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實驗國小

常州市戚墅堰實驗國小創建於1904年,至今已有110年的歷史。2001年,在戚區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創建成區內第一所江蘇省實驗國小,2004年由戚墅堰中心國小更名為戚墅堰實驗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學校占地面積7760平方米,建築面積7458平方米,自1914年由朱幼竹校長搬遷到現在所在地,朴誠校訓伴隨學校一路成長。目前,學校擁有“抱朴樓”、“守誠樓”、“幼竹樓”、“啟生樓”等四大教學樓,這些樓平均年齡近25歲,它們都見證了朴誠學校的發展。2011年,全體師生在朴誠教育探究的道路上,主動發展了“守誠石”、“抱朴石”、“幼竹園”、“啟生苑”、“言志長廊”、“成長之路”、“百花競放”、“古木爭春”、“墨香”、“愛秀”等融入朴誠情感的校園十大景點,讓百年老校再次煥發青春。
近年來,我們克服一切困難,堅持教育公平均衡發展,保證學區內學生100%入學,保證學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00%吸納,100%享受“同在藍天下、無差別的”義務教育。目前學校由2009年24個班級發展到現在的28個班級,在校學生1337名,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比近60%學校想方設法按江蘇省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標準配足配齊設施設備,盡全力開足開齊課程,全體師生沐浴在朴誠之風中,平靜地享受著不斷發展的朴誠教育。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72名,平均年齡近43周歲。績效工資實施之前,骨幹教師流失嚴重,近8年學校幾乎沒有新進年輕教師,靠自然減員由8年前的86人減少到現在的72人。但學校努力克服教師結構性缺編、師資隊伍青黃不接等困境,始終將“教師專業發展”放在首位。目前,擁有中級職稱教師54人, 達83.1%,擁有高級職稱教師由2009年0人發展到現在7人;高一級學歷人數為58人,達89.2%,比5年前提高了近20%;近5年新發展區級以上骨幹教師20人,占比30.8%。學校教師在穩定的基礎上得到持續發展。
近五年來,學校積極探索適應不斷發展的朴誠教育,在上級的支持下,逐步組建了教導處、德育處、總務處、校長辦公室等為主的管理部門,形成了校級、年級組、教研組等為主的基本完善的管理機構網路。現在管理層12人,其中有6人是通過近2年競聘上崗的。對於學校的管理,特別注重管理團隊的個人影響力管理,即“三個走在前”:教育教學質量走在前、學習研究走在前、學校其他工作走在前。管理團隊在“儘可能減少學校教育教學以外的事情;儘可能減少學生素質教育以外的事情;儘可能減少教師課堂以外的事情。”原則指導下,堅持學校發展“有為有不為”,近幾年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書法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五一巾幗標兵崗”、常州市藝術特色學校、常州市書法特色學校、常州市家長學校示範實驗基地、常州市依法制校先進單位。
2006年以來,學校主動探索具有朴誠校本特色的辦學之路,回顧總結我們近幾年的辦學歷程,我們可以大體劃分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06年到08年)朴誠文化戰略構建階段;第二階段(07年到09年)朴誠教學管理階段;第三階段(08年到10年)朴誠課程管理階段;第四階段(09年到11年)朴誠課堂管理階段;第五階段(10年至今)朴誠教師專業發展階段。這五個階段之間各有側重又上下貫通、整體融合,近8年的實踐,朴誠教育整體框架越來越清晰,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朴誠教育”。目前,朴誠教育整體框架已基本構建(如上示意圖),正成為學校發展的方向,全體師生的行動指南。2011年“朴誠教育”入選江蘇省首屆國小教育論壇論文集,這是對我們的肯定和鞭策,更加堅定了朴誠教育發展的信心。

走近朴誠:在主動發展中奠定基礎

一.朴誠教育支撐的土壤。

2006年9月,我們引領教師走進《校史》,研究不同時期的辦學經驗,從中發現學校的百年發展史,無論辦學宗旨、理念如何變化,學校辦學的興衰,“朴誠”校訓發揮著重要作用:
時期 時間 辦學宗旨
晚清時期 1904——1911 中體西用,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民國時期 1912——1949 學以致用。
新生時期 1949——1951 教育為生產服務,學校為工農開門。
發展時期 1952——1966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勞動者。
文革時期 1966——1976
振興時期 1976——現今 尊重每一個人,發展每一個人。

