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常光躍】現當代美術史研究專家、美術及收藏展策展人、著名書法家、書法評論家。現為韶山美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韶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韶山美術館籌建委員會主任;香港東方文化中心董事長、中國國學出版社社長、香港文物出版社社長、香港《收藏天地》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國際文化藝術學會會長、國際中華收藏學會會長、《當代藝術大師萍蹤錄》總策劃。主要成就
常光躍1961年2月26日(農曆辛丑年正月十二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法名慈航。室號有“抱布居”(沙孟海題)、“百佛堂”(康務學題)、“沐春園”(賈浩義題)。祖父在長沙事錢莊業,精書法,富收藏,藏書尤多。1983年參與創辦“香港東方文化中心”(簡稱“香港東方”,李可染題名);1997年創辦“國際中華收藏學會”(馬萬祺題並出任名譽會長);1998年創辦“國際文化藝術學會”(美國王已千題);2010年創立“香港文物出版社”,2014年創立“中國國學出版社”。
1978年始收藏,以中國當代書畫為指向,所藏均得自書畫家本人。尤喜印章,書法用印均為西泠印社諸公和當代大家所治。工書,注力於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美術理論研究。(姓氏筆劃序)與丁嘉耕、於志學、王已千、王伯敏、王學仲、王朝聞、王琦、關山月、劉海粟、何家英、啟功、吳作人、吳冠中、張仃、李可染(最後一次專輯訪問由《收藏天地》完成)、李立、李樺、沈鵬、沙孟海、言恭達、陳白一、范曾、鄭逸梅、趙少昂、趙朴初、徐邦達、陶博吾、黃胄、游壽、謝稚柳、賴少其等當代幾乎所有藝術界前輩名賢多有請益,與同齡上下更是交流多多,交遊廣涉政商文藝等各領域。文史掌故拜師問學鄭逸梅。1995年於普陀山普濟禪寺皈依我佛,師道生。輕名利,少以書法示人。1987年張國基題“為國際文化交流積極奔走”;雷潔瓊題“為人類進步作榜樣”;錢偉長題“天行健,自強不息”;1996年馬萬祺題“正道無邪,任重道遠”……
1982年,藏品首次參加長沙市郵票、錢幣展,接任主持編輯文革後第一份錢幣交流資料《古錢研究》,創《古錢文摘》,拜師馬定祥、王貴忱、陳達農。1983年,由恩師千家駒介紹加人中國錢幣學會,為湖南省四會員之一。1983年參與香港《收藏天地》雜誌創辦(亞洲第一份中文收藏類雜誌)。有評論、研究文章發表於《中國錢幣》、《收藏天地》、《中華收藏》等。
1987年主持組建《中國現代造型藝術名人錄》辭書編委會,請沙孟海題封面、韓天衡治封面印,1987年6月20日《徵稿啟事》全文廣告於四開整版《書法藝術報》。
1988年在西安參與策劃協助主持“全國首屆中國風俗畫大獎賽”(趙朴初題),任副秘書長兼掌印,張仃為評審會主任,沈鵬、楊力舟、張重梅、楊庚新等為評審會副主任、評審,199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鵬主編的八開《全國首屆中國風俗畫大獎賽獲獎作品選集》。1988年幫助湖南電視台“龍年書法大賽”所有海外宣傳,不取一分。
1995年主持組建“中國佛教文化藝術展”組委會,趙朴初題展標並任名譽主任,展覽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民俗學會協辦,香港東方承辦,任組委會主任兼秘書長。
2009年起率“香港東方”免費為宜興紫砂服務,拜師曹亞麟請益紫砂,訪問紫砂界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及紫砂藝術家工作室,主持“新浪中國紫砂”與“雅昌中國紫砂”,創紫砂界網站與部落格點擊第一,數年不取一利。
2011年起率“香港東方”免費為海內外書畫家、收藏家服務,主持“新浪中國美術”與“雅昌中國美術”,點擊創美術界網站與部落格第一。
2013年組建《當代藝術大師萍蹤錄》訪問團,以視頻、直播型圖片、總結性研究文稿,展開海內外華人藝術家大型採訪活動,任總策劃兼訪問團團長,以“為中華文明保存國寶史料”為旨歸,以“不收費、不索作品、不吃請”律團隊。
2014年受命組建並主持“韶山美術研究院”,邀請了中國美術界名賢何家英、言恭達、韓天衡先生等任“名譽院長”,院名由韓天衡先生題。率領研究院為建設“韶山美術館”努力。
優秀專家盤點06
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這個任務就是用來盤點這些專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