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黎明

平黎明

平黎明,男,1954年生,自幼喜愛音樂,曾學過竹笛、二胡、板胡、京胡、京二胡、管樂、打擊樂等多種樂器,1970年考入商丘市豫劇團,任樂隊首席小提琴手兼作曲。1976年入河南大學藝術系學習,主修小提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留校任教。1980年赴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及中央樂團進修,師從我國著名指揮家秋里先生學習指揮。曾得到中國音樂學院院長張肖虎教授、中央樂團著名指揮大師嚴良堃先生、著名合唱指揮家上海音樂學院馬革順教授等專家的熱情指教。並隨秋里先生參與北京教師合唱團的組建與日常訓練8個月。1981年7月回校任教。1981年11月,應北京教師合唱團邀請,赴北京參加該團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的建團一周年合唱音樂會演出(中央電台播出)。

基本信息

學習歷程

平黎明 平黎明

1979-2002年在河南大學工作。曾任河南大學音樂系理論教研室副主任,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藝術學院)理論作曲指揮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聘任工作領導組成員,學分制實施領導組成員,音樂專業導師組副組長,技術理論課組長。曾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創辦中國師範院校合唱學會和河南省合唱協會,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合唱協會理事,中國視唱練耳、樂理學會理事,中國師範院校合唱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合唱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兼職教授,中奧維也納音樂學院兼職教授,河南大學藝術團藝術總監、指揮,中國童聲合唱節河南賽區評審,河南省首屆合唱節、大學生科技文化藝節、中師基本功比賽等省級賽事評審,河南省高校音樂專業統招主考及視唱練耳命題組組長等;2002年9月,調入肇慶學院工作,曾任廣東省2003年、2005年、2006年高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學科組評審委員、肇慶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肇慶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兼音樂學系副主任等。現任廣東省教育評估專家庫成員,廣東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學科指導小組藝術學科組副組長,廣東省合唱協會副會長,廣東省高教學會音樂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客座教授,肇慶市政協委員、肇慶市社會科學專家庫專家,肇慶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肇慶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等。

從事專業音樂表演工作和高校音樂教學工作40年。主要擔任樂隊首席小提琴、作曲、指揮,教授“合唱”、“指揮”、“視唱練耳”、“小提琴”等課程,並潛心於合唱指揮藝術、作曲及高等音樂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創作,取得豐碩成果,被譽為是一位用心指揮的指揮家。

曾獲商丘市文教衛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為經濟建設服務先進個人,開封市為經濟建設服務先進個人,民進河南省先進會員,河南大學救火積極分子,河南大學保衛工作積極分子,河南大學優秀教學獎、優秀教學成果獎,民進廣東省服務社會先進工作者,肇慶市拔尖人才,肇慶市優秀教師,肇慶市師德標兵,肇慶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陳漢銓、王紹霖獎教、獎助學金特殊貢獻獎、科研獎、藝術實踐獎,藝術團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獎多項。

