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三昧
三昧(sānmèi)一詞,來源於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教內外對此詞皆有不同的...
概述 見於 概念 禪定境界 三昧禪院 -
首楞嚴三昧
梵語s/u^ram!gama-sama^dhi。即堅固攝持諸法之三昧。為百八三昧之一,乃諸佛及十地之菩薩所得之禪定。又作首楞嚴三摩地、首楞伽摩三摩提、首...
首楞嚴三昧 開示 圖書信息 -
常行三昧
據《般舟三昧經》,以阿彌陀佛為本尊,為修般舟三昧所設之堂舍。又稱常行堂、般舟三昧院、阿彌陀三昧堂。
內容 相關解釋 -
常坐
為天台宗所立四種三昧之一。又作一行三昧。依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而修之法,即於一靜室或空閒處,安一繩床,傍無餘座,以九十日為一期,結跏趺坐,不動不搖不...
詳情 常坐三昧 -
首楞嚴三昧經
首楞嚴三昧經(梵文:Śūraṃgama-sūtra,Wurajgama-samadhi-sutra,Arya-wurajgama-samadhirnam...
-
清愚三昧
清愚三昧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解釋為使心神平靜,雜念止息。
-
三昧[佛教用語]
三昧(sānmèi) 一詞,來源於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教內外對此詞皆有不同...
詞語解釋 相關分類 出處 起源 -
四種三昧
念佛三昧出處較多。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之念佛圓通中所記: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
四種三昧 常坐三昧 常行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 -
畢法性三昧
《畢法性三昧》佛法書籍中一類,闡述人生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