百年老校的歷程告訴我們:學校興,朴誠之風興;學校衰,朴誠之風衰。
百年老校,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實踐證明是“朴誠”。實踐也證明“朴誠”作為我校的核心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推動著學校的發展,使學校在風雨坎坷的進程中,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張力,踏實而平靜地完成著自己的歷史使命。在研究學習中,我們全體教師有一個共同願望,在當今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學校更需要朴誠核心文化引領,否則我們就在紛繁複雜的教育變革中迷失方向。由於“朴誠”有著深厚的生長土壤,“朴誠”作為我校的核心文化,順其自然的成為我校的核心價值觀,“朴誠”即“朴誠做事,誠樸做人”的核心價值觀在短短的幾年中重又深深地紮根在學校心中。“朴誠”猶如空氣一樣瀰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裡、每一寸土地上,有了“朴誠”文化土壤的支撐,我們在其上構建的朴誠教育支柱能堅強有力。

二.朴誠教育的三大支柱。

  • 精神力支柱——“朴誠教育”的理性詮釋

  • “朴誠”是什麼?“朴誠”即“朴誠做事,誠樸做人”。其作為我校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從五大方面對“朴誠”進行了定位,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朴誠”孕育著健康人格;“朴誠”倡導著一種態度;“朴誠”蘊涵著一種責任;“朴誠”羽化著一種信仰;“朴誠”升華著一種智慧。我們充分挖掘“朴誠”的育人內涵,並將其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06年到08年的2年時間裡,全校師生開展“尋找朴誠格言錄”活動,記錄“我的朴誠故事”,召開“朴誠教師看朴誠”、“朴誠教師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等9次主題活動,其後每一年我們都有關於朴誠專題的研討,為“朴誠教育”搭建了紮實的精神力支柱。
  • 執行力支柱——“朴誠教育”的知性實踐

  • 行動很關鍵,執行力支柱必不可少。如何執行?規範是基礎。從2006年到2008年,在全體教師的參與下,制訂完善了學校第一本《學校發展指導手冊》,從辦學章程,崗位職責,規章制度,工會管理,法律法規等5大篇章,總計15萬字,從教師中來,再到教師中去,在朴誠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這是全體教師參與度最高的制度匯總,其讓我們在發展的基礎上守住教育的底線。
    骨幹教師群體的引領對執行力支柱建設起著關鍵作用。我們在實踐中逐步打造了一支朴誠行動的執行者,更多地用他們個人影響力來引領這個群體。我們以課堂為實施主陣地,以德育為突破口,以校園“朴誠”文化建設為載體,以校本培訓和課題研究工作為抓手,實施“朴誠”管理,構建“朴誠”課堂,塑造“朴誠”型教師,培養“朴誠”型學生,打造“朴誠”教育品牌。學校中層幹部從“三個走在前面”發展到“三個儘可能減少”,並自覺養成工作習慣,形成了正能量。
    3.形象力支柱——“朴誠教育”的感性彰顯
    形象力支柱建設,隨著學習研究的深入,逐步從表象走向深入。
    06年到08年,學校逐步形成了《朴誠校園文化集》,學校在不同的樓層形成了不同的朴誠文化主題,如“朴誠少年常規長廊”“朴誠少年經典故事長廊”“朴誠少年書法長廊”“朴誠管理長廊”“朴誠音樂長廊”“朴誠啟智長廊”“朴誠博學長廊”“朴誠揚帆長廊”。我們以此作為學校的校本資源,對師生進行宣講學習,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總覺得比較零散。
    我們在探究過程中,在2009年10月在形象力支柱建設上初步形成了以“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環境識別系統”為核心的四大系統,如理念識別系統的核心:尊重每一個人,發展每一個人。具體為尊重每一個孩子,發展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老師,發展每一個老師;尊重每一個家長,發展每一個家長。行為識別系統中“朴誠做事,誠樸做人”的主體行動目標更為明確。視覺識別系統則深入到學校每一個細節,學校的校徽、標牌、辦公用品、所有的窗簾都進行了繼承又發展的策劃。環境識別系統則以校園十大景點為核心,讓校園裡充滿了故事,成為了師生們的精神家園。
    幾年的朴誠文化戰略構建,讓百年老校產生積極的變化,變化最大的就是全體教師有了朴誠的心態。有了朴誠的心態,就不會埋怨學校的破舊,就不會嫌棄生源的不如意;有了朴誠的心態,就會回歸自然、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想教育之所應然;有了朴誠的心態,就會靜下心來,不攀比、不放棄、不浮躁,敢於呈現真實的落後,辦真實的教育。

