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鎮[重慶市武隆區巷口鎮]

巷口鎮[重慶市武隆區巷口鎮]
巷口鎮[重慶市武隆區巷口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巷口鎮位於渝東南的烏江下游,是武隆城區所在地,地處武陵山脈和大婁山脈結合部的皺褶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連江口鎮,西臨羊角鎮、土坎鎮,南界黃鶯鄉,北臨仙女山鎮,面積276.1平方公里。全鎮轄21個村、8個社區居委。319國道(到黔江168公里)和烏江橫穿東西,省際公路武隆至貴州道真公路(83公里)貫通南北。渝(重慶)懷(化)鐵路(距長沙380公里)、渝(重慶)湘(長沙)高速公路建成後,到重慶主城區只需1小時車程,到長沙只需3個小時。鎮內縣道、村道公路四通八達,火白公路(縣道)、中桐公路(縣道)、武(武隆)豐(豐都)公路(縣道)橫穿其境。 21個村行政村中,已有20個村,155個村民小組通公路,通車裡程達161公里,加之常年通航的烏江黃金水道,構成了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路體系。 2017年12月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撤銷武隆區巷口鎮設立鳳山街道芙蓉街道的批覆》(渝府〔2017〕49號)批覆:同意撤銷巷口鎮,設立鳳山街道和芙蓉街道。鳳山街道行政區域面積187.05平方公里,轄原巷口鎮油坊、復興、中山、紅豆、梓潼5個社區和鳳山、芋荷、黃渡、城東、走馬、蒲板、萬銀、楊家、廣坪、蘆紅、出水、中堆壩12個村。街道辦事處駐長濱路217號。芙蓉街道行政區域面積89.05平方公里,轄原巷口鎮芙蓉西路、芙蓉中路、中嘴3個社區和白楊、三坪、中魚、黃金、東山、中興、青吉、堰塘、石龍9個村。街道辦事處駐芙蓉中路51號(原巷口鎮政府駐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巷口鎮原名樹德鄉,民國19年(1930年),因其處於烏江 入關灘峽之口而改名為巷口。民國31年(1942年)起為設治局及縣政府所在地,當時全鎮轄19個保。1951年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三保共8個保續置巷口鎮;八、九、十、十一、十二保共5個保建廣楊鄉;十四至十九保置青槓鄉。1953年8月擴巷口鎮的鳳山、水井、芋荷、梓潼、白筍、太坪、興隆、涼水8村建芋荷鄉,擴黃渡、茅坪村與黃鶯鄉的部分村建黃渡鄉。1955年芋荷鄉、黃渡鄉撤後黃渡、茅坪村劃回巷口鎮。1958年再擴鳳山、青春、梓潼、高橋、太平、涼水、黃渡、茅坪、板廠、萬營、四合、土坎鄉的銀山、中贏村復置芋荷鄉。1985年巷口鎮轄復興街、建設街、后街、馮家坡4個居民委員會及中堆村,26個居民組。1992年,青槓鄉、芋荷鄉、廣楊鄉併入,轄復興街、建設街、后街、馮家坡、中山街、紅豆樹、南溪溝7個居民委員會,33個居民小組,29個村134個村民小組。1998年廣楊鄉劃出,2002年荊竹、楊柳、茶坪劃入仙女鎮,巷口鎮轄7個居委、18個村。2003年12月,全縣鄉鎮建制調整,中嘴鄉(柏香村夾二岩村民小組劃入江口鎮)、青吉鄉、廣楊鄉、蒲板鄉所屬行政區域和仙女山鎮茶坪村1社劃入巷口鎮,全鎮轄49個行政村,311個村民小組,8個社區居委,35個居民小組。2004年7月,在村(居)委規模調整中,將原49個村,311個村民小組,合併為21個行政村,170個村民小組。對8個社區(居)委,35個居民小組的管轄範圍進行了調整。

青吉鄉 2003年底撤銷併入巷口鎮。

蒲板鄉 2003年底撤銷併入巷口鎮。

中嘴鄉位於武隆縣中部,距縣城12千米。

1931年設中興鄉,1958年改中興公社,1981年更名中嘴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88.2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桃紅、棗子、聯合、木坪、東山、棉花、廣嶺、出水、六合、大石、雨台、堰塘、青吉、新民、魚林、老盤、柏香17個行政村和中嘴1個居委會。1999年底,中嘴鄉駐地由中嘴場遷至棉花村的棉花壩(渝府[1999]201號)。2003年底撤銷,將社區居委會及桃紅、棗子、聯合、木坪、東山、出水、棉花壩、廣嶺等8個村、柏香村第1、2、3、4、6、7、8等7個村民小組劃歸巷口鎮管轄,將柏香村第5村民小組劃歸江口鎮管轄。

