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五中學

常德市第五中學

常德市第五中學,位於常德市人民西路。學校3個年級共40個教學班,學生2427人。校園面積75畝,建築面積30909平方米,綠化面積2148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 43.3%。學校校園建設不斷趨向完備,除建有正規化教學大樓、辦公樓、綜合實驗樓、生物園、塑膠田徑運動場、體育館等基本設施之外,以科技樓為核心的一系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和辦公系統已經配套,實現了班班通。現有在職教職工177人,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達97%。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校園簡介湖南省常德市第五中學地處湘北錦繡之地、陶淵明筆下桃花源仙境之側——武陵古城,是一所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公辦初級中學。

3常德市第五中學

學校前身是為紀念共和先驅宋教仁(字漁父)先生而命名的“漁父中學”。在優美如畫的校園裡,綠樹婆娑,花團錦簇;弦歌陣陣,書聲朗朗。歲月的風塵,歷史的烙印,令五中人平添了一份奮發向上的責任與使命。整座校園裡,不論是校道旁一組組規整而明麗的櫥窗,還是草坪花壇中一塊塊溫潤而懇切的語錄牌;不論是嚴謹而生動的課堂內,還是活潑而富有創意的活動中……處處透射著一種昂揚進取的精神。工作、學習、生活在這裡的近三千名師生自詡為“今日漁父傳薪人”。

1997~2007年之間,學校擁有教育碩士3名,研究生課程結業學員5名,省級骨幹教師5名,市級學科帶頭人3名,市級骨幹教師14名。全體教師參與教研,承擔了國家和省級教研課題,促進了良好的教研氛圍的形成,教改成果豐碩,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省市級教育教學論文和授課比賽中獲獎教師518人次。學校以促進人的發展,培養發展的人為辦學理念,追求提高師生的生命質量和學生的快樂成長。校風、班風好,社會評價優良。學校被編入2006年湖南省教育名人名校志,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示範性中學。

學校發展

(一)公辦更名

(1956)

1956年8月,漁父中學由私辦改為公辦,學校更名為常德市第五初級中學並成立了黨支部。李文太先生為更名後的首任校長併兼任黨支部書記。學校工作納入了國家教育計畫的正軌。這在學校的發展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李文太同志,於1948年在澧縣九澧聯中畢業後,即參加地下黨活動,隨後參加湖南人民解放軍突擊總隊第四大隊,進行武裝鬥爭。1949年8月,分配到澧縣公安局工作。1952年10月,調到常德市一中任政治教師。1954年3月由常德市一中調到漁父中學任教導主任,後提為副校長。他熱愛教育事業,在任校長初期,為了充實學校圖書室,他號召師生到農村去購買保留下來的線裝書三百多冊。他治學嚴謹,提倡課堂教學當堂消化;提倡直觀教學,反對“填鴨式”。要求教師自製教具,以彌補教學工具的不足;號召教師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當時,老師上公開課、示範課、研究課,聽超前課和互相聽課蔚然成風,對提高教師業務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曲折前進

(1956——1975)

這段時期,黨內極“左”思潮泛濫,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受到了嚴重干擾。1957年5月,全黨開展整風反右運動。一個僅30名教職工的學校竟有6名教職工被錯劃為右派。1958年的大躍進,學校定為市教育戰線大煉鋼鐵的試點單位。特修了廠房一棟,安裝了兩座轉爐。各班都修築土爐一座,共12座。全校停課煉鋼,師生日夜鏖戰。接踵而來的是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學校成了生產自救單位。1960年,中央公布《中國小五十條》;1963年,中央關於《全日制中國小校暫行工作條例》和教育部關於《中學生守則》兩個檔案相繼出台,使學校工作出現轉機。1966年5月,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國,校領導被當成走資派打倒,不少教師被當作牛鬼蛇神抓。師生中派別鬥爭激烈,發展成武鬥。學校財產遭到了嚴重破壞,圖書資料、教學儀器蕩然無存。三分之二的教師被下放農村勞動改造,學校被迫停課。

5常德市第五中學

1969年以後,學校雖然已經複課,但是一個接一個的政治風浪,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無法建立起來。開展批林批孔以後,落實毛主席關於“教育要革命”的指示,開展了學工學農學軍活動。1970年,學校在常德縣肖伍鋪公社太陽山大隊建立了學農基地,開荒山修梯田30多畝,修建校舍三棟12間,260多平方米。全校師生輪流到基地,實行晴天勞動,雨天上課的半農半讀制度。教學質量雖然受到很大影響,但對培養師生勞動觀點,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學校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辦起了校辦工廠,為師生學工建立了校內基地。1970年,學校增辦高中班,定名為常德市第五中學。初高中學制均為二年。1975年,初、高中恢復秋季招生制。

