12000DAV-1 反潛火箭 射控裝置 4 座 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於SA-N-9)8 座 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於SA-N-11) 偵搜設備 1 座“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1 座 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 座 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1 座“蛋糕台”戰術空中導航雷達 電戰系統 2 部 PK-210 部 PK-10 干擾箔條發射器概觀 艦種 航空母艦 艦名出處 蘇聯海軍元帥、過往的軍艦 代號 計畫1143.5(庫茲涅佐夫號)計畫1143.6(瓦良格號)北約代號:黑海-COM-2 前型 基輔級 次型 烏里揚諾夫斯克級 製造廠 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下訂 庫茲涅佐夫號:1981年3月3日;瓦良格號:1983年 下水 庫茲涅佐夫號:1985年12月5日;瓦良格號:1988年11月25日 服役 庫茲涅佐夫號:1991年1月21日;瓦良格號未曾服役 現況 庫茲涅佐夫號服役於俄羅斯北方艦隊瓦良格號於大連港進行翻新改造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53,000 - 55,000 噸 滿載排水量 66,600 - 67,500 噸 全長 306.3 - 310 米 全寬 73 - 75 米 吃水 10.5 - 11 米 鍋爐 8 蒸氣鍋爐,149 兆瓦 動力 2×37 兆瓦 渦輪機 9×1,500 千瓦渦輪發電機 6×1,500 千瓦柴油發電機 4軸 功率 41,000 匹馬力 最高速度 32 節 續航距離 45 天,7,100 公里(32 節)或 13,700 公里(18 節) 乘員 1,960 名船員 626 名飛行聯隊 40名旗幟員(3,857 個房間) 飛行設施 飛行甲板:長 304.4 米 x 闊 72 米; 4 道攔截索 + 一道緊急攔機網一座機庫; 2 座甲板升降機; 艦載機 常規 40 架,戰時 60 架(設計容量) 武器裝備 8 座 AK-630 防空炮 8 座 CADS-N-1 Kashtan 近迫防衛炮 12 座 P-700 Granit 反艦飛彈(據傳瓦良格號會拆卸其發射井) 18 座 8 槽 3K95 Kinzhal 防空飛彈VLS 2 座 RBU-12000DAV-1 反潛火箭 射控裝置 4 座 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於SA-N-9) 8 座 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於SA-N-11) 偵搜設備 1 座“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 1 座 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 2 座 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 1 座“蛋糕台”戰術空中導航雷達 電戰系統 2 部 PK-2 10 部 PK-10 干擾箔條發射器

武裝
該級艦集重武裝於一身,其前飛行甲板下裝備了 12 具 P-700 Granit 反艦飛彈(SS-N-19)垂直發射井(據傳瓦良格號在改造工程中會拆卸之),左右舷共安裝了 8 具 AK-630 防空炮(6 連裝 30毫米口徑,每分鐘 6 千發, 24 千發彈)、8 具 CADS-N-1 Kashtan 近迫防衛炮(2 連裝 30毫米口徑 3K87 格林機槍),18 具 8 槽 3K95 Kinzhal 防空飛彈(192具垂直發射系統;3秒一發)以及兩具 RBU-12000DAV-1 反潛火箭(60發)。
該級艦即使扣除艦載機,其仍然具有相當強大的近程戰鬥力量。不同於美國航母:受美國軍隊偏重編隊作戰策略的影響,航母只裝備小規模的防禦型武器,而戰鬥力量則依賴於其艦載機,需要一定規模的護航艦隊來組建航母戰鬥群以抵消航母本身的武裝的不足。
庫茲涅佐夫號在雨中

艦載機
Su-33在飛行甲板上
安-74庫茲涅佐夫級航艦設計搭載以下艦
載機(包括直升機、固定翼飛機):
4 架 Ka-27LD32 直升機
18 架 Ka-27PLO 直升機
2 架 Ka-27S 直升機
12 至 18 架 Su-33
5 架 Su-25UTG/UBP
安-74 艦載預警機(僅做過實驗,未正式列裝,數量未知)
動力與性能
西方國家最初分析該級艦的動力原設計為核動力,採用與基洛夫級巡洋艦相同的壓水式核子反應爐。
然而,首艦庫茲涅佐夫號最後還是放棄核動力[4],採用了傳統動力:8 台蒸汽鍋爐以及 2 台蒸汽輪機,每台輸出約 37 兆瓦,其動力通過 4 支主軸傳遞到4個大型螺鏇槳。該級航母極速為 32節(約 63公里/時);在航速為 18 節(約 33 公里/時)時,有最大續航距離為 8,500 英里(約 13,700 公里)。

