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結構:
1、左心房:
左心房位於右心房的左後方與左心室的後上方,構成心底的大部分。前壁向前突出於肺動脈左側的部分叫左心耳。左心房內面除心耳處,有許多梳狀肌外,其餘部分光滑,左心房後部兩側各有兩個肺靜脈的入口,在肺內經過氣體交換後含有較多氧氣的動脈血則經肺靜脈流入左心房。肺靜脈口無瓣膜,但左心房壁的肌肉可伸展到肺靜脈根部約1~2厘米,有括約肌的作用,以減少心房收縮時,血液向肺靜脈逆流。左心房的前下部有左房室口與左心室相通。
2、左心室:
心的四腔之一,位於右心室的左後下方。近似圓錐形,左室壁厚約為右心室的3倍。左心室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兩部分。流入道為左房室口至心尖一段的室腔,在左房室口周圍的纖維環上附有二尖瓣。流出道是由心尖至主動脈口的一段左心室腔,又稱主動脈前庭。流出道的去口為主動脈口,口周圍纖維環上附著三個半月形的瓣膜,稱主動脈瓣。瓣膜與動脈壁之間的內腔稱主動脈竇。可分為左、右、後三個竇。左、右竇的動脈壁上,分別有左、右冠狀動脈的開口。當心室收縮時,二尖瓣關閉,主動脈瓣開放,血液流入主動脈,心室舒張時,主動脈瓣關閉,阻止血液逆流入心室,同時二尖瓣開放,使左心房的血液流入左心室。
左心室位於右心室的左後方與左心房的前下方。室壁最厚,約9~12毫米為右心室的2~3倍,以適應左心室功能的需要室腔呈底向上、尖向左前下方的圓錐形。左心室腔內被二尖瓣的前瓣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兩部分。
流入道是左心室的主要部分,其內面也有肉柱和乳頭肌,一般多為前、後兩個,比右心室的粗大。流入道的入口即左房室口,在口的前、後緣附有兩個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稱為二尖瓣。每個瓣膜的底附著於左房室口周緣的纖維環上,其尖或游離緣也借腱索連於兩個乳頭肌上。其作用與三尖瓣相同。
流出道是左心室的前內側部分,稱為主動脈前庭,其內面光滑無肉柱。流出道的出口即主動脈口,口的周緣也附有三個半月形的瓣膜,稱為主動脈瓣,其結構和功能與肺動脈瓣相同。瓣膜相對應的主動脈壁向外膨出,在主動脈瓣與主動脈壁之間的腔,稱為主動脈竇。
3、心臟:
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是循環系統的中樞。它的收縮和舒張是推動血液循環的動力,其解剖生理特點是:①心壁:分3層,內層為心內膜,由內皮細胞和結締組織構成;中層為心肌,最厚;外層為心外膜,即心包的髒層(內層),其與心包的壁層(外層)之間有心包腔,內含少量漿液。②心肌和心腔:心臟由心肌分隔成左右心房和心室4個腔。構成心房的心肌較薄,有深淺兩層肌纖維。淺層沿心房的橫徑共同包繞左、右心房,並深入房間隔;深層分別包繞左、右心房。構成心室的心肌較厚,其中左心室更厚,也有深淺兩層纖維,交錯排列以適合心臟的排血。當全部肌纖維同時收縮時,使心內徑縮小,壓力增加,將血液射入血管。心臟收縮時乳頭肌縮短,腱索繃緊,房室瓣不致因心室腔內壓力增大而被沖開,保證血液沿一個方向向前流動。構成心房和心室的心肌以及主動脈和肺動脈均附著於心臟的中心纖維支架上,這個支架由四個厚結締組織環(位於左、右房室口和主動脈、肺動脈口的周圍)、兩個纖維三角(位於左房室口與主動脈口之間的左右側)和漏斗腱連結組成。③起搏與傳導系統:由特殊的心肌細胞組成,包房結、房間束、結間束、房室結、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纖維網,是心臟發出衝動、並將衝動迅速傳到普通心肌使之興奮而收縮的結構。本系統能夠按時發出衝動,是心臟自律性的物質基礎。其中竇房結具有最強的自律性,含有最多的起搏細胞。④心臟的血供:左、右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營養的血管,分別起源於主動脈根部的左、右主動脈竇,其大分支分布在心肌表面,小分支進入心肌經毛細血管網匯集成心臟靜脈,最後形成冠狀靜脈竇,進入右心房。
左心房的組織結構及其周圍結構:
左心房是心臟的4腔之一。4個心腔的最後部分,位置最高,其前方有升主動脈和肺動脈。後方有食管和胸主動脈。左心房增大時可壓迫食管。左心房向前的小錐形突出是左心耳。左心耳與二尖瓣距離很近,是二尖瓣閉式分離術常用的徑路。左心耳與內側壁的夾角內陷有左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旋支位在左心耳下緣處,切開心耳時勿傷及它,循心左耳下緣還可找到房室溝。左心房的後部較大,壁光滑,兩側有左、右肺靜脈的開口,肺靜脈口無瓣膜,但左心房壁肌肉伸展到肺靜脈根部1~2cm,像袖套一樣,起部分括約肌作用,能幫助減少心房收縮時血液的返流。左心房的上壁及下壁無特殊結構,從外科角度看,左心房比右心房更適於切開檢查,其有利因素較多,除左心耳及左心房可切開外,尚可採用肺靜脈入路。左心房的前下部有左心房室口,向下前方通入左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