(三)撥亂反正

(1976——1990)

1976年10月,我們黨一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動亂。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從1978年開始,學校黨支部根據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在教職工中著手平反冤假錯案,認真做到:全錯的全平,部分錯的部分平。並在教職工中培養先進分子入黨。1978年至1984年,共發展黨員11人。

1978年恢復高考後至1982年止,考取大專院校的學生有73人,中專16人,研究生5人,留學美、日、澳的學生各1人。1979年,學校校辦工廠被評為全省校辦工廠技術革新先進單位;1980年,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勤工儉學經驗交流會。1981年9月,楊俊友同志任校長,把工作的著重點放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上。與此同時,把教師的資格審定納入正規軌道,為深化學校“內改”打好基礎。校辦工廠越辦越紅火,成為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改善師生集體福利的經濟支柱,是全市校辦工廠經濟效益最好的企業。產品“電機原理說明器”是國家教育部的定型產品。1983年,該產品在同類產品質量評比中,居全國第一名。這些年來,校辦工廠上交給學校的利潤蓋了三棟教工宿舍,解決了三十七戶教師的住房;充實了儀器室、實驗室的教學設備。1970年至1982年,學校共辦高中班41個,培養高中畢業生2665人。1982年,高中畢業生參加全國統考上線人數佔畢業生人數的42.1%,升入高校的占統考人數的63.1%。學校奪得“高考理科全市第一名”和“英語高考錄取率優秀單位”兩面紅旗。1982年下學期,我校停辦高中部,專辦國中,以適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1986年,學校體育訓練館建成,並投入使用。曾作為全國甲級排球賽和全國青年女籃賽常德賽區的比賽場地。1987年11月12日,學校隆重舉行了建校50周年慶典。校友來自全國各地,共有800多人參加。1988年9月,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原常德地區改為常德市;原常德市改為武陵區,學校劃為常德市教委直接管理。1990年,學校民盟、民進、民建支部先後成立。

(四)推進“內改”

(1991——1997)

隨著市場經濟的涌動,改革與發展已成為學校工作的主鏇律。1991年7月,劉賢才任機構改革後校長。9月,一座能容納24個班的教學大樓建成;在創建文明衛生城市活動的檢查驗收中,學校以96.8分的成績名列全省教育系統第一名,並被評為常德市花園式學校。學校參加常德市舉辦的桃花節活動,大會設的三項獎(組織獎、最佳演出獎、優秀演出獎)全部獲得。

1992年8月,常德市教委確定學校為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在全市率先實行校長負責制。1993年,學生的50多件勞技作品飄洋過海,受到了日本朋友的青睞。年底,全市教學工作檢查,學校以98分的絕對優勢名列全市第一名,並獲湖南省第三屆教改成果二等獎,教改經驗一等獎,並定為素質教育、勞技教育的實驗點校。學校在林伯渠同志的故居臨澧縣太平村和常德縣電影院建立起了校外德育基地,並成立了家長委員會。1994年2月,經省教委檢查驗收,學校以99分的好成績被評為第一批省級合格中學。1992年9月,學校建成了閉路電視系統。1993年,校辦工廠被授予湖南省勤工儉學重點企業。1994年,學校田徑運動場建成,體育訓練館維修一新。1995年,學校被評為市級園林式學校。同年,學校校辦工廠經濟效益創歷史最高水平,上交學校利潤22萬元。自籌資金80萬元,修建了一棟綜合樓。1995年下半年,計算機教學室建成,學校實驗室、儀器室、電教室設備均達省級合格標準。新建起縫紉操作室,自製校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勞技教學與生產勞動有機結合起來。同年,迎“省八運會”工作和學校工會工作,均評為市級先進單位。1996年,學校圖書館成立,翻修了兩棟辦公樓。

