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氏尼亞薩龍

帕氏尼亞薩龍

化石特徵“如果尼亞薩龍並非最早的恐龍,它至少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恐龍近親。 這些骨骼化石顯示出恐龍及其早期祖先的共有特徵。 尼亞薩龍的骨組織正如我們所估計的那樣,顯示出恐龍家族早期成員的特徵。

化石特徵

“如果尼亞薩龍並非最早的恐龍,它至少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恐龍近親。”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S.Nesbitt說。“150年來,人們一直猜測三疊紀中期應該有恐龍出現,但手中只有足跡化石和零散的骨骼,它們都不足以成為清晰的證據。有許多類爬行動物和恐龍擁有共同特徵。”
尼亞薩龍復原圖

尼亞薩龍的化石材料包括一段肱骨和六枚脊椎。它可能雙足行走,體長2-3米,體重20-60公斤。這些材料上世紀三十年代採集自坦尚尼亞。三疊紀早期,那裡位於潘加古陸南部,因此,恐龍的早期演化‘根據地’實際位於南半球。
這些骨骼化石顯示出恐龍及其早期祖先的共有特徵。如骨組織的排列方式顯示它發育得十分迅速。“尼亞薩龍的骨組織里有很多骨細胞和血管,”研究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Werning說。“現生動物里,只有哺乳動物和鳥類等生長速率較高的動物,才有如此豐富的骨細胞與血管。尼亞薩龍的骨組織正如我們所估計的那樣,顯示出恐龍家族早期成員的特徵。它的生長速率與其它早期恐龍類似,但比進步的恐龍緩慢,這是過渡期的典型特徵。”
最令人感嘆的是這件標本悠久的歷史。它出土於30年代,時隔20年後才被第一次描述,但並沒有公開發表,隨後又經歷了許多波折,在它重見天日80年後,尼亞薩龍的大名才為世人所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