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殺菌機

殺菌的原理是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越低,細菌繁殖越慢;溫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溫度太高,細菌就會死亡。不同的細菌有不同的最適生長溫度和耐熱、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實就是利用病原體不是很耐熱的特點,用適當的溫度和保溫時間處理,將其全部殺滅。但經巴氏消毒後,仍保留了小部分無害或有益、較耐熱的細菌或細菌芽孢。

概述

巴氏殺菌機巴氏殺菌機

殺菌的原理是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越低,細菌繁殖越慢;溫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溫度太高,細菌就會死亡。不同的細菌有不同的最適生長溫度和耐熱、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實就是利用病原體不是很耐熱的特點,用適當的溫度和保溫時間處理,將其全部殺滅。但經巴氏消毒後,仍保留了小部分無害或有益、較耐熱的細菌或細菌芽孢,

巴氏殺菌法的由來

路易斯·巴斯德路易斯·巴斯德

巴氏殺菌法的產生來源於巴斯德解決啤酒變酸問題的努力。當時,法國釀酒業面臨著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啤酒在釀出後會變酸,根本無法飲用。而且這種變酸現象還時常發生。巴斯德受人邀請去研究這個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使啤酒變酸的罪魁禍首是乳酸桿菌。營養豐富的啤酒簡直就是乳酸桿菌生長的天堂。採取簡單的煮沸的方法是可以殺死乳酸桿菌的,但是,這樣一來啤酒也就被煮壞了。巴斯德嘗試使用不同的溫度來殺死乳酸桿菌,而又不會破壞啤酒本身。最後,巴斯德的研究結果是:以50~60攝氏度的溫度加熱啤酒半小時,就可以殺死啤酒里的乳酸桿菌和芽孢,而不必煮沸。這一方法挽救了法國的釀酒業。這種滅菌法也就被稱為“巴氏滅菌法”。

巴氏殺菌機的發展

早在1935年,贊得漢森就開始製造隧道式巴氏殺菌機。雖然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實踐,但是當今的贊得漢森仍然是一個年輕有力、富有創新的公司[2]。
這正是由於贊德漢森在近十年來不斷開發出新的殺菌技術的結果。既滿足外部市場的需求,又重視自身機型的研製,這樣就促進了贊德漢森殺菌機的發展,當今的巴氏殺菌機就像是一次飛躍,雖然只是那么幾步,但是它已經從傳統的結構中跳了出來。下面就是這幾個發展步驟:
1989年:第一台通過一台個人電腦運行的實時巴氏殺菌單位控制。
1994年:集中熱交換器供給系統———單個熱交換器概念。
1997年:底槽式巴氏殺菌機———新一代贊德漢森的隧道式巴氏殺菌機。
1996年下半年,第一台底槽式殺菌機開始組裝(正式投入運行是在1997年的6月)。它開創了巴氏殺菌機的全新結構,將區域水量減少到最低點,所配備的緩衝系統最佳化了冷能和熱能的配置,並且不使用任何閥件。
底槽式殺菌機的原理體現出了單個熱交換器概念,並使集中熱交換器供給系統得到充分的利用。這種設計是基於通用於模組式結構,採用標準的製造方法,也可以對個別的區域進行調整,這種既規範又靈活的特性不僅對贊德漢森,而且對用戶都是大為有益的,縮短了製造、交貨和安裝的時間。
底槽式巴氏殺菌機是集中熱交換供給系統的主體機型,並可以充分顯示出巴氏殺菌單位控制的優異性能———所有的理論指標在這裡均已達到。只有在沒有其他可能性的情況下,才使用溢流系統中的淨水,這樣,與傳統的巴氏殺菌機相比較,就可以減少35%~40%的用水量。底槽式巴氏殺菌機使用一條自動過濾帶取代了傳統的手動雙篩,這既加強了機器的強度,又簡化了機器的結構。

巴氏殺菌機的套用

巴殺殺菌機主要套用於啤酒、鮮牛奶、罐頭、食品等高營養生產的消毒過程。其中啤酒生產中套用的最成熟。

巴氏殺菌機的套用巴氏殺菌機的套用

巴氏殺菌機的工藝流程

巴氏殺菌機是是將溫度控制儀設定好PU值給轉化為各溫區水槽的實際控制溫度的曲線,在通過對於溫度的檢測精確的控制各溫區的溫度的變化。主傳動電機帶動上下兩層的輸瓶鏈網將物料一次的經過三個溫區的逐級的升溫預熱,和兩個溫區的殺菌以及三個溫區的逐級的降溫和冷卻的過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