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現代藝術的搖籃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期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藝術運動都在巴黎誕生。且不說土生土長的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甚至像義大利的未來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俄國的構成主義和荷蘭的風格派這些藝術運動也無不以巴黎為出發點。除上述藝術流派外,巴黎畫壇上還有一部分不屬於任何一派的畫家們。他們雖然單槍匹馬、勢單力薄,左右不了畫壇的氣候,但是,卻都能夠頑強地保持自己的藝術風格和個性,並且擁有自己的觀眾群和影響面,對於20世紀藝術的繁榮也有重要的貢獻。有人曾以“巴黎畫派”的名稱來概括這部分畫家,但這並不符合他們未曾結社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們仍稱之為“其他巴黎畫家”。如果說他們之間還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只限於如下幾方面:第一,他們與20世紀先鋒運動的各種流派相比較,較多地保持著與傳統繪畫的聯繫,往往是以基於寫實的變形誇張為主,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第二,由於沒有團體的力量,他們往往性格孤癖、活動力弱,生活比較清苦,因而不少人對現實抱悲觀消極的態度,從而使作品蒙上神秘或憂傷的色彩;第三,他們來自不同的國籍,客居巴黎,賣畫度日,大多過著窮愁潦倒的生活,染上了頹廢和沒落情緒,甚至孤憤而死。代表畫家有:亨利•魯索、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謝安•蘇蒂納、茹萊斯•帕桑、莫伊茲•基斯靈、莫里斯•於特里約、馬克•沙加爾、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