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歷史背景
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其機關刊物曾連續發表有關音樂評論的文章,介紹蘇聯革命音樂和馬克思主義的音樂觀,號召音樂家們要創作出能為工農大眾接受的"新興的音樂"。"左聯"領導人瞿秋白要求文藝家們深入下層百姓,熟悉和利用各種傳統文藝形式,包括民間音樂形式,進行通俗的革命文藝創作。先後成立的左翼音樂組織有:1932年秋,聶耳、王旦東、李元慶等組織的"北平左翼音樂家聯盟";1933年春,田漢、聶耳、任光等在上海蘇聯之友社內建立的音樂小組(又稱"中蘇音樂學會");與此同時,由聶耳、任光、張曙發起的"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以及1934年春正式組成的"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參加者有田漢、任光、張曙、安娥、呂驥等。當時還有一些音樂家如賀綠汀、冼星海、麥新等,雖未參加上述組織,但在創作的指導思想上,已自覺或不自覺地與"左聯"的方針相一致。過程
左翼音樂運動所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在當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為進步的電影、戲劇和民眾救亡歌詠活動創作歌曲,如《母性之光》、《漁光曲》、《大路》、《桃李劫》、《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夜半歌聲》等影片和《揚子江暴風雨》、《放下你的鞭子》等戲劇中的歌曲,多數膾炙人口並流傳不衰。喚起民眾覺醒、鼓舞民眾抗日救亡的歌曲如《碼頭工人歌》、《大路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打回老家去》、《大刀進行曲》、《保衛國土》、《游擊隊歌》等,是"五四"運動之後發展起來的中國專業音樂創作隊伍創作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第一批作品。這些歌曲的音樂語言通俗生動,風格明快有力,結構短小精幹,開創了我國音樂創作具有時代精神和大眾化、民族化的嶄新局面。1930年8月.在"左聯"執行委員會的決議《無產階級文學運動新的形式及我們的任務》中,曾對文藝工作者發出了"到工廠、到農村、到戰場上、到被壓迫民眾當中去"的號召。音樂家在這一時期深入廠礦、城鄉、大中學校和市民當中,講授音樂知識,組織歌詠活動,了解人民生活。這是中國近代專業音樂家同人民民眾相結合的最早嘗試。左翼音樂運動團結了音樂界的愛國民主力量,擴大了進步音樂的陣線,並在更大範圍內傳播了進步音樂。任光、聶耳等在百代唱片公司和聯華影業公司任職期間,曾將大批進步歌曲通過唱片和影片推向全國。同時還組織起百代國樂隊、百代新聲會、聯華聲樂團等,擴大了左翼音樂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也曾邀請趙元任、黃自同賀綠汀、呂驥合作,為進步電影《都市風光》創作音樂。
配圖
所屬分類
音樂中國近現代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