4常德市第五中學

1993年至1996年,學校連年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1991年至1993年,學校均被評為先進單位,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組織。先後有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督導司、湖南、江西、雲南、湖北、廣州等省、市教委的主要領導來校視察。接待了日本八日市教育訪問團及常德市6縣(市)教委的領導來校指導工作,承擔了常德教育學院中學校長培訓班的學員來校考察的任務,並正式掛牌:“常德教育學院教育實踐考察基地”。劉賢才校長被聘為中學校長培訓班兼職教師,定期去教育學院講課。1991年至1997年,學校教學班一直穩定在24個以上,在校學生1500多人,教職工114人。1993年,校長劉賢才主持制訂的“內改”工作方案,刊登在《湖南省中國小管理制度與改革方案》一書上;《湖南日報》頭版報導了學校實行“內改”工作的情況。1997年11月12日,學校隆重舉行了建校60周年慶典。校友來自全國各地,共有2000多人參加。

(五)全面興旺

(1997——2007)

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學校工作進入跨越式的發展時期,出現了全面興旺的局面。1997年8月,何曉明校長主持校政。現任領導班子鄭重表態承諾,決心帶領全體教職員工,以頑強的毅力和更加紮實的工作,為把學校辦成實施素質教育的示範學校,為創造常德市五中更加輝煌的未來,奮勇攀登,實現新的跨越。

辦學理念

1、德育工作形成格局

1997年、1999年,學校圍繞迎香港、澳門回歸;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建國50周年等中心活動深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以愛國主義為主線的德育活動。2000年,構建學校人文環境,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群體性藝體活動。2001年,建立起以校長為首,政教處牽頭,年級部主任負責的新型管理網路,實現全員育人。2002年,深化普法教育和國防教育,創建學校特色。成為省未成年人保護教育示範學校、市法制教育示範學校、省國防教育先進單位。2003年至2004年,修改、完善原有的德育規章制度,建立起新型的學生個體發展評價方案和班集體的發展評價方案。

2、教學工作展現特點這一時期,學校教學改革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開展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步入經常化、規範化、課題化發展軌道。1997年下學期起,學校每年都開展“漁父獎”教學比武。1998年,學校自編的《常德市五中活動課教學指導用書》完稿,全面啟動活動課教學工作。建立了教育教學科研網路,確定了《學生課堂學習心理素質發展研究》等十個多子課題。1999年,制定了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培訓計畫,建立了師徒幫教契約。《培養中學生創新素質途徑和方法研究》課題列為市級研究課題。2000年,學校文學社成立,並成為《桃花源》雜誌社在本市的第一個文學創作培訓基地。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水運憲先生為《晨曦》文學社校刊題寫了刊名。

學校容譽

2000年以來,我校學生參加數學、英語、生物、物理、化學、信息技術、美術等學科競賽,共有190餘人次獲全國、省、市級以上獎勵。2002屆初三畢業會考成績名列市直同類學校前茅,優秀率為23.22%,合格率為80.27%,遠高於同類學校。體育會考成績名列全市第一。數學、物理名列第二,政治、歷史名列第三。初三畢業會考合格率為96.91%,升入高一級中學的人數達100%。二00五屆學生畢業會考成績列入市直中學前茅,進入省重點中學常德市一中公費生43人,有139人進入一中。有418人分別進入常德市二中、六中、七中。鞏固率98.1%,優秀率20.4%,均列市直中學第二名,2006年中考優秀率、合格率等五項指標均列市直公辦學校第一名。

5常德市第五中學

圍繞以教學為中心的其他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2000年,學校足球隊在“金友杯”比賽中力克群雄,奪得冠軍。2006年學生男女排球隊均獲得冠軍。2001年,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組織。學校工會被評為市模範職工之家。2002年,在中國教育學會第十八屆年會上,《晨曦》校刊被評為全國優秀校刊校報,榮獲一等獎。

2001年以來,楊珍、楊繼紅方順才、李紅軍、喻天瓴先後被列入省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羅碧瓊、向軍被列入市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006年、2007年楊秋華、王森林、魯桂秋、曹學蘭、蔣桃初、劉真和、萬黎、肖麗萍、彭鷹、徐玉梅被列入市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全校在職教師的學歷水平較過去有大幅度提高。何曉明、方順才、魯桂秋等三位同志在湖南師範大學教科院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喻天瓴、蔣桃初兩位同志在湖北大學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向軍、李瑩、羅碧瓊等三位教師分別獲湖南師範大學地理、歷史、英語教育碩士學位。