    走進朴誠:在堅守基礎中提升品質。

    在第一階段“朴誠文化戰略構建”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對我們學校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不僅鼓舞我們的辦學士氣,還引發我們辦學的深度追求:我們的教學管理、課程管理、課堂管理、教師專業發展、學生髮展等等這諸多方面該怎么引領?我們集中精力,一步一個腳印,隨後的四個發展階段,譜寫了走進朴誠的核心內容。回顧每個階段之間,我們注重,兼顧整體,重點突出,成熟一個階段,鞏固一個階段,再發展一個階段,在堅守基礎中不斷提升辦學品質。

    一.朴誠教學管理

    教師的教學水平無疑是學校發展中的關鍵因素,決定著優質學校的成敗。我校在“儘可能減少學校教育教學以外的事情”原則指導下,到09年逐步完善了朴誠教學管理,核心內容為“五比三樹重常規”。“五比”即一比敬業精神;二比基本功;三比優秀課;四比教學質量;五比教科研成果;“三樹”即一樹課堂形象;二樹校園形象;三樹社會形象。“重常規”即備課重“嚴”;上課重“實”; 作業重“精”; 輔導重“全”;考核重“正”;檢查重“效”。這些舉措保證了我們朴誠教育在守住教學底線的基礎上穩步發展。
    1.“五比”
    一比敬業精神:
    敬業是教師師德的基礎。我們堅持了近8年的“朴誠工作月報”制度,連續8年評選年度校園十大新聞,“朴誠之花月月開”,每個月都把那些教學有實績、研究有特色、活動有成效的教師的照片綻放在學校的“笑臉牆”上,及時褒獎,傳遞正能量。近5年共有430多人次綻放“笑臉牆”。
    二比基本功:每兩年一屆的“朴誠杯”教師基本功大賽,分理論考核、教學比賽、個人才藝、學科能力等四大環節,每一屆都有不同主題,每一屆都解決一個突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教師即展示了才華,又不斷提升了教學能力。5年來,我們成功舉辦三次基本功大賽,有20位教師在區級以上教師五級梯隊上獲得發展。
    三比優秀課:每兩年一屆的“朴誠杯”全員匯課月活動,匯課月分成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教材,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演繹著不同的精彩,師生都努力朝著朴誠課堂的方向——真實、真誠、真為,引導教師不斷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5年的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我們的朴誠課堂。
    四比教學質量:我們樹立全面的教學質量觀,對學科教學質量評價,我們重質量分析,在各方面只要有一點進步都予以肯定。我們關注學生的過程性發展,開學初的學情分析、學期中的質量診斷、學期末的質量調研已成常規工作,我們更重視改進措施的研究,努力做到分析一次,研究一次,提高一次。
    五比教科研成果:什麼樣的教師最幸福?做研究型的教師最幸福,這已成共識。五年來,我們先後進行了《以書法教育為載體,培養學生良好行為規範的探索與研究》、《小學生生命教育活動設計實踐研究》等市級重點課題研究。研究時,我們注重教研一體化——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目前我們主抓小課題研究,涉及7個學科,22個“成長專項課題”。另外我們還不定期召開“教師個人教育教學成發布會”。這些都促進了教科研,也極大地促進教師的個性化成長。
    2.“三樹”。
    一樹課堂形象: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讓學生喜歡我的課程。”是樹立課堂形象的重要標誌。多年來我們重視調查研究,不僅調查老師課堂表現,還加強調查學生課堂表現,注重調查的反饋,上好每一節課,堅決杜絕“教學事故”不良現象的發生,狠抓四十分鐘的實效,是我們連年來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有效途徑。
    二樹校園形象:教師在校園裡的形象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親近我”,在校園裡樹立“愛”的、“民主”的形象,如“師生共同鍛鍊打太極行動”“師生見面互相問候行動”“師生共讀一本書行動”“師生同台表演行動”等等,“愛”和“民主”潛移默化孩子的心田,不斷豐富著教師的校園形象。
    三樹社會形象:教師在社會上要樹立教育者的形象。我們每年都開展送教到社區活動;每年都開展教師家訪活動;每年都開展關注特殊群體教育活動;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每年都開展教育諮詢服務等活動,這些都向社會傳遞著教育的力量。在節假日,我們注重加強“我是教師,所以我不能——”主題宣講教育,讓教師時刻維護自己的社會形象。
    3.重常規:通過研究,結合學校實際,我們把教師教學常規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讓教師集中精力研究教學,抓好教學。備課重“嚴”;上課重“實”;作業重“精”;輔導重“全”;考核重“正”;檢查重“效”。每學期做到:學期有規劃,期中有研究,期末有評價,穩步提升了教學“六重”水平。