主要成就

主持或參加各類科研教研項目12項,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採茶】音樂文化研究》,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於優質網路資源的混合教學模式套用研究》,廣東省高校教改示範課程案例資源建設項目《合唱指揮》,教育部及新世紀廣東省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師美術音樂主輔修藝術教育改革計畫》、河南省世行貸款項目《高師音樂教學中現代化手段套用研究、河南省教委項目《合唱指揮藝術研究》、廣東省高校151工程項目《合唱指揮專題學習網站》、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的粵西傳統音樂文化研究》、肇慶學院項目《合唱表演藝術處理手法研究》、《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我校試行美術音樂主輔修制的可行性研究》、《音樂專業基礎課“視唱練耳”綜合能力分段考評模式的探索與研究》、《音樂學學科優秀教學團隊》等。主編和參編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有《音樂鑑賞》、《合唱與指揮》(全國統編教材)、《合唱·指揮-中外優秀合唱歌曲》,《合唱指揮與排練》(全國統編教材)、《音樂知識十二講》等;創作、演出、發表論文及大、中、小型音樂作品70餘篇首,主要有《略論中國抗日救亡音樂與法國大革命時期音樂的共同淵源》(合作)、《嚴良堃和他的指揮藝術》、《音樂專業技巧課“一對一”教學形式的“功過”》、《對美術音樂專業主輔修藝術教育改革試驗的回顧和思考》、《合唱表演藝術處理六法》、《指揮起拍之內涵》、《音樂專業基礎課的多科滲透教法》、《河南音樂表演藝術概觀》、《指揮修養略論》、合唱組歌《焦裕祿之歌(呼喚、送別、太陽升起來)》、《讓青春燃燒得更加紅火》——電視片面向未來主題歌、《山海雄風》——全國石油地質系統運動會會歌、《河南省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會歌》,《校園晨曲》、《把嶄新的世紀開創》、《世界傾注我們的愛》、《香港回家》等。其中,平黎明作曲並指揮的合唱組歌《焦裕祿之歌》在第三屆北京合唱節上演唱,同時獲得了演出獎、指揮獎和作品獎三項獎勵,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受到了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蘇聯專家杜馬舍夫、我國著名指揮家秋里等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讚揚,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報刊相繼報導;為《面向未來》、《尼尼、呼嚕和阿嗚(原名:森林裡的故事)》等5部電視劇創作主題歌、指揮或配樂,分別由中央及省市電台、電視台播出。廣泛參加國際、國內各類演出和比賽,任指揮、作曲、藝術指導或評審。曾在北京音樂廳、北京海淀劇場、首都民族文化宮、首都空軍體育館、北京交通大學、河南人民會堂、鄭州藝術宮、廣州中山紀念堂及河南大學、鄭州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星海音樂學院等地音樂廳和高校分別指揮北京教師合唱團、河南省歌舞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合唱團、管弦樂團、民族樂團、河南洛陽師範學院音樂系管樂團、中奧維也納音樂學院合唱團、河南教育廳合唱團、河南廣播電視廳合唱團、河南省廣播電視少年合唱團、河南省龍飛少兒合唱團、河南月光合唱團、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女生合唱團、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合唱團、肇慶合唱團、肇慶學院合唱團、肇慶學院音樂學系交響管樂團等近百隻團隊參加各類比賽和演出。多次成功指揮《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大型合唱作品,多次成功舉辦合唱音樂會,曾在第三屆中國國際合唱節、首屆番禺星海國際合唱節,第三屆北京(中國)合唱節、第八屆中國合唱節、全國首屆社會主義新農村合唱比賽、全國首屆民歌合唱比賽、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歌曲演唱比賽、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全國首屆中國小文藝匯演、及河南省首屆合唱節、河南省首屆電視音樂大賽、河南省黃河之濱音樂周、河南省第一、二、四、六、七、八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廣東省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廣東省第六、七、八、九屆百歌頌中華、廣東省慶祝國慶56周年及星海之聲萬眾歌會等各類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分獲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廣電部、團中央,中國音協、北京市人民政府、總政文化部、中國合唱協會及河南、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文化廳、廣電廳、省文聯、省音協、省合唱協會等頒發的國際、全國及省合唱比賽金、銀獎、一、二等獎、指揮獎、作品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其它各類獎勵80餘項。指揮的合唱及創作的音樂作品多次由中央及省、市電台、電視台播出。其業績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合唱藝術》《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音樂周報》、《河南日報》、《河南教育時報》、《鄭州晚報》、《大河報》、《開封日報》、《河南大學報》、《羊城晚報》、《西江日報》、《肇慶學院報》及文化部網、廣東省教育廳網、廣東民進網、肇慶文藝網、肇慶學院網、肇慶學院音樂學院網、音樂研究所網等報刊、網路、中央及省、市電台、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先後以《揮手之間的事業》--著名指揮家平黎明素描、《歌樂千韻揮手間》--記我省青年指揮家平黎明、《歌聲,從他手中流出》--記音樂一系青年指揮平黎明、《情系合唱藝術》--記河南大學藝術系副教授平黎明、《只為大地起歌聲》--記河南大學指揮平黎明、鑄就人生的輝煌--記著名指揮家、肇慶學院教授平黎明等專題、專訪、、新聞、圖片新聞和其它形式報導60餘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