經濟

全鎮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途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以花椒產業為骨幹,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走“合作社+農戶”的路子,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08年我鎮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一是突破二個增長,即:農民人均純收入、財政收入二個增長;二是強化四大重點,即:扶貧攻堅、工業經濟、安全生產、信訪穩定這四大重點;狠抓六大產業,即:蔬菜、畜牧、烤菸、苧麻、勞動力轉移、中藥材等六大產業;做好八項工作,即:新農村建設、黨的建設、重點工程和城鎮建設、社會保障及社區建設、人口教育與文化衛生、生態林業、旅遊環保、移民工作等八項工作。

政府機構

黨政辦公室
主要承擔黨的組織建設、紀檢監察、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統戰、武裝、編制、人事、民宗僑台、工青婦、老齡、目標管理、文秘、保密、應急、值班等方面職責,負責承辦人大、政協工作方面的具體事務。
聯繫人:毛錫文 電話:
經濟發展辦公室
主要承擔經濟發展規劃與指導服務、社會經濟統計、扶貧開發、土地承包管理等職責。
聯繫人:羅曉兵 電話:
社會事務辦公室
主要承擔民政、人口和計畫生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救濟、殘疾人事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含農村低保)、勞務輸出、社區管理、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等方面職責。
聯繫人:喻可樹 電話: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
主要承擔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應急事件、救災搶險、交通建設、運輸市場管理、車輛、船舶、礦山、食品衛生安全、森林防火、地質災害、民爆物品、煙花爆竹、危房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職責。
聯繫人:曾衍梅 電話:
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
主要承擔轄區規劃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場鎮環境衛生、市容環境管理、環保等職責。
聯繫人:諶高碧 電話:
農業服務中心
主要承擔農技、農機、林業、水利水保、水產、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重大技術推廣、信息服務、資源環境保護、災害防治等職責。
聯繫人:文金容 電話:
文化體育中心
主要承擔文化、宣傳、體育、科技培訓等服務職責。

特色產業

一是從協調勞動力過剩與資本短缺失衡這一矛盾著手,調整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提高整體效益。二是從發展第二產業的選擇上,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綠色食品以及旅遊觀光等,開發有市場、有品牌、有效益的產業和產品,形成各具特色的經濟格局。吸引一大批產業化龍頭項目和鄉鎮企業集中生產。

從本地實際出發,在農業工作中重點實施“三大戰略”,培育好重點產業,推進兩大發展。即大力實施工業富鎮、科技導向、產業鏈建設三大戰略,按照“一江(烏江畫廊)、三線(319國道、武道路、武仙路)、三帶(方坪工業發展帶、重點產業發展帶、城市經濟發展帶)”的區域布局,分類抓好城郊和山地兩大區域農業經濟的戰略性調整。

政府領導

鎮黨委書記:蔣斌。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裝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世科。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稅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人大主席:楊忠。分管人大、工會、城建、國土、環保、城市改造、農房建設;聯繫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國土站、建環站。
鎮黨委委員、鎮紀委書記:張林權。分管安全、工業企業、招商引資、商貿、交通、經濟發展規劃、百鎮工程、統計、家電下鄉和農村財務等工作;聯繫安監辦、經濟社會發展辦公室。
鎮黨委組織委員:史安倫。分管黨建、組織人事、農業、林業、水利、畜牧、農業產業化建設、森林工程和“萬元”增收項目等工作;聯繫組織辦、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站、林業站。
鎮黨委宣傳委員:羅程斌。負責重點工程協調工作線工作;
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楊建龍。分管武裝、政法、綜合治理、信訪穩定、扶貧、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工作;聯繫綜治辦、扶貧辦、新農辦、信訪辦。
鎮黨委統戰委員:王明淑。分管統戰、“兩新”組織、群團、教育、衛生等工作;聯繫婦聯、團委、中心校、醫院;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高勇。協助史安倫同志分管工作。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孫晉東。分管機關、應急管理、目標考核和老幹部管理服務工作。聯繫黨政辦。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雷 晉。分管廣播、文化體育、社保等工作。聯繫社保所、文體中心、廣播電視站。
副鎮長:劉 華。分管民政、社區、創衛、城鄉低保、殘聯、人口計生、移民、旅遊等工作;聯繫社會事務辦、人口計生辦、移民辦。
鎮長助理:倪登江。協助分管綜合治理、信訪和安全穩定工作。

代碼

500232100:~001芙蓉西路社區 ~002芙蓉中路社區 ~003梓潼社區 ~004紅豆社區 ~005中山社區 ~006油坊社區 ~007復興社區 ~008中嘴社區 ~200柏楊村 ~201三坪村 ~202中魚村 ~203黃荊村 ~204芋荷村 ~205鳳山村 ~206黃渡村 ~207城東村 ~208走馬村 ~209蒲板村 ~210萬銀村 ~211楊家村 ~212廣坪村 ~213蘆紅村 ~214東山村 ~215中興村 ~216出水村 ~217青吉村 ~218堰塘村 ~219石龍村 ~220中堆壩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