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敬祖墓

左敬祖墓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間市大漁村東。左敬祖,字虔孫,生卒年失載,河間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官翰林,後晉升都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奉皇帝敕令在原籍左氏家族墓地修建此墓。墓地現存石虎、獅、羊、馬、翁仲等石像生。

左敬祖,字虔孫,號念源,河北河間大漁莊村人,清康熙年間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為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為人豁達大度,學識廣博,深得康熙帝器重。卒後葬於大漁莊村東左氏墳塋,康熙帝親自為其撰寫了碑文,給了他很高的評價。
聽說左敬祖墓在一片梨樹地里,於是便在今年清明節後的第三天,正值梨花開放的時候,我約上了幾個朋友,一同前去參觀拜謁這個嚮往已久的地方。其實,於我內心來說,此行的目的,我還有一多半的原因是想去看看梨花。
在天下百花中,梨花要算是我最喜愛的花之一。梨花是雅的,素雅而不失嫵媚,恬淡中散落著美麗,美而不嬌,秀而不媚,倩而不俗,在我看來,很有品味。

到大漁莊村邊的時候,70多歲、鶴髮童顏、一身儒氣的左炳文老師已經在那裡等候了。
到了左氏墳塋,只見梨花開得正盛,遠遠望去,白茫茫一片。走進梨園,仿佛走進了一個粉妝玉琢的世界,一團團、一簇簇晶瑩如雪的梨花擁在一起,千朵萬朵,壓枝欲低,玉骨冰肌,風姿綽約,清新的空氣中到處瀰漫了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在肅穆寧靜的墓地西南邊,我們看到了兩排形狀各異、相視而對的石像,有溫順可人的綿羊,有儒雅風流的文官,有膘肥體壯的石馬,有猙獰雄偉的石獅,或立或臥,或盤或曲,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左炳文老師領我們看了這些石相生之後,說,敬祖墓在東邊呢。我們莫名其妙地跟著他穿過幾行梨樹,來到了一個碩大的墳墓前。這座墓高約5米,青磚圓形,酷似一頂清朝官帽。左老師在墓前站定,說:“這才是敬祖墓呢,剛才石相生所對的是左敬祖的始祖左君美。”看到我們一臉驚訝的樣子,左老師解釋說,“這是我們左家族人為了不忘始祖打魚為生,創業艱難,特意把這些沐皇恩的榮耀,這些象徵著左敬祖御史身份和地位的石相生,全部放在了始祖墳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延伸家傳教意。”
接著,左炳文老師念起了康熙皇帝為左敬祖撰寫的碑文,而我卻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思緒完全定格在了左老師剛才說的那番話上。
細想起來,我們的任何一個家庭、一個家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現象比比皆是,關鍵問題是做為後人,不論多富有,不論官多大,不論混多好,一定要慎終追遠,不忘祖德,這本身其實就是一種美德。做為一個民族來說,只有不忘根本、尊師敬祖、講究禮儀,才是一個有著長久生命力的文明進步的民族,而那些在先人面前趾高氣揚、指手劃腳甚至數典忘祖、欺師滅祖的人,到了左公墓前,是應該感到汗顏、感到無地自容的。
回來的路上,我便有了一首詩:
功名本是虔孫建,石像奉安始祖前。
樹長千尋不忘本,水流萬里總思源。
做官從政德居首,處世為人孝是先。
華夏文明難道盡,左公眠處有遺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