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台灣戰圖冊之清音閣凱宴將士

平定台灣戰圖冊之清音閣凱宴將士

《平定台灣戰圖冊之清音閣凱宴將士》是清代佚名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平定台灣戰圖冊之清音閣凱宴將士 平定台灣戰圖冊之清音閣凱宴將士

畫幅上部乾隆皇帝御題詩,款識:“賜凱旋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等宴,即席成什。乾隆戊申孟秋御筆。”鈐“古希天子”朱文方印、“猶日孜孜”白文方印、“太上皇帝”朱文方印。清內府鑑藏印“三希堂精鑒璽”朱文印、“宜子孫”白文印。引首鈐“乾隆鑑賞”白文圓印。“戊申”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皇帝時年78歲。

圖繪乾隆皇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款待平台有功的福康安、海蘭察等將領,君臣一道觀吉祥戲的慶賀場景。清音閣與紫禁城內暢音閣大戲台的建造形制一樣,共分福、祿、壽三層。這三層可以同時出現人物、鬼怪、神仙,從而給人更為全面、強烈的視覺感受。此圖具有極強的真實感,畫家以工整細膩的筆法一絲不苟地刻畫人物與建築。雖然人物眾多,各個小僅寸許,但是造型比例準確,衣冠穿戴合乎典制,乾隆皇帝等重要人物不失肖像畫的特徵,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居台灣的福建籍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眾起義,反抗清政府駐台腐敗的吏治。乾隆皇帝面對如火如荼的起義,從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始,多次遣兵派將赴台鎮壓,同時命欽差大臣福康安督辦軍務。清軍在有勇有謀的福康安指揮下,仰仗與天地會黨敵對的台灣各地“義民鄉勇”的密切配合,終於扭轉了處處被動挨打的局面,先後拘捕了起義軍領袖林爽文、莊大田等人。乾隆皇帝於鎮壓起義後,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批准了經大學士、九卿議覆,福康安上奏的《清查台灣積弊酌籌善後事宜》章程十六條,以嚴明台灣吏治、加強管理,從此,清政府對台灣的統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為了紀念平定台灣的勝利,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家按照每打一次大的戰役,畫一本戰圖冊的慣例,創作一套紀實性的《平定台灣戰圖冊》。此圖冊從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將軍福康安統兵進發台灣開始,至乾隆五十三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款待得勝而歸的將士止,表現了解嘉義之圍、大埔林戰役、斗六門戰役、大里栰戰役、集集埔等大大小小的戰役十餘起,形象地記錄了鎮壓林爽文起義的經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