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移民起源
大多數白人移民起源於巴西獨立後的19世紀君主制時期和20世紀共和政府時期,當時施行“白種化政策”,只有小部分的白人祖先起源於葡萄牙殖民時期。巴西的歐洲移民或白種人,主要是盧西塔尼亞人或葡萄牙人、義大利人、其他伊比利亞半島人或西班牙境內的其他民族(比如:加利西亞人、卡斯蒂利亞人、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德國人、奧地利人、以及盧森堡人、黎凡特地區的阿拉伯人(主要是黎巴嫩人),斯拉夫人(主要是波蘭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捷克人和斯洛維尼亞人),荷蘭人和佛蘭德人、法國人和瓦隆人,日耳曼系的斯堪的那維亞人(主要是挪威人和瑞典人),波羅的海人(立陶宛人和拉脫維亞人),英國人(主要是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猶太人(主要是德系猶太人),匈牙利人、芬蘭人和愛沙尼亞人、希臘、亞美尼亞人、愛爾蘭人,和其他少數族裔,比如像阿富汗人和其他小組織的高加索民族,如喬治亞人和亞塞拜然人。
白人的概念
巴西的“白人”概念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白人”概念。然而,這並不是說巴西的社會構造沒有人種基因作為基礎。由巴西國內《醫學和生物學研究期刊》雜誌發表的一份綜合研究發現,就平均而言,>70%的"白種巴西人"是歐洲祖先起源。還有一份報告是巴西遺傳學家塞爾吉奧·佩納(Sergio Pena)發表的對巴西白人常染色體的研究,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白種巴西人”是歐洲祖先起源,但也有土著印第安人以及非洲人的血統(其中歐洲血統約占80%)。
另外有一份常染色體DNA研究的報告(2009年),是對里約熱內盧郊外貧困地區一所學校的90名“白人”學生(這些人自認為是血統已經“非常混雜”)的樣本研究,發現這些自認為混血嚴重的研究對象,其實只攜帶很少的美洲印第安人或非洲人的基因成分(總樣本人數約90%是歐洲人血統)。
據此研究人員指出:“染色體基因測試的結果與這些人自己估計的歐洲血統有著很大的不同”。總的來說,基因測試結果表明,這些學生中歐洲血統的比重比原本想像中的要更多。“帕爾多人”(註:“pardos”即“有色人種”)被發現平均80%有著歐洲血統(常染色體祖先)。然而在這項研究中隨機抽取的這90名學生,其中30人將自己歸為白種人,30人歸為混血種人,另外30人則自認為黑人,儘管“自我認識”在巴西的種族分類中占據重要地位,但這絕不代表整個巴西人口事實上的遺傳基因組成。巴西各種族之間的通婚率是非常高的。巴西最初的殖民定居者只有幾戶葡萄牙家庭,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人男性冒險家更傾向於與美洲印第安和非洲女性大量通婚繁殖。可是在巴西,後來的定居者更傾向於與之前產生的混血種人再通婚繁殖。然而社會上對個人體貌特徵的某些細節方面,普遍存在著偏見。這些細節都與"Cor"的觀念有關,。"Cor"是巴西葡萄牙語表示“膚色”(Color)的意思,大致相當於英語裡的“種族”(race)一詞。但這是基於一個複雜的顯型評價,涉及到膚色、發色、鼻形和嘴唇的形狀。這一觀念,不同於英語中的“種族”觀念,不斷的吸收外表的方面。因此在巴西似乎沒有可實施的種族血統規則,甚至兩個兄弟姐妹也可能屬於完全不同的“種族”類別。儘管在最近的(2000年)人口普查中,混血種人和黑人傳統保持穩定增長,大量的混血種人和巴西黑人選擇"黑人"和"混血種人",與那些有更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選擇的"白人"和“混血人”的數量基本持平。
巴西人口的種族普查(1872-2010)
人口普查數據
種族或膚色 | 白人(注①) | 混血種人(注②) | 黑人(注③) | 卡博克洛人(注④) | 亞洲黃種人 | 土著人 | 未申報的 | 總計 |
1872 | 3,787,289 | 3,801,782 | 1,954,452 | 386,955 | - | - | - | 9,930,478 |
1890 | 6,302,198 | 4,638,496 | 2,097,426 | 1,295,795 | - | - | - | 14,333,915 |
1940 | 26,171,778 | 8,744,365 | 6,035,869 | - | 242,320 | - | 41,983 | 41,236,315 |
1950 | 32,027,661 | 13,786,742 | 5,692,657 | - | 329,082 | 108,255 | 51,944,397 | |
1960 | 42,838,639 | 20,706,431 | 6,116,848 | - | 482,848 | 46,604 | 70,191,370 | |
1980 | 64,540,467 | 46,233,531 | 7,046,906 | - | 672,251 | - | 517,897 | 119,011,052 |
