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教育是培育人格的系統工程,幼兒期是人生教育的第一階段,人格培養就從這時起步了。人格的優與劣、人格的水平層次都會在人的語言、情感態度及舉止行為中有所表露。人格培養在幼兒期奠基,幼兒期又是行為培養的最佳年齡。在幼兒尚未能分辨好與壞、美與丑時便開始接受著周圍人的行為影響,隨著意識的發生,幼兒漸漸明事理,行為受到意識的控制,他們會努力去做受讚揚的行為,抑制不受歡迎的行為,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幼兒行為養成的過程不是先天鑄就的,而是受後天周圍環境的影響及教育方式與方法所致。我們中國老教授協會兒童早期教育專業委員會在“十五”期間申請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新世紀中國素質教育研究”的子課題“幼兒良好行為養成與適宜教育行為的研究”。參加課題研究的有38所幼稚園及我專業委員會14位成員,經過兩年的實踐研究,擬出了幼兒好行為培養內容細目和行為培養的良策。我們將幼兒好行為的培養分列成生活習慣、禮貌行為、交往行為、分享合作、學習習慣、獨立自信六個方面,每個方面均包含相關的教育活動、教育經驗、個案指導、創編教材等。在這項研究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以無批評的教育方式取代教育中慣用的不尊重幼兒,簡單、粗暴、錯解幼兒的消極的批評方式,方式的改變不僅取得了幼兒行為培養的明顯成效,更提升了教師的思想觀念,走出了教育的誤區,發揮了教育的積極效能。本課題的研究得到了顧明遠教授、孫雲曉研究員的關懷和親臨指導。本書匯集上述研究成果,由幼稚園課題研究主持人和我專業委員會成員組成編寫隊伍,力求使本書在理論指導下更加務實可用,編委和指導教師認真地進行了撰稿、選稿、改稿、統稿等各項工作,全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本書還配有六本幼兒用書,將幼兒好行為養成的六方面內容細目,以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圖畫書形式展現出來,供幼兒閱讀,結合教師的教育活動,對各種行為進行理解、效仿和矯正,也供家長與幼稚園在教育上實現良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