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區馬王坪學校

巴南區馬王坪學校

巴南區馬王坪學校是區內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原水輪機廠子弟學校),位於巴南區李家沱馬王坪正街。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學校辦學的總目標,它至少應當回答“做什麼”和“怎么做”兩個基本問題。辦學宗旨是一個學校的旗幟。逐步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善於與他人溝通和交往,和諧相處;積極融入社會,關愛社會,奉獻社會,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能夠自立自強的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山東六一兒童節
巴南區馬王坪學校是區內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原水輪機廠子弟學校),位於巴南區李家沱馬王坪正街。學校占地6972m2,校舍面積4655m2。學校共有29個教學班,其中國中13個班,國小16個班,學生1461人。教職工90人,其中高、中級教師44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學校是巴南區家長學校示範校,體育運動傳統學校,是巴南區指定接收農民工子女的國中學校。

辦學宗旨

學習交流學習交流
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學校辦學的總目標,它至少應當回答“做什麼”和“怎么做”兩個基本問題。辦學宗旨是一個學校的旗幟。旗幟鮮明,才能凝聚隊伍,辦出特色。辦學宗旨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標尺,它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面向每一個學生和學生的每一個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健全的人格、創新的意識、實踐的能力,為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營造廣闊的空間。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知識技能、生存技能以及做人的道理。九年義務教育的目的在於給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它的首要目標在於培養其自立自強的品格。自信心的樹立、自立能力的培養對習得有價值的知識起了推動作用,甚至影響到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和基本取向。因此,基礎教育要求學生“人人自重自愛,個個自信自強”。馬王坪學校教育身立基礎教育行列,將辦學宗旨定位在“開啟學生的自立人生”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
少年不自立,老大徒悲傷。從學會走路開始,人就獲得了一個身體的自立;當能自己吃飯、穿衣時,人就有了自立生活的體驗;走上工作崗位,能夠靠著自己養活自己了,我們就獲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自立能力是從小培養,經過無數次反覆的嘗試變得牢固,人不需要從小能轟轟烈烈幹大事,而點點滴滴的積累必能成就自我。
學校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命發展和生命質量,特別注重在班級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建設,不斷形成以“自立教育”為管理思路,依靠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這一特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培養德才兼備的學子。中國小教育在於一個“啟”,對於學生的一生具有啟下的作用,“啟”在於引導學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於開啟學生的特殊能力和興趣愛好,在於塑造學生勤奮獨立、頑強拼搏的人格特質。自立作為成長的過程,是生活能力的鍛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完善自己,學會自尊,增強自信,提高法律意識;逐步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善於與他人溝通和交往,和諧相處;積極融入社會,關愛社會,奉獻社會,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能夠自立自強的人。

核心文化

運動會運動會

(一)自立的淵源及其解讀
【文化淵源】
自立在我國古代經典《論語》中已經出現:“己欲立而立人”。而後,“立己立人”成為我國古人重要的道德標準和教育追求,而其中的自立則是十分關鍵的,在諸多典籍中出現。比如《宋史》:“躬耕壟畝,勤苦自立。”明·李贄《焚書·荀卿李斯誤吳公》:“能自立者必有骨也。”宋·陸九淵《語錄下》:“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學人言語。”
【具體闡釋】
查閱古籍,可以發現“自立”主要有以下幾種含義:
1.依靠自力有所建樹
《禮記·儒行》:“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無餘傳世十餘,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轉從眾庶為編戶之民,禹祀斷絕十有餘歲。”《後漢書·袁紹傳》:“紹客逄紀謂紹曰:‘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
2.能自持自守,不為外力所動
《漢書·張耳陳餘傳》:“上賢高能自立然諾,使泄公赦之。”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
3.靠自己獨立生活
《宋書·沉慶之傳》:“荒擾之後,鄉邑流散,慶之躬耕壟畝,勤苦自立。”《梁書·蕭穎達傳》:“穎孚不能自立,以其兵由建安復奔長沙。”宋司馬光《祭龐穎公文》:“孤苦愚,不能自立,長號四望,誰復顧哀,惟公眷憐,過於平日。”
4.獨立
孫中山《社會革命談》:“當美利堅離英自立,豈不於政治上躊躇滿志?”
根據教育原理,我校的自立教育中的“自立”由淺入深共有三層含義:“自主”,即“能自持自守,不為外力所動”;“自行”,即“靠自己獨立生活”;“自成”,即“依靠自力有所建樹”。自主是一個人自立的內在基礎,只有有了自己的主見,不畏外物、外力所動,才能夠堅持自立;自行是自立的實踐基礎,只有不依靠外力做出自己的行動,自立才可能真正實現;“自成”在自立追求的結果,必須依靠自力有所建樹,自我才能夠真正“立”起來。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作為各級各類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具體規定了各級各類教育要培養的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素質結構,對教育活動具有定向、調控和評價的功能,意義重大。


自主發展的人是新時代教育目標的體現。成就自主發展的人,就意味著個人的發展不再是外力驅使的結果,而是每個真實具體的個人,基於人格的獨立和平等,在遵守理性規範的前提下,依照自己自覺自主的意志而充分自由地展開自己的生命活動,積極主動地發揮自己無窮的創造才能。
英國學生迪爾登在《自主性智育》說:“自主性有三個特徵:獨立地作出判斷;批判地反思這些判斷的傾向,以及依據這些獨立的、反思的判斷將信念與行為整合起來的傾向。人如果不能自主,那么人作為人的本質屬性和基本權利就不會被尊重和肯定。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人們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必須著眼於學生的需要,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讓他們成為自己幸福生活的締造者;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願意和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的核心和靈魂是自主發展。自主意味著,對人的能力、潛質和差異的信任和肯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