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毋相忘

幸毋相忘

古代項飾主要分為項鍊、項圈兩類。項鍊是由一根長鏈索串起各色珍珠玉石後,纏繞於項,也有配搭扣,方便摘取的短鏈。一般在項鍊下方還懸有精美的墜飾,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項圈一般是用金、銀、銅等金屬煅制的素圈,也有用整塊美玉雕制的,富貴之家還喜歡鑲嵌上珍珠寶石。與項圈近似的還有一種被稱為“瓔珞”的項飾。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後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唐代時,經愛美求新的女性加以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平裝: 32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63382675, 7563382674
條形碼: 9787563382675
商品尺寸: 20.6 x 14.6 x 2.8 cm
商品重量: 399 g
品牌: 上海貝貝特
ASIN: B0022NHAE2

內容簡介

《幸毋相忘:那些塵封的信物》主要內容:古代項飾主要分為項鍊、項圈兩類。項鍊是由一根長鏈索串起各色珍珠玉石後,纏繞於項,也有配搭扣,方便摘取的短鏈。一般在項鍊下方還懸有精美的墜飾,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項圈一般是用金、銀、銅等金屬煅制的素圈,也有用整塊美玉雕制的,富貴之家還喜歡鑲嵌上珍珠寶石。與項圈近似的還有一種被稱為“瓔珞”的項飾。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後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唐代時,經愛美求新的女性加以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
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中描述了揚州玉肆中一隻精美的項圈: “式作海棠四辦,當項一辦,彎長七寸,辦梢各鑲貓睛寶石,掩鉤搭可脫卸,當胸一辦,彎長六寸,辦梢各鑲紅寶石一粒。掩機鈕可疊,左右兩辦各長五寸,皆鑿金為榆梅,俯仰以銜東珠。兩花蒂相接之處,間以鼓釘金環。東珠凡三十六粒,每粒重七分,各為一節,節節可轉。為白玉環者九,環上屬圈,下屬鎖,鎖橫徑四寸,式似海棠,翡地周翠,刻翠為水藻,刻翡為捧洗美人妝。其背鐫‘乾隆戊申造賞第三妾院侍姬第四司盥’十六字,鎖下垂東珠九鎏,鎏各九珠,藍寶石為墜腳,長可當臍。”書中說這隻項圈鎖原是為一個豪門小姐所有,誰料偌大家業陡然敗落,這件寶物幾經周折後就來到了玉肆中待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