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苗疆

平定苗疆也稱之為平復大小金川,是乾隆自詡的“十全武功”之一。

簡介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湖南、貴州的苗民在石三堡、石柳鄧、吳半生等人的率領下起義。清政府先後派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等出兵鎮壓。但金川戰事由於戰略、政略以及天時地利方面的欠缺,實際上損耗極大而收效甚微,是一場“慘勝”。

過程

兩金川即大小金川,位於今四川省西部,大金川是大渡河上流,小金川則是大渡河上流東面的一條支流,都為藏族聚居地。自元代開始,中央政府先後在兩金川分設土司,令其各守疆界,相互牽制,藉以捍衛邊圍。惟土司眾多,彼此之間每因承襲土職或邊界糾紛日尋干戈,仇殺不已。清初沿明舊制,頒授印信,大小金川接受清廷冊封。土司們常以朝廷名號恃強掠奪,蠶食鄰邦,不安住牧,聲勢日盛,邊境不安,加之大小金川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成都,遠連衛藏,威脅到內地的安全,為求永靖邊圍,乾隆皇帝遂興師進剿,乃有平定大小金川之役。

繪畫

《平定苗疆得勝圖》亦稱《湖南戰役圖》就是以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平定四川、貴州苗民起義這一歷史事件中的幾次重大戰役為題材創作而成。整部作品共十六幅,十六幅圖依次為:興師圖、剿捕秀山苗匪、攻克木山、攻解松桃之圍、大剿土空寨苗匪解永綏城圍、攻克蘭草坪滾牛坡、攻克黃瓜寨剿賊、攻克蘇麻寨、攻得茶它柳夯等處賊巢、攻克高多寨生擒逆首吳半生、攻克廖家沖生擒首逆石三保、收復乾州、攻克強虎哨、攻克平隴賊巢、捷來圖、攻克石隆苗寨。全套作品完成於嘉慶三年(公元1797年)由擅長建築風景及人物肖像的宮廷畫家馮寧繪製,內務府造辦處鐫刻銅版印製。每幅圖上端皆有乾隆皇帝為每一次戰役所題的御製詩文。作者採用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皴法刻畫紋理和峭立的山勢,並以細膩的刻畫手法及嫻熟的線條運用很好地勾勒出物象的立體效果和質感。展現出壯美景色和戰爭場面的氣勢恢宏,人物造型則受中國傳統木版畫的影響,呈頭大身小的特點,古樸稚拙。是西洋版畫和中國傳統繪畫技巧的完美結合。這十二幅清宮內府版畫不但可以作為研究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在銅版畫上的融合與發展的重要資料,而且由於此類銅版畫印刷作品數量有限,大多為宮內流傳,外界較少能夠見到,又歷經二百多年,能流傳至今者更少,因此也就具有了巨大的收藏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