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理位置

綠度母佛
於1982年開始鑄塑綠度母佛身像,歷經14年,於1996年鑄成有15億尊之多的綠度母佛像,藏語稱之為“本康”。綠度母本康的鑄塑,體現了佛教普度眾生的本義和老僧無界的仁慈之心,也體現了十世班禪大師重視民族團結、發揚愛國愛教的偉大思想。
神秘傳說

西王母即是我國古老神話中的核心人物,也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既是漢族、藏族、蒙古族、土族等眾多華夏民族共同崇拜的偶像,也是佛道兩教的尊神。漢族的佛尊靜坐在一條盤龍上稱西王母,藏族的佛尊靜騎在雪獅上稱阿乃貢瑪加毛,蒙古族的佛尊靜坐在金龜上,稱赤雪嘉姆,據記載,西王母出生在公元前2550年,大體相當於中原黃帝時代。西王母源於海晏,建都於青海湖畔,是夏格日山區的一個古老部落的首領,當時和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的部落和國家也以西王母命名。西王母作為遠古時代環湖地區民族的首領,受到這個地區先民們的崇拜。隨著社會的發展演變,從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聯盟,以至於邦國出現,“西王母”的名稱仍然沿襲使用,儘管擔任“西王母”的人不斷更替或代輩相傳。而傳說中的西王母,每當節慶宴會上,或祭海活動上西王母就嘴裡裝著獸牙,披頭散髮,身後裝著一條豹子尾巴,儼然是一幅凶神惡煞,活動結束後脫去了虎齒豹尾的凶神模樣,仍舊是一位美麗的慈祥的、雍容華貴女神。
聽了阿尼年欽夏格日山神奇的美妙傳說,看了阿尼年欽夏格日獨特的山型地貌,處處籠罩著一層傳奇色彩,在這崑崙文化發祥與變遷的神秘地帶,還有一處小小的景點,請大家站在夏格日山的陽面山坡,朝腳下的丘陵望去,就會看見圓圓一汪水窩,靜靜的臥在翠綠的山腰間,傳說那是西王母的洗臉盆。盆里的水清澈透亮從不溢出來,年景好水盈滿,年景較差水會下沉。
集仙錄
記載的西王母,藏語(阿乃貢瑪加毛)是一名金母,俗稱王母娘娘,居於崑崙之圃,閬風之范,瑤池金闕,其職掌“司天之厲及王殘”,也屬天神。還說是介於人獸、人神之間的怪神。是神話中的女仙領袖,她美貌長壽,還在所居地種植蟠桃樹,這種蟠桃三千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食之者定會長壽安康,西王母所居住處有城千里,玉樓十二,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右環翠山左視藍湖。每逢蟠桃成熟時,西王母便在所居處的瑤池 聚集群仙,舉行壽筵,稱“瑤池集慶”,請來的群仙一般有八洞神仙,南極壽星為代表。與此相反,西王母又是傳說中的吉祥神,她掌管著不死之藥。《淮南子·覽冥篇》中說:“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娥竊以奔月。”民間傳說:“嫦娥把西王母的不死之藥服用後,遂奔月後成了月精,要求玉兔每日杵藥物。”這真是:“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所以西王母的形像各說不一。
當地民眾還介紹,此山常年積雪,經夏不消;一到暖季,常常雲遮霧障,電閃雷鳴。加之山上無路可循,世人都不敢隨便攀登。但是也有些不畏艱險的獵人和佛教徒曾在此山中活動,深知其中的奧秘。
夏格日山,腰脊以上全系花崗石和片麻岩,山腹之間多有天然洞穴。傳說有一百零八穴洞,有“洞天福地”之稱,與此這裡的山連在一起,稱馬老得山、柴太力山,向北延展二三十公里,山腰裡也布滿了洞穴,有的崎嶇宛轉,深不可測;有的高大寬敞,宛若殿堂;有的洞穴座落多處,奇石凌空,異常秀雅;還有的頂壁滴水,叮咚作聲,令人神往……使我們最感興趣的是:不少洞壁似乎都有人體磨損的痕跡,地上也有灰燼和牲畜殘骨。聽熱水煤礦的工人講:當年地質隊員們在勘測這個煤礦時,曾調查過這裡的石洞,他們認為這些石洞對研究青海歷史很有價值,現在有一僧人,選了一處洞穴正在修行悟道。
夏格日山主峰的頂端的石柱,突出地面的部分3米多,粗細宛如殿堂的廊柱,表面光潔,敲擊有鏗鏘的金屬之聲,好像是用含銅量很高的名貴石料人工雕琢而成,挺立在山頂上,當地藏族民眾將此物稱為“鎮山神柱”,但是誰也說不上這根石柱為何聳立此地。傳說是盤古開天時用來支撐天地的崑崙天柱,也是女媧站在這裡用五彩石補天。女媧被勞累而死,西王母、九天玄女來此地繼續補天消災。傳說這矗立天中央,連線天地的天柱,仙人萬一想上天,這裡是絕妙的歇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