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記載,落子是大秧歌中的一個小場子,起源於清代嘉慶和道光年間(1796一1821年)。傳統的落子,女的腳踩寸蹺(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落子的舞蹈特點是,扇花少,舞姿造型多,注重曲線美,講究韻味兒。扇舞的風格瀟灑,板舞的動作幅度大,節奏變化多,非常明快。
帽派落子一般全場時間有四十分鐘左右,女演員一般是十六到二十人,男演員一般是四到六人,俗稱女演員是“拉花”的,男演員是“打鞭”的。女演員服裝一般是鮮艷的大紅大綠,男演員有的是一身黃,有的是一身黑,打扮得很剛毅。道具女演員是竹板,男演員是一根彩色的木棍。
表演分文場和武場,所謂的文場是由民樂隊管弦樂伴奏,全體演員邊舞邊唱,武場則是有民樂隊打擊樂伴奏,全體演員表演優美的舞蹈動作。
落子開始是打擊樂開頭,演員們先表演一段急急如風的武場,接下來便是舞姿優美的文場,整個全場基本是文舞場交替進行,但每一場的隊形、動作都有明顯的變化。最後也是以武場結束。
帽派落子的伴奏音樂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基本都是廣泛流傳於孟村當地的民間小調,其中包括有“十字梅”“海情歌”“小開門”“十棵樹”“十雙紅繡鞋”“喜梅”等。這些都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民歌,旋律優美,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