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

所謂常樂我淨,是指去除四顛倒之後的真正的常樂我淨,去除四顛倒了的常樂我淨,才能達到真正的常樂我淨,即所謂四德。我們應該努力理解什麼是四顛倒,進而遠離四顛倒,從而達到真正的常樂我淨。《俱舍論》卷十九稱:“應知顛倒總有四種,一於無常執常顛倒,二於諸苦執樂顛倒,三於不淨執淨顛倒,四於無我執我顛倒。恆常不變而無生滅,名之為常德;寂滅永安,名之為樂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變易,名之為我德;解脫一切垢染,名之為淨德。

顛倒與四德

顛倒

佛教術語。其義有二:

①四顛倒;佛教認為,世間是生死法,一切有為法(有生、住、變異和消失的事物),都是由眾多因緣條件而生滅變化的,它的本性皆是無常、苦、無我和不淨,但“凡夫”不明此理,相反地認為是常、樂、我、淨,顛倒妄執,因稱之為四顛倒。《俱舍論》卷十九稱:“應知顛倒總有四種,一於無常執常顛倒,二於諸苦執樂顛倒,三於不淨執淨顛倒,四於無我執我顛倒。”

四德

②涅槃四德:大乘佛教認為,一旦證入涅槃,就會具有真正的常樂我淨。因涅槃的體性有四種功德。恆常不變而無生滅,名之為常德;寂滅永安,名之為樂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變易,名之為我德;解脫一切垢染,名之為淨德。

簡介

所謂四顛倒,“凡夫不知一己與世界之真相本為無常、苦、無我、不淨,而生之四種謬誤見解。常,以為人將永遠存在;樂,以為人生是快樂的;我,以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體之‘我’;淨,以為身心是清淨的。此亦即四顛倒。”(《佛學大辭典》)為對治這四種顛倒,佛家教眾生修習“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四念處。

佛學大辭典

《佛學大辭典》:“【常樂我淨】大乘涅盤與如來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稱涅盤四德。達涅盤境界之覺悟為永遠不變之覺悟,謂之常;其境界無苦而安樂,謂之樂;自由自在,毫無拘束,謂之我;無煩惱之染污,謂之淨……”可見,作為涅盤四德的常樂我淨是佛的境界,也應該是去除了習氣之後的無餘涅盤的境界。

對於常樂我淨,佛家為什麼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呢?

涅盤經

原文

《涅盤經》:“汝等比丘,當知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復如是。為大醫王出現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醫,諸王眾中唱如是言:我為醫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無我無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比丘當知,是諸外道,所言我者,如蟲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來於佛法中唱是無我,為調眾生故,為知時故說是無我,有因緣故亦說有我,如彼良醫善知於乳是藥非藥,非如凡夫所計吾我。凡夫愚人所計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塵,如來說我悉不如是,是故說言,諸法無我實非無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者,是名為我。”

詳細解釋

大意是說,佛說,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佛也是這樣的。佛作為大醫王出現於世間,為了調伏外道邪醫,針對他們的錯誤見解而講無我、無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等內容。為什麼呢?因為外道所說的“我”,如蟲子吃木,偶然成字,並非自覺、主動地去成字。所以,佛在佛法中講“無我”,這是為了調伏眾生,從而根據時機而對他們講無我,但又根據眾生的接受能力,有因緣時而講有我。這就像良醫對症下藥一樣。我所說的“有我”不是常人所說的“我”。常人往往認為有人體內有一個固定的有形物質作為“我”而存在(如被稱為靈魂、神我、元神等),或者其認為大如拇指,或者認為其大如芥子籽,或如微塵。我不這樣認為。這些說法迷失了真正的主人公,執著於非我為我。所以,我說諸法無我,不是真的無我,而是有我。那么什麼是“我”呢?那就是不生不滅(常)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真心佛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