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巨型馬陸是遠古時代的一種馬陸,馬陸(millipede)也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體長3米,身材高大,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節肢動物之一,多足亞門,倍足綱,體節組成,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巨型馬陸生活在石炭紀,因為當時的氧氣含量達35%,所以當時的節肢動物都十分巨大。
目前在地球上已經有了一萬多種馬陸,在世界各地都有相關的分布,科學家推測它們都住在自己的洞穴里。據傳在馬來西亞某群島上出現過,後又跟隨島嶼消失不見,據說是幽靈般的存在。古代的巨型馬陸,其體型能夠達到三米左右,是現代馬陸的祖先。
馬陸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其能夠生長到如此的長度主要是由於當時空氣中的含氧量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非常適宜這種生物的生長,所以巨型馬陸一般來說都是沒有天敵的,巨型馬陸如果存在於現代環境下,那么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成精的動物。
發現歷程
首次發現
世人首次發現巨型馬陸的存在是在1926年。當時的一位科學家在美國舊金山東南的聖貝尼托縣發現了一隻長有750條腿的巨型馬陸。此後的幾十年,儘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但始終沒有發現這種蟲子的丁點兒蹤跡。
這次的發現純屬偶然。科學家保羅·馬雷克和他的哥哥在聖貝尼托縣一處植被茂盛的山谷探測橡樹的過程中,與這種80年不曾謀面的巨型馬陸偶遇。兄弟倆在谷中花費了3天時間,共找到12隻巨型馬陸,然後在顯微鏡下費力地數它們到底有多少條腿,最終確認其與80年前發現的屬同一物種。
在12隻巨型馬陸中,有3隻是成年雌性,4隻是成年雄性,其餘5隻則尚為幼年。據悉,馬雷克今年28歲,來自卡羅來納大學。“發現它們的時候我險些跌倒,實在是太令人興奮了。”馬雷克回憶。
此外,研究巨型馬陸的專家也表示“這一發現具有里程碑意義”。“鑒於這種纖細物種的稀有性和地理上的局限性,我們應不惜任何代價保護它們的棲居地。”馬雷克認為。
環境變化
隨著地球的生態環境的改變,主要是空氣中氧含量的下降,大型生物無法適應這樣的生存條件,於是動物的進化走向了小型化,巨型馬陸也不可例外,特徵為體節兩兩癒合,除頭節無足,頭節後的3個體節每節有足一對外,其他體節每節有足2對,足的總數可多至200對。
一般雌蟲可以長750隻腳,是世界上腳最多的生物。除頭4節外,每對雙體節含2對內部器官:2對神經節及2對心動脈。頭節含觸角、單眼及大、小齶各一對。體節數各異,從11節至100多節,體長2~280毫米。除一個目外,所有馬陸有鈣質背板。自衛時馬陸並不咬噬,多將身體蜷曲,頭卷在裡面,外骨骼在外側。許多種可具側腺,用分泌一種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氣以防禦敵害。
再次發現
2005年一種被科學家認為已經絕跡的物種——巨型馬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被再度發現。而人們上次見到這一稀有物種已經是80年前的事了。科學家保羅·馬雷克和他的哥哥在聖貝尼托縣一處植被茂盛的山谷探測橡樹的過程中,找到12隻巨型馬陸。巨型馬陸以吮吸植物中的液體為生。儘管被命名為“巨型馬陸”,但實際現代馬陸上,它們並不像想像中那樣有1000條腿。在新近發現的12隻巨型馬陸中,成年雌性身體由170或171節排列而成,共有662到666條腿;成年雄性的長度僅是成年雌性的一半,身體分為105節,共有310到402條腿。
最早是在1926年,一位美國科學家在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它,當時他差點被驚倒,從沒有見過這么多腿的蟲子!之後,這種蟲子再也沒有現過身。直到80年後的2005年,一位博士生又發現了它。這位博士生就是研究多足蟲的,他沒有被嚇倒,而是持續研究了它幾年。
當時他只是給這個蟲子數腿的個數,就數了10多分鐘。這種蟲子的腿數量還不是固定的,一般雌性的蟲子腿更多一些,個頭也更大一些。但平均下來,一隻蟲子也有600條腿。這種蟲子可以稱得上巨型馬陸了。巨型馬陸又叫千腳蟲、秤桿蟲、巨型馬陸,巨型馬陸為草食和食腐動物,主要以腐爛的動植物為食。
巨型馬陸通常呆在涼爽、潮濕的環境中,象岩石和朽木底下、落葉層內和土壤中、樹皮的內層等地方。巨型馬陸生有長長的圓形身體,由很多相似的體節構成,頭上長著單眼(但有些巨型馬陸沒有眼睛),一副觸角和一張咀嚼式口器,每一體節上都有兩對腿腳。
儘管巨型馬陸意思是長著上千隻腳的蟲子,但事實上它們沒有那么多腳,它們的腿腳數量從30對到350對不等。多數雄性巨型馬陸擁有專門用來交配的腿,將精液傳送到雌性的體內。
由於巨型馬陸的種類不同,其雌性產卵的地點也有所不同,有可能將卵產在土壤中、朽木下或者落葉層內。澳大利亞本土的巨型馬陸就達幾百種,但是目前對它們的了解並不多。到目前為止,在世界上巨型馬陸的15個目中,有過記錄的只有9個。
形態特徵
巨型馬陸是一種多足綱節肢動物,全身覆蓋盔甲。頭上長有鋒利的大顎,長長的觸角,一雙複眼。巨型馬陸的天敵不多,因為它們布滿盔甲,很難殺死。
巨型馬陸是一種多足綱節肢動物,全身覆蓋盔甲。頭上長有鋒利的大顎,長長的觸角,一雙複眼。巨型馬陸的天敵不多,因為它們布滿盔甲,很難殺死。巨型馬陸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這么多足的。初生的幼蟲只有7節,蛻皮一次增至11節,有7對足;二次蛻皮後增至15節,有15對足;經過幾次變態發育後,體節逐漸增多,足也就隨之增加。
當然,其他還有許多種類的巨型馬陸。有的身體較小,才2毫米長;和大馬陸相比,它們的足少得多。巨型馬陸行走時左右兩側足同時行動,前後足依次前進,密接成波浪式運動,很有節奏,雖然足很多,但行動卻很遲緩。巨型馬陸平時喜歡成群活動,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枯枝落葉堆中或瓦礫石塊下。
專吃落葉、腐殖質;也有少數種類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農業上的害蟲。巨型馬陸雖然無毒顎,不會螫人,但它也有防禦的武器和本領。當它一受觸動就會立即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或順勢滾到別處,等危險過了才慢慢伸展開來爬走。
巨型馬陸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馬陸隸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倍足亞綱。國內各地均有發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鐘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生活習性
分布與繁殖
巨型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塊、石塊下面,或土縫內,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危害。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
巨型馬陸的卵產於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後成熟。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
進食習性
它是雜食動物,以蕨類植物的葉子、石炭紀中突蛛等為食,有時也吃動物腐屍。
天敵
遠古時期巨型馬陸的天敵不多,因為它們布滿盔甲,很難殺死。巨型馬陸的身體是半透明的,怕見陽光,因此它生活在黑暗的岩縫中。巨型馬陸的皮膚上還有更小更密集的體毛,能夠分泌絲狀物質把自己粘在岩石上。雖然它看上去令人頭皮發麻,但實際上巨型馬陸算是溫順的蟲子了,並不會傷害人,和專門吃人的巨型水蟒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