辦學特色

1997年以來,學校確立了“促進人的發展,培養發展的人”的辦學理念、“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的教研教學思路、堅持“科學化,規範化,人性化,現代化”的管理原則,倡導“團結向上,務實創新”的五中精神,從理論和實踐上形成了具有五中特色的學校文化,提高了學校的辦學品位。2000年,學校增設了年級部主任,負責三個年級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開始了學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探索。2001年與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聯辦遠程教育示範學校,2001—2004年辦遠程班20個。常德日報頭版頭條刊載了《網校,清風撲面入常德》的文章,專題報導了學校遠程教育示範學校的工作,省內多家媒體轉發了此報導。2007年開展的大課間活動使學生每天的體育活動時間超過了一小時,形成了新的亮點。

2003年國家進入新的課程改革,學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工作。何曉明參加了上海科學出版社新編物理教材的審稿會議。喻天瓴、諶程、曹學蘭、梁英智、徐玉梅、楊芳、劉萍、劉傑、黎軍、劉真和、余自芬、萬黎、周琳等教師分別參加了在上海、天津、西安、長沙、衡陽、湘潭、吉首等地舉行的新課改教研活動。課改的理念在全校教師中已基本形成。2003年,喻天瓴老師擔任全國中語會“創新寫作教學觀摩研討會”評審組評審,並在全國國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第12次學術年會上觀摩課和匯報《國中生合作學習》課題研究體會。2000年到2004年,學校派出了數學、語文、化學學科的楊繼紅、趙衛萍、喻天瓴、雷錦湘等教師到湘西石門桃源武陵區的中學上示範課。2005年下半年,何曉明校長參加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優秀校長高級研修班。2006年楊繼紅老師作為課改優秀教師到貴州省為當地的教師講課。雷光宇、孫肇理、王森林等分別為全市的音樂、體育、骨幹班主任老師新課改研討班講課。梁英智、燕瑤、胡翔等23位同志在省市以上教研部門舉辦的說課、授課、課堂設計比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2006年學校成立了教科室,完善了各種科研製度,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了課題的管理,促進了教研與教學的緊密結合,使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邁上了新的台階。

3常德市第五中學

1998年至2002年,學校獨立承擔的市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城區國中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和途徑的研究》成功結題,並獲得市級二等獎;2002年至2006年,學校語文組獨立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子課題“寫作教學與社會生活、語文實踐的溝通”現已圓滿結題,並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一等獎,我校被評為優秀實驗學校。2002年至2007年,我校獨立承擔的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國中生合作學習研究》課題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達120餘人歷時五年,完成了預設目標,已於2007年5月成功結題,在全國第二屆教育教學實踐性研究成果評選中獲得中央教科所信息研究中心所頒發的全國一等獎榮譽,並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成果資料庫”收錄。

目前,我校獨立承擔的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教師信息素養與專業化發展研究》和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創建和諧校園促進教師發展的研究》正在研究中。除此之外,一批探索新時期教育教學規律的課題正在申報中。這些研究項目,為加速教師專業成長,打造學校整體核心競爭力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學校現狀

學校硬體建設從強調標準化過渡到追求現代化,從引進時新的電腦、裝備系統的電教設備為主要內容,2007年實現了多媒體教學班班通,促進了教學手段不斷更新。2001年新建了一棟科技圖書館,建立了語音實驗教學室、音樂室,裝備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實驗室,充實了圖書室、教師學生閱覽室、教工活動室設備。教師辦公室增設了空調。

4常德市第五中學

1999年、2000年新建教工集資宿舍兩棟,建築面積為6039平方米。2001年年底,建築面積為4700平方米的科技大樓竣工,並投入使用。整個校園綠樹成蔭,花香飄溢,被評為常德市綠色學校,省級園林式單位。2002年以來,新鋪水泥校道路面3000多平方米,新建了兩個水泥籃球場。2004年,改建能容納3000多人的體育館兼學生食堂落成,能容納10個教學班的舊教學樓整修一新,及時解決了擴班的急需。學校後勤服務工作有效地適應了這一時期的發展趨勢。2007年重新修建了市區學校中一流的塑膠運動場,教學主樓裝修一新。截至2007年10月,學校建築總面積由1997年的20000平方米增加到30739平方米。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為適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求,學校挖掘潛力努力擴大辦學規模。1999年至2007年,是學校生源的高峰期。辦班規模從24個班擴大到40個班。2007年學生人數達到2427人。教職工人數達到177人。其中,具備本科學歷的老師占在職教師的97%。目前,我校辦學規模刷新歷史紀錄,是全市規模最大的一所初級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