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集團管理並經營的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地理位置優越,距市中心人民廣場約9公里規劃面積3.13平方公里:北至走馬塘—共和新路—場中路,西至彭越浦,南至汶水路,東至泗塘。
核心優勢
1 、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
快速融入城市高速道路網路的便利,不超過一小時的離岸速度和連通上海各地的軌道交通、公共運輸網,使園區的交通便捷程度在整個上海開發區中首屈一指。
園區處在城市中部軸線和中環線的交匯處,軌道交通和周圍25條主要公交線輻射到上海的四面八方,是上海融入和連線長三角的“第一站”。
園區10公里半徑內有外灘、南京路、五角場等繁華中心商業區;20公里區域內的虹橋國際機場、張華浜國際貨運碼頭等海陸空交通樞紐,可輕鬆實現著園區與全球的快速對接。
2 、高綠化覆蓋率的優美環境。
園區致力於打造園林化、生態化的開發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園區飛綠化覆蓋率約45%,已經構建了一個由公共綠化、集中綠化、組團綠化、屋頂綠化和防護綠化組成的綠化系統,優質的園林景觀規劃和建設,提升了園區的環境品質。
3 、人性化的配套設施。
園區內有銀行、超市、餐飲、班車、植物園、單身公寓等各種生活和娛樂設施,同時還建造了占地10000平米的VIP會所,滿足各類企業的需求,配套設施非常便捷和人性化。
4 、可持續的資源開發。
園區已經完成了50萬平方米工業樓宇的開發面積,未來5年的樓宇開發總量將達到300萬平方米,同時,加快推進東區的發展構想,讓園區在集中土地儲備、整體規劃布局、規模化建設上擁有更廣闊的平台,並且,作為連線政府和企業的橋樑,園區通過信息資源、政府政策資源、中介及行業資源、企業資源等的有機整合,推動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5 、規模化的產業集群。
園區已經集聚了2500家企業,實地經營企業超過300家,以總部經濟、研發設計、信息電子產業為代表的產業集聚特色逐步顯現,未來5年,園區還將結合區域發展中“北產業”的布局,依託已有的產業基礎,著力通過發展國家基礎軟體園、亞太數據港和金融2.5產業等平台,加速推進產業升級和集聚。
6 、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園區周圍有多個大型社區和多所著名高校(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為園區提供智慧支持,為入駐企業提供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
7 、貼心的特質服務。
園區圍繞企業和員工的需求,建立了產業服務(行業協會集聚平台)、人才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平台)、信息服務(數據港、雲計算服務)、黨群服務(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服務外包(完整產業鏈服務集群)、孵化器、融資服務等服務平台,推進服務內容不斷擴展、服務品質不斷提高,為園區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了商機。
服務平台
產業服務平台:園區投資諮詢服務平台,為政府、企業客戶、地產開發商、地產中介服務商提供全面高 效的綜合服務,辦駐實現客戶收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產業聯盟峰會,推進產業發展、產業結盟的合作品牌,成為強化政府與企業、園區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服務品牌;園區行業協會總部平台主要引進與園區發展相關聯的行業協會,有效促進行業內企業交流、健康發展;吸引符合產業導向的優質會員企業落戶,並集群互助發展。
人才服務平台:市北高新園區人才工作站為園區各企業提供各類人事人才服務項目,內容包括人員招聘、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學歷、學位驗證、《上海市居住證》受理服務、集體戶口掛靠等。園區還以人才工作站為平台,成立了園區HR經理聯誼會,引導園區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更加注重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學習和方法的借鑑,提高人力資源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園區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符合園區企業自身發展要求,面向閘北、全上海乃至長三角,提升高新技術企業職工的職業技能素質。
信息服務平台:《市北高新苑》,反映園區和引進企業的情況,不斷增強園區和政府、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市北高新園區網站,宣傳和推廣園區數字虛擬平台;園區服務熱線,建立園區綜合熱線呼叫中心,有專業人士及時解決企業反映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黨群服務平台:園區黨群服務平台堅持以“推動發展、服務民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為目標,以“載體多樣化、資源社會化、活動人性化、管理柔性化、黨群一體化,作用責任化”為基本方式,通過建立園區黨員服務中心、工會、青聯、商會、人才工作站(HR經理聯誼會)、科技工作者之家、上海知音心理諮詢中心實踐基地等多種平台,為園區入駐企業各界人士提供溫馨服務。
服務外包平台:上海聚能灣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是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於2007年成立的外包業務服務平台,以構建需求與解決方案的服務外包公共平台為基礎,通過建立聚能灣主題網站、服務外包企業資料庫、《服務外包時空》期刊,結合各類大型服務外包峰會、聯誼、講座等企業互動活動,全方位為園區企業提供企業人力資源、廣告圖文設計製作、法律諮詢服務、財務諮詢服務等BPO外包對接服務。聚能灣外包公共平台的搭建為入駐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外高增值服務,為加快服務外高產業順利發展提供良好的商業氛圍。
孵化器服務平台:2009年11月,園區孵化器正式獲得“上海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資質,新建的孵化基地超過10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多家企業入駐。孵化器基地以中小型科技創業企業為服務對象,提供政策、諮詢、培訓和市場推廣等方面多渠道的支持,以降低創業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為社會培養成功的科技企業和企業家的科技創業服務機構。
