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派落子

帽派落子

帽派落子是流傳於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一帶的獨特的民間舞蹈形式,是滄州兩大落子流派之一(另一派為南皮楊八莊子的楊派落子),約在1738年左右,帽派落子就已經活躍在王帽圈村及周圍的村莊了,那時只有武場伴奏,約在1808年傳到王關祥等人時,加進了文場伴奏。帽派落子不用扇子表演,只用二鞭、八板表演。滄州人民喜練武術,長期受武術薰陶,因而,在落子舞中也有明顯反映。落子舞男性演員基本動作主要來源於武術中的單刀式,如虛步捋鞭,它是男性演員最基本的動作。“虛步”是三角形的行進路線,老藝人謂之“三角鉚”,就是說步伐和穩健,就像鉚在地上一樣。女演員的動作“抽板”、“繞頭板”、“蹬板”、“虛步”等,也接近於武術動作。孟村回族自治縣是回漢兩族雜居的地方,因此帽派落子是由回漢兩族演員共同表演的。由於回漢兩族兄弟的共同努力,帽派落子才不斷發展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從而另立一派,流傳四方,至今不衰。

帽派落子 帽派落子
帽派落子 帽派落子

根據歷史記載,落子是大秧歌中的一個小場子,起源於清代嘉慶和道光年間(1796一1821年)。傳統的落子,女的腳踩寸蹺(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落子的舞蹈特點是,扇花少,舞姿造型多,注重曲線美,講究韻味兒。扇舞的風格瀟灑,板舞的動作幅度大,節奏變化多,非常明快。

帽派落子一般全場時間有四十分鐘左右,女演員一般是十六到二十人,男演員一般是四到六人,俗稱女演員是“拉花”的,男演員是“打鞭”的。女演員服裝一般是鮮艷的大紅大綠,男演員有的是一身黃,有的是一身黑,打扮得很剛毅。道具女演員是竹板,男演員是一根彩色的木棍。

表演分文場和武場,所謂的文場是由民樂隊管弦樂伴奏,全體演員邊舞邊唱,武場則是有民樂隊打擊樂伴奏,全體演員表演優美的舞蹈動作。

落子開始是打擊樂開頭,演員們先表演一段急急如風的武場,接下來便是舞姿優美的文場,整個全場基本是文舞場交替進行,但每一場的隊形、動作都有明顯的變化。最後也是以武場結束。

帽派落子的伴奏音樂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基本都是廣泛流傳於孟村當地的民間小調,其中包括有“十字梅”“海情歌”“小開門”“十棵樹”“十雙紅繡鞋”“喜梅”等。這些都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民歌,旋律優美,琅琅上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