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綁節

庫爾綁節伊斯蘭教宗教節日,又叫宰牲節、古爾邦節、爾德節等,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全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庫爾綁節庫爾綁節
庫爾班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我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其音譯為“庫爾班節”。庫爾班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九日。
古爾邦節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南牲”或“血祭”。 維吾爾民族的古爾邦節同漢族的春節一樣重要,節日氣氛特別濃郁. 關於古爾邦節的起源程式,民間流行著一則古老的宗教傳說:
先知易卜拉欣夜裡夢見真主安拉“啟示”他宰自己的兒子伊斯瑪儀作祭禮,以試他的虔誠。
吃的吃的
先知易卜拉欣醒來後將夢告訴了兒子,伊斯瑪儀欣然同意受宰,以此表示對真主安拉的忠誠和順從。 當先知易卜拉欣遵循安拉之命把兒子帶到米納小正要舉刀宰殺時,安拉派遣的特使牽著一隻公羊從天而降, 命令易卜拉欣以宰羊代替殺子,這一天正是阿 拉伯太陰曆12月9日.
此後,阿拉伯人為了紀念安拉的顯靈和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虔誠,每年此日殺牲血祭,相沿成習。
伊斯蘭教創立後,自立為安拉最後一個使者的穆罕默德承認先知易卜拉欣為聖祖,
並將太陰曆12月9日定為伊斯蘭教的節日之一, 以此來進一步確立安拉的神通,偉大和獨一無二的地位。 這個日子恰恰以是伊斯蘭教五項功修之一的麥加朝覲活動的最後一天。
這樣,古爾邦節不僅成為安拉萬能,至仁至慈的證明和歡慶安拉顯明神跡的隆重紀念儀式,
而且成為受戒朝覲的神聖活動圓滿結束的紀念慶祝日, 代代相傳延續至今,逐漸成了從11世紀初開始改信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 古爾邦節前,人們要做各種準備,特別是作為“獻牲”的牲畜要預先買好, 節日的早晨,人們得進行沐浴全身的“大淨”。 然後潔衣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 聚 禮結束後,人們直接上麻扎爾(墓地),或跪坐或站立,雙手舉到胸前為亡故的先人 祈禱。 最後人們還要“換哈達”即拔去墳頭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澆些水再回家。 人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牛或殺羊,殺牲血祭。 按傳統,節日聚禮之後早晨 是獻牲祭祀,取悅安拉的最佳時機。 至於是宰牛殺羊還是殺雞宰
鴿,這由各家的經濟 實力來決定。 通常,人們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塊兒大塊兒的連骨肉燉到鍋里之後, 男子們才開始互相拜節,婦女們則留在家裡燉肉。 往餐布單上擺節日食品,燒茶等,準 備迎接客人。
節日的第一天,首先給在近期內發生過喪葬等家難的左鄰右舍或鄉親拜節, 表示慰問,並希望儘早節哀。 其次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 再次,就是給近鄰和長者拜。 在這種禮節性的拜節活動中,除了給夫妻雙方的老人拜節時夫妻同去之外,其它的拜節活 動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別進行。 在維吾爾民間禮俗中,是不允許男女混雜的。 拜節之後,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 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 外,還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 維吾爾民間的拜節,是維吾爾人增強社會聯繫,嚴守禮尚往來這一準則的重要 組成部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