    二.朴誠課程管理

    從2008年到2010年,我們朴誠教育在進行探索朴誠教學管理的同時,朴誠教育進入到第三個階段即朴誠課程管理階段。我們理清課程管理總體思路:國家課程規範化,開足開齊,力爭開好;校本課程多元化,立足校本,滿足需求。
    1.國家課程規範化,開足開齊,力爭開好。
    幾年來,我們克服一切困難,依法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並使其逐步規範。首先我們每學期都組織教師進行教材分析,不僅對自己所教學段課程進行分析,而且對所有學段課程進行分析,讓教師對課程有整體概念。其次我們組織教師緊緊抓住新課標,讓課程的知識、能力、價值觀三維目標全面體現。第三我們積極轉變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主動探究課程教學輔助活動,進一步拓展國家課程。
    在國家課程開足開齊的基礎上,我們不斷研究學習,力爭開好。我們在新課標指導下,通過學習總結,逐步確立了國家課程在評價上的規範重點。讓每一個學科都依據課程標準,按評價內容制定了帶有校本特色的學科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業目標,通過 “學生素質報告單”集中體現,體現了學科成績評價項目內容。(如下圖表)
    學 科 評 價 內 容
    學科 評 價 內 容 學 科 評 價 內 容


    語文
    閱讀

    數學
    口算

    英語
    聽力
    作文(說話) 筆試 筆試
    寫字 操作能力 口試


    體育
    課堂表現

    科學
    基礎知識

    音樂
    樂理
    運動知識 探究能力 唱歌
    運動能力

    美術
    繪畫
    其他
    基礎知識
    運動技能 工藝 操作技能

    評價是引領。久而久之,教師的課程意識增強了。這份評價也成為了教師尋找教學不足,實施教學改進的參考標準之一。
    2.校本課程多元化,立足校本,滿足需求。
    多年來,我們立足校本實際,儘可能做到校本課程多元化,以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從而讓每一學生都能得到較好發展。目前我們構建校本課程共分兩大類:一是面對個性的校本課程:如文學社、普樂課堂、經典誦讀等;二是面對全體的校本課程:如太極、圍棋、書法等。這些校本課程的開設不僅成為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還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面對個性的校本課程,我們注重從學生中來,讓學生有所選擇。近年來,學校開發了朴誠少年文學社,朴誠少年智多星,朴誠少年經典誦讀,普樂課堂等規模比較大的校本課程,另外我們還根據學校實際開發一些微型校本課程,如《朴誠校園文化集》、《朴誠少年經典故事長廊》、《言志長廊:一月一花一語》,《論語》,不斷豐富校本課程,最終目標實現校園全課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奠基。
    面對全體的校本課程,我們關注的是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如我們的圍棋在一年級中全部開展,先普及,再發展,學校近5年培養出一級以上小棋手近200名,最高段位業餘5段棋手2名;書法校本課程,面對全體學生,低年級注重硬筆,中高年級注重軟筆,並列入學校課表中。書法校本課程還與學校課題研究結合起來,10餘年來,從最初的狠抓寫字教學到到而今的“墨香育人”,這不僅是觀念的提升,更是學校品位的提升。三到六年級的朴誠太極,每天都在大課間展示,成為學校傳承民族文化的一道風景。
    每學年,我們以“全體參與,全面展示,全力推進”為主導思想的“藝體節”,連續七年七屆“朴誠杯”藝體節的成功舉辦,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舞台;成為課程建設成果匯報的舞台;也成為具有朴誠特色素質教育展示的舞台。

