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氣(氫氧氣)創始人
尤爾.布朗 (1922~1998)教授保加利亞人,畢業於機電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後前往莫斯科並獲得了莫斯科大學頒發的物理學學位。在1958年布朗教授作為電氣工程師前往澳大利亞,從此便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他深信Jules Verne的“水中有火”理論是可以實現的,經過多年鑽研,布朗教授發現,如果將氫和氧按特定比例混合不僅能夠安全燃燒,而且整個燃燒過程無污染。 1970年初他發明了一項專利方法,用水電解產生防爆的氫氧混合氣體,其氣體中氫與氧原子按2:1精確配比。布朗教授發現,如果堅持嚴格配比,這種氫氧混合氣可安全混合(混合比例可正負5%調整),結果便是今天所說的布朗氣體。 Brown(布朗)教授在1990年來到中國並工作了3年,先後多次到52研究所講授布朗氣技術,引起了所領導及廣大科技人員的高度重視,科技人員對Brown教授科學而精確的電解結構設計進行了研究,最後終於成功研製出了用以產生安全環保的布朗氣體,開發了第一代布朗氣發生器產品。
布朗氣(氫氧氣)的定義
布朗氣(英文名為Browns Gas),是由澳大利亞科學家Yull Brown教授最早提出,其定義為“嚴格地按照水(H2O)分子式中氫氧摩爾當量配比,經專用設備電解產生的、具有活性的氫氧混合氣體。
布朗氣(氫氧氣)的特點
資源豐富
布朗氣發生器消耗的原料為水,而水是地球的主要資源,地球表面的70%以上被水覆蓋,即使在陸地,也存在有豐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已知的化石能源比水更豐富和更易獲得。
清潔環保和可再生性
布朗氣的生產過程只消耗水和電,1升水可產生1860升標準立方米的布朗氣體,耗電約6KwH。布朗氣體無色、無味、無毒,燃燒後唯一產物為水,無CO、CO、NOX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質產生,亦無溫室氣體效應產生,被稱為“水燃料”。
安全可靠
布朗氣體通過電解水產生,即產即用,常壓下操作,無需大量存儲和遠距離輸送,安全性良好。布朗氣體無味無毒,絕不會出現其他燃氣造成的氣體中毒事故。由於比空氣相對密度小,即使泄漏也不會聚積,而是垂直上升到空氣中並擴散,不會危害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變溫特性
布朗氣體燃燒時,火焰溫度隨被加熱物體材料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燃燒溫度,我們稱其為“變溫特性”。國外有文獻報導稱布朗氣的火焰溫度在125℃~6000℃之間。
內爆特性
布朗氣是嚴格按照水分子結構中氫氧摩爾當量配比的氫氧混合氣體,具有其它所有燃氣都無法實現的內爆特性,當燃燒或爆炸發生後,布朗氣按1:1860體積比形成真空和負壓。通過實驗,測試得到布朗氣與其它燃料在爆炸時的特性曲線如下圖所示:
催化特性
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的實驗表明,乾燥的CO與氧反應緩慢,當氣體中含有20ppm的氫時,就發生加速進行的多相反應。
布朗氣中氫、氧燃燒是典型的分支鏈鎖反應過程;當形成一個分子的水時,就得到兩個新的活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