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流亡

作者圍繞“帝國的流亡”的主題,描繪出中國士人的心境和精神狀態,詮釋詩歌在南明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價值。 作者意圖打破明清詩學研究的文體局限,以詩歌為出發點,重視對詩人“生命史”的研究。 所謂的“生命史”,不是傳記研究,而是對時代精神的把握。

近日,英才早逝的青年學者張暉遺著《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圍繞“帝國的流亡”的主題,描繪出中國士人的心境和精神狀態,詮釋詩歌在南明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價值。該書避免所謂的“明清之際”、“明遺民”、“貳臣”等寬泛的歷史概念和標籤,在考證文獻、辨析文獻的基礎上,考證個人的生命史,探尋他們為什麼選擇抵抗,以及在抵抗的姿態下的種種境遇。通過這個研究,讀者將能設身處地體會到傳統士人在困境中的痛苦抉擇,還有他們身上隨處可見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偉大精神。
作者意圖打破明清詩學研究的文體局限,以詩歌為出發點,重視對詩人“生命史”的研究。所謂的“生命史”,不是傳記研究,而是對時代精神的把握。該書原為作者計畫中的“帝國三部曲”之第一部,後續有《帝國的風景》、《帝國的記憶》,將探究士人如何共同述說易代之後而依然如舊的山河大地,如何面對新的王朝和時代。遺憾的是後兩部未能展開。
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舉辦的張暉去世一周年追思會暨作品研討會上,與會學者認為:這部英才早露的著作,雖然部分章節尚未最後完成,但已展現出寬廣的學術視野和學術前景,該書的學術意義已不局限於南明和明清文學,它還有志於將古典文學研究帶向一個更為寬廣的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