    三.朴誠課堂管理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伴隨著前幾個階段的探究同時,在教師基本功比賽中,在教師匯課月活動中,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在外出學習中,我們就在思考這樣一個大課題:我們的朴誠課堂。2009年暑期開始,我們在總結積累研究過程中,實施並推進了“探究朴誠課堂”系列活動,形成以課堂為主陣地的研究場,要求問題在課堂中找,研究在課堂中做,答案在課堂中尋,成果在課堂中用。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到2011年逐步形成並被全體教師接受認可朴誠課堂評價表。如下表。
    戚墅堰實驗國小朴誠課堂評價表(2011)






    真實——看是否尊重、講究實際;
    真誠——看是否用心上課;
    真為——看是否關注學生;


    目標實——看教學任務是否明確;
    內容實——看教材處理組織是否得當;
    方法手段實——看是不是組織得當有效;
    學習指導實——看是不是教會學生學習;


    觀念新——看是不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設計新——看是不是巧妙,有智慧;
    評價新——看是不是恰當合理;


    問題提出活——看是否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學生活動活——看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
    教師調控活——看課堂動靜結合活而不亂;

    教學激情——看教師教學是否有感染力;
    教材情感——看教師對教材的體悟;
    人情味——看教師是否有親和力;


    教學素養——看個人教學基本功和智慧;
    教學特長——看教師優勢和絕活;
    教學特色——看教學特色的形成;


    教學效果——看三維目標達成;
    教學效率——看短時高效。

    朴誠課堂從課堂中來,再到課堂中去。我們圍繞朴誠課堂這七個核心關鍵字,採取同伴互助,利用“身邊專家”,開展專題講座、觀摩課堂、評課反思等三大活動,使“朴誠課堂”落在實處。2011學年,我們圍繞“真、實、新、活、情、特、效。”這七個核心關鍵字,舉辦了7次專題講座,上了7節主題觀摩課。另外我們在校內研討課、區級觀摩課、市級公開課、跨省校際聯盟課,我們力圖體現我們的朴誠課堂特色。目前,我們參與“新基礎教育”生態研究,這也是提高豐富朴誠課堂的一次良好契機。