瓦良格號航母於1985年12月動工,1988年下水,尚未完成儀器安裝蘇聯已解體,由烏克蘭接手該艦,截止至1991年,該艦建造率已達68%。後因烏克蘭無力建造該艦,1997年拆除電子裝備及武器系統後於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民間資本企業”的名義買下,並於2001年運抵大連港。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的修繕與改造工程。瓦良格號航母於1985年12月動工,1988年下水,尚未完成儀器安裝蘇聯已解體,由烏克蘭接手該艦,截止至1991年,該艦建造率已達68%。後因烏克蘭無力建造該艦,1997年拆除電子裝備及武器系統後於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民間資本企業”的名義買下,並於2001年運抵大連港。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的修繕與改造工程。

任務
梅德韋傑夫於“庫”艦的機庫中對於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蘇聯/俄羅斯海軍對其的定位與美國海軍航母定位不同,蘇/俄方稱之為“重型航空巡洋艦”。其主要任務為主要使命是:在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以外的海域執行反潛、反艦特別是制空和防空作戰;擴大海上防禦範圍,確保戰略潛艇安全;支援戰略飛彈潛艦及水面艦艇,並且搭載一些艦載機,讓其獨立巡弋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實施武力威懾,保證國家在海外的利益;與美國海軍航母艦編隊抗衡。除了政治原因外蘇聯航母角色和美國航母也有所不同。
梅德韋傑夫於“庫”艦飛行甲板上該級艦採用滑跳式甲板的設計,艦載固定翼飛機依靠本身的引擎動力,衝上跳板升空。比採用平面彈射器的航母,具備更高飛機起飛角度和高度,而且所需要甲板人員較少。雖然這種設計有上述優勢,但由於飛機離艦的動力完全依靠飛機自身引擎,要在較短的甲板上達到足夠的離艦速度(每小時 120 - 140 公里),因此其艦載機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而且這種設計會使得艦載戰機無法實現全副武裝情況下的升空,大大降低了作戰效能。為保證飛機在超低速狀態下平穩而不進入失速狀態,這對飛行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該級艦設計上可起降固定翼預警機。然而實際上只有庫茲涅佐夫號航艦上進行過 安-74(安東諾夫設計局基於 安-74 而設計的艦載預警機)的起降試驗。
目前服役中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因為裝有 12 枚長程 Granit (SS-N-19) 反艦飛彈和諸多重武裝,因此也可擔任巡洋艦的角色。
而目前正在進行修繕瓦良格號航母,美國和日本媒體,包括一些中國的軍事評論員猜測其可能作為中國海軍的航母訓練艦。。
同型艦
庫茲涅佐夫號於地中海[編輯] 庫茲涅佐夫號
主條目: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於1985年10月動工,1985年下水,1991年服役,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接手,1993年接收艦載機。目前服役於俄羅斯海軍的北方艦隊。
瓦良格號

瓦良格號航母於1985年12月動工,1988年下水,尚未完成儀器安裝蘇聯已解體,由烏克蘭接手該艦,截止至1991年,該艦建造率已達68%。後因烏克蘭無力建造該艦,1997年拆除電子裝備及武器系統後於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民間資本企業”的名義買下,並於2001年運抵大連港。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的修繕與改造工程。瓦良格號航母於1985年12月動工,1988年下水,尚未完成儀器安裝蘇聯已解體,由烏克蘭接手該艦,截止至1991年,該艦建造率已達68%。後因烏克蘭無力建造該艦,1997年拆除電子裝備及武器系統後於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民間資本企業”的名義買下,並於2001年運抵大連港。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的修繕與改造工程。

瓦良格號於博斯普魯斯海峽主條目: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航母於1985年12月動工,1988年下水,尚未完成儀器安裝蘇聯已解體,由烏克蘭接手該艦,截止至1991年,該艦建造率已達68%。後因烏克蘭無力建造該艦,1997年拆除電子裝備及武器系統後於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民間資本企業”的名義買下,並於2001年運抵大連港。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的修繕與改造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