融資服務平台:由交通銀行上海分行、上海市住房置業擔保有限公司、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推出的小企業融資新模式,主要通過“園區推薦、銀行融資、第三方擔保”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總體規劃
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以營造泛CBD辦公、生產和生活環境為目標,形成企業總部經濟、通信電子、研發設計和服務外包等產業的集群發展,積極順應入駐企業發展需求,最佳化配套設施和生活設施,完善產業服務和平台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園區服務體系。
發展目標
以電子通訊產業、信息傳媒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物流產業為重點依託,整合區內不同功能區塊資源;推進集研發設計、創意創新、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總部集聚等功能於一體,打造 國際化園區;成為上海中心城區環境最優美、交通最便捷、新型產業發展空間最大、區域品牌影響力強的 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成為閘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和重要增長極,成為上海老工業基地整體產業結構置換升級和功能轉型的 先導示範區。
產業選擇
大力發展現代化生產性服務業是園區的總體定位,結合目前功能區範圍內所擁有的各種優勢資源,入住該區域的產業選擇主要有總部經濟、研發設計業、物流服務類和創意產業。構建中的“亞太數據港、國家基礎軟體園以及雲計算中心將為總部型企業、研髮型、創新創意型企業的入駐創造良好的信息、數據、管理、宣傳環境”。
總部經濟。園區本著“引大引優”的原則,著力引進世界知名企業的總部經濟,目前,美國衛浴專家科 勒亞洲總部、台灣環達電腦旗下的神達電腦大陸總部、晶奧太陽能總部、美國最大的呼叫中心賽科斯亞太總部等世界優秀企業總部均已進駐。
研發設計類。一是分步驟建設區域性、專業化的公共研發服務組織;二是為產品開發提供標準諮詢、實驗、仿真或分析檢測、機構設計等相關研發設計的服務業。三是發展技術商品化或產業化階段的研究開發服務業。
物流服務業。交通經濟是“十一五”時期拉動上海市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以北上海現代物流商務園區建設為依託,以公鐵聯運為核心,以信息平台為支撐,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業、物流商務業、物流信息業、物流運營業、中介服務業等一大批物流服務行業,使之建設成為上海現代物流系統的主要節點之一,成為上海重要的城市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中心。
創意產業。依託市北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內擁有深厚的工業文明資源、優美的生態環境資源和相對豐富的國企廠房資源,發揮工業老建築所特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作用,將創意產業發展與城市歷史和文化內涵結合起來,重點發展工程設計、產品包裝設計、時尚設計、互動式互動軟體等創意產業,力爭使功能區成為具有上海特色的都市創意產業集聚地。
功能定位
總體思路:東西互動、整體發展。
(1 )共和新路以東區域規劃形成“一心、一帶、一軸、五區、多組團”的園區空間結構體系。
“一心”:即園區管理中心和景觀中心。規劃在江場路和壽陽路交口建設管理中心,提供物流信息平台和電子交易平台,同時承擔園區日常運營的管理工作。
“一帶”:指東西向走馬塘濱水景觀帶。通過走馬塘水系整治和沿線綠化種植美化園區環境,淨化園區空氣,營造園區優美的景觀。
“一軸”:指東西向沿江場路功能發展軸。江場路功能發展軸向西聯繫市北工業園區,是園區與周邊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功能聯繫通道。也將是園區產業升級和功能完善的重要區域。
“五區”:即園區由北至南依次形成五個功能相對獨立的功能片區:國際汽配物流區、公鐵聯運區、總部研發區、生活配套區、和鐵路北郊站。
“多組團”:每個片區內又形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功能組團。
(2 )共和新路以西區域規劃形成“兩軸、兩區、一心”的整體構架。
“兩軸”:沿萬榮路形成區域的園區景觀發展軸和沿江場西路形成區域的園區功能發展軸。
“兩區”:整個園區形成兩大功能片區:高科技研發製造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其中,高科技研發製造區A 區——萬榮路以西、江場西路以南的區域,區域用地總面積42.74 公頃;高科技研發製造區B 區——江場西路以北的區域,區域用地總面積29.29 公頃。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萬榮路以東、江場西路以南的區域,區域用地總面積57.67公頃。
“一心”:在園區中部,萬榮路東側、江場西路南側的區域,規劃形成園區公共服務中心。
發展戰略
品牌發展戰略。通過不斷提升園區品牌形象,實施“走出去”發展,不斷拓展園區產業集群發展渠道,不斷複製園區的創新模式;通過“引進來”合作夥伴,不斷開拓全球化發展視野,不斷提高團隊專業發展能力;通過園區品牌的宣傳和推廣,不斷提升園區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產業升級戰略。以提升招商團隊的專業能力為抓手,以平台化、模組化手段為引領,進一步提高園區引進企業的產業集群能力,進一步提高園區引進企業的附加值,重點引進具有產品集成、資源整合和功能輻射的總部經濟,大力引進在產業分工和價值鏈高端的頭腦型企業,不斷提升園區企業的貢獻率。
服務增值戰略。以提高服務價值為核心,強化分類服務,細分服務訴求,突出服務重點;整合服務資源,降低服務成本,解決服務難點;構建特色服務平台,完善服務功能,深化服務內涵,不斷提高服務的效益。
綠色節能戰略。在園區開發建設上,注重節能環保產品的套用,引入歐洲LEED認證,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節能樓宇;強化綠化景觀建設,構建生態園林化園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做大做強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形成低碳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資本運作戰略。突出“資產資本化”,轉變資產管理思路,探索高回報園區地產發展方式;調整租售策略,實現園區地產市場價值;以資產置換,提高集團資產價值和集聚度。突出“資本證券化”,集團爭取“借殼上市”,並保持良好的持續經營能力。
人才培育戰略。堅持黨管幹部和黨管人才原則,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堅持“人才是園區發展的第一資源”,以最佳化人才結構,增加人才總量為主線,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強化人才培訓機制,打造一流的專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