    四.朴誠教師專業發展

    我們依靠教師發展學校,所以始終把教師的專業發展放在首位。現實中,教師專業發展也面臨困難重重,諸如培訓多,學習多,活動多,應付多等等,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如果不考慮實際,教師就會埋進雜亂無章的事物中,負擔沉重,談何發展!為此,我們在“儘可能減少教師課堂以外的事情”原則指導下,整合理順,聚焦教師專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專業傳導法、活動倡導法、規範制導法、評價督導法、典型引導法”為核心內容的“五導工作法”,讓教師走上專業發展之路。
    當然“五導工作法”,我們從2010年開始探索,現在還不成熟,我們只是這五個方面進行有目的的嘗試:
    1.“專業傳導法”,讓職業多點“成就感”。
    “專業傳導法”是以發展教師專業為核心,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幫助教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我們進行了“基礎性傳導,提高性傳導,學習性傳導”等層次劃分,從不同基礎與需求起步,實現最大限度專業發展:
    “基礎性傳導”——主要針對五年以內的新教師群體,重點是幫助這個群體儘快掌握學校教學常規,練好基本功。“提高性傳導”——主要針對五年以上青年教師群體,重點是幫助他們實現“五級梯隊”專業發展,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成就個人價值。“學習性傳導”——主要針對中青年以上教師,目的是激發他們學習欲望,以跟上不斷變化的形勢。為強化教師中間層的集聚與輻射,2012年我們組建了非行政組織“朴誠新社”,新社突破了原來以備課組、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自發形成了一個跨學科與跨年級的非正式小團體,不同層次的教師專業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2.“活動倡導法”,讓生活多點“幸福感”。
    現實中關於教師活動多的已經成為教師負擔。我們把黨政工團的活動進行有效整合,還把其他部門活動進行融合,把教師活動設計成三大類主題活動:“塑形類活動,競技類活動,寓情類活動。”
    “塑形類活動”——與之前的“三樹”緊密結合起來,儘可能把不同部門相關活動引入到我們的活動主題。“競技類活動”——以“五比”為抓手,利用校內外資源,建立“朴誠講壇”,分享學經驗,克服職業倦怠,尋找專業發展方向。“寓情類活動”——以抒發教師情感、陶冶情操為目的。如舉辦教師讀書漂流活動,教師才藝展示活動,引起情感共鳴,營造出一個健康、活躍的群體社交氛圍。教師活動有取有舍,活動指向教師專業發展。
    3.“規範制導法”,讓制度多點“認同感”。
    “規範制導法”是指對教師群體的崗位與行為的規範,在規範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我管理文化。目前學校《學校發展指導手冊》發揮著基礎規範作用,對於學校管理人員來說,它解決了“管什麼,怎么管,誰來管”的問題,對於教師群體而言,它解決了“做什麼,怎么做,誰來做”的問題。這是管理基礎,我們的遠景是在朴誠文化的引領下,由制度規範朝著文化規範邁進,讓教師的個性更好的張揚。
    4.“評價督導法”,讓精神多點“歸屬感”。
    我們實施了“全員每月工作績效自我評價制”,重平時,重過程,讓教師在互動的評價反饋中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尊重和理解。每管理者對每一項工作都要有評價,每項工作都要有明確的工作流程如工作內容、工作要求、評價要求等,工作結束時要及時公示,月度小評,學期末總評,做到評價的及時性。用評價來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5.“典型引導法”,讓榜樣多點“真實感”。
    “典型引導法”是指用典型的人和事來引導教師群體,從而達到教師發展目標與學校目標融合在一起,形成向上的發展力量。我們發揮朴誠工作月報積極作用,通過每月典型的人和事來激勵這個群體,通過評選“年度十大感動校園新聞”等活動來鼓舞這個群體。及時弘揚各類典型,用校園內鮮活真實的人文亮點,展示著榜樣的魅力。
    “五導工作法”還在探究階段,我們爭取作為校本研究課題,聚焦教師專業發展,整合理清工作思路,讓一切資源成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源泉,而不是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負擔。

    浸潤朴誠:在活動創生中豐富內涵

    學生髮展了,學校才是真正的發展。在朴誠教育發展的五個階段,其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發展學生。我們在“儘可能減少學生素質教育以外的事情。”原則指導下,主動樹立學生立場,“尊重每一個人,發展每一個人”,不斷最佳化學生髮展工作,關注每一個個體,關注每一個班級,關注每一個群體,回歸自然,尊重自然,尊重孩子發展的規律,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給予每個孩子一個終身難忘的童年。

    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自然的成長。

    1.架構“朴誠”少年活動板塊。我校努力培養“朴誠”特質的學生群體,結合學生實際發展總體需求,幾年來,我們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逐步架構了“朴誠”少年活動五大板塊:成長課堂、繽紛節日、開心遠足、快樂當家、儀式慶典。成長課堂重在對學生的自我教育。繽紛節日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開心遠足重在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快樂當家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儀式慶典重在讓學生到體驗成長的喜憂。這五大活動板塊為每一個朴誠少年的成長提供了鍛鍊的舞台。
    2.策劃“朴誠”少年活動序列。根據一至六年級不同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能力發展水平,我校注重“朴誠”少年活動序列的探究,通過幾年的實踐,逐步完善了各年級層的重點活動序列。如下表。
    年級 分級教育重點 教育要求 主題篇
    一年級
    我是快樂的朴誠娃
    ——好習慣伴我行
    知道自己是小學生,要熟悉學校的環境,愛學習,守常規,成為守規則快樂成長的朴誠娃。
    1、成長課堂
    2、繽紛節日
    3、開心遠足
    4、快樂當家
    5、儀式慶典
    二年級
    我是會合作的朴誠娃
    ——團結有力量
    活動中依託小隊建設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分享夥伴交往合作的樂趣
    三年級
    我是有幸福感的朴誠少年
    ——幸福就在我身邊
    知道自己已經是十歲的大孩子,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學會感恩,學會分享,學會自我思考,自我成長。
    四年級
    我是有責任感的朴誠少年
    ——責任勇擔當
    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責任意識,感受到責任與擔當。
    五年級
    我要做大氣生動的朴誠少年
    ——七彩陽光心
    良好的心態,友好的溝通,做大氣、活力的朴誠少年
    六年級
    我是追夢的朴誠少年
    ——理想教育
    培養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珍惜畢業時光,思考我能為母校留下什麼?等。