1991 | 75,704,927 | 62,316,064 | 7,335,136 | - | 630,656 | 294,135 | 534,878 | 146,815,796 |
2000 | 91,298,042 | 65,318,092 | 10,554,336 | - | 761,583 | 734,127 | 1,206,675 | 169,872,856 |
2010 | 91,051,646 | 82,277,333 | 14,517,961 | - | 2,084,288 | 817,963 | 6,608 | 190,755,799 |
種族或膚色 | 白人 | 混血種人 | 黑人 | 土著混血種人 | 亞洲黃種人 | 土著人 | 未申報的 | 總計 |
1872 | 38.14% | 38.28% | 19.68% | 3.90% | - | - | - | 100% |
1890 | 43.97% | 32.36% | 14.63% | 9.04% | - | - | - | 100% |
1940 | 63.47% | 21.21% | 14.64% | - | 0.59% | - | 0.10% | 100% |
1950 | 61.66% | 26.54% | 10.96% | - | 0.63% | - | 0.21% | 100% |
1960 | 61.03% | 29.50% | 8.71% | - | 0.69% | - | 0.07% | 100% |
1980 | 54.23% | 38.85% | 5.92% | - | 0.56% | - | 0.44% | 100% |
1991 | 51.56% | 42.45% | 5.00% | - | 0.43% | 0.20% | 0.36% | 100% |
2000 | 53.74% | 38.45% | 6.21% | - | 0.45% | 0.43% | 0.71% | 100% |
2010 | 47.73% | 43.13% | 7.61% | - | 1.09% | 0.43% | 0.00% | 100% |
注①:白人,巴西葡萄牙語中做“布蘭科人”(Brancos)
注②:混血人,巴西葡萄牙語中做“帕爾多人”(Pardos)
注③:黑人,巴西葡萄牙語中做“普雷托人”(Pretos)
注④卡博克洛人(Caboclos),是專指巴西境內的印第安人與黑人或白人的混血後裔
![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表](/img/3/0ca/nBnauM3X2gTM1kTNzUzNxM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1c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自我填報為“白人血統”(里約熱內盧/2000年的調查) | |
血統 | |
百分比 | |
只有歐洲人血統 | 48% |
歐洲人和非洲人血統 | 25% |
歐洲人,非洲人和印第安人血統 | 15% |
歐洲人和印第安人血統 | 14% |
人口調查不確定性
鑒於這種不明確性和不穩定性,有些人聲稱,人口普查所提供的填選種族分類表格內可選的項目數是遠遠不夠的。當巴西人回答關於“屬於什麼種族”的這種開放式提問時,能得到多達143種不同膚色的回答。最常見的回答是“莫雷諾(moreno)膚色”,一種常見的種族體貌特徵。這詞在葡萄牙語或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黑髮的”,“黃褐色”,““曬黑的”(注:該詞最早源自對北非摩爾人(Moro)的綽號),但根據上下文,它也常被用作為“帕爾多人”和“黑人”的委婉說法。“莫雷諾”與“帕爾多”並不是一個同義詞,然而,因為這2個詞都指的是廣泛不同的一群人。
巴西白人化原因
關於巴西白人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存在著對印第安人或黑人的種族歧視,這是不受歡迎的,並且也避免了很大一部分人口。科學種族論(Scientific racism)自19世紀晚期以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巴西的種族關係。人數眾多的非白人,主要是大部分的非洲裔人口,在這個國家的白人精英眼中被視為巴西的一個麻煩。相比之下,一些國家,像美國和南非,試圖避免種族通婚,甚至實施“反種族通婚法”(anti-miscegenation laws)。然而在巴西,異族通婚一直是合法的,其所期望的是,異族之間的通婚,最終會把所有巴西人變成白人。
為了要讓自己的國民白種化,在這種強烈欲望的驅使下,巴西的統治階層鼓勵引入大量的歐洲移民。在1890年,有120萬的歐洲移民加入到該國的500萬白人中。巴西白人比例占較大數的地區,往往就是1880年至1930年之間,那些大量的歐洲移民最終目的地。
巴西的精英階層,期望通過大量的歐洲移民,來白種化自己國家的人口。白種化的思想仍然影響著巴西種族關係。在通常情況下,人們仍然寄希望於黑人必須與白人聯姻,從而在生物學上白種化他們自己,或者接受占主導地位的白人傳統文化的同化。這就導致了那些混血種人被視為白人,當一名非白人變得更加富有,並被歸入統治階級時,這一現象則顯得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