    在活動中,我們注重活動序列之間的關聯,注重活動的長程設計,聚焦活動的內在價值,讓每一個朴誠少年都能得到自然的發展。

    二.讓每一個班級都能形成教育的資源。

    1.班級硬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
    把班級還給學生,學生還給我們一個精彩。幾年來,我們逐步把班級建設逐步放手學生,如班級環境衛生清理,黑板報布置,學習園地策劃,班級特色文化牆的創意,書香班級建設,班級植物角管理等,這些都形成了班級的教育資源,學生利用這些資源得到了較好的鍛鍊,學校每個月評選的“最美教室”,“流動紅旗”中都能發現學生成長的精彩。
    2.班級軟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我們重視班級軟文化的建設,注重用主題班會的引領。我們引導班級把管理權還給學生,如把班級的規章制度制定權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把班級的崗位選擇權還給學生,學生開展了“尋找小崗位”,“亮化小崗位”,“自選小崗位” 等系列活動,崗位不在是少數人的專利,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公民意識。我們還把班級的活動權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參與班級“我的活動我做主”策劃活動,如“朴誠超市”、“校園吉尼斯”、“班級公約”等活動,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更大的鍛鍊空間。

    三.讓每一個成員都能得到成長的空間。

    1.讓每一個班主任(中隊輔導員)都能得到成長的空間。
    校本培訓日常化。隱性培訓——藉助班級文化建設等特色項目的實施與深入,在過程中隨時開展班集體建設指導,以開展學校主題特色活動、經驗交流、專題研討、總結反思等形式,激發班主任的職業成就感,不斷提升班主任的專業素質。讓每一位班主任都以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實踐並闡釋“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的教育理念,形成明晰的“班級建設觀”。顯性培訓——基於原有班主任隊伍發展現狀,結合各年級學生工作重點,分層分年級開展班主任專業講座培訓。藉助各級各類活動,搭建各種平台,發揮骨幹班主任的經驗與智慧全方位的輻射作用,進而促進全體班主任的成長。
    2.讓每一個社團都能促進朴誠少年的健康成長。
    朴誠少年社團活動始終面對每一個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有自己的選擇。我們立足學校實際,先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社團,如朴誠少年小記者團,朴誠少年書畫院,朴誠少年合唱團,朴誠少年器樂團,朴誠少年棋院,朴誠少年科學小組,朴誠少年智多星,朴誠少年舞蹈團,朴誠少年體育之星等14個社團,為100%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提供了保證。
    回首我們的朴誠教育之路,我們深知我們的朴誠教育之路還很不堅實,但我們欣慰的是我們有了自己的教育精神家園。近五年來,在各級各類活動中,學校獲獎64項,其中省級以上12項,市級22項;教師獲獎430項,其中省級以上191項,市級69項;學生獲獎661項,其中省級以上247項,市級236項。全校上下形成風正、氣順、勁足、心齊的良好氛圍。

    守望朴誠:在價值重構中孕育成功

    幾年的朴誠教育探索,始終有一些問題在叩問我們: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朴誠”教育?什麼是“朴誠”教育?我們研究了什麼?我們怎樣研究?我們收穫了什麼?等等。在探究朴誠教育之路上,沒有終點,只有起點。現在所做的一切,還只是我們的一種初步嘗試,還需不斷實踐、創生。2012年學校參加“新基礎教育”的生態研究,這必將成為我校朴誠教育發展的又一推動力。
    在學校2012到2015新的三年發展規劃中,我們明確提出了朴誠教育的內涵發展(見下圖)。從朴誠訴求,朴誠校訓,朴誠風範,朴誠品質,朴誠探究等領域深入實踐研究,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朴誠教育”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