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林場

工農林場

黑龍江省富錦市錦山鎮工農林場位於富錦市西部,距市區35千米。隸屬於富錦市林業局,地理坐標為北緯46°57′36″-47°05′56″,東經131°38′35″-131°43′29″。林場東、南、西均與錦山鎮農業區接壤,北部與西安鎮農業區為鄰,南北長16千米,東西寬6千米。黑龍江省鐵力市工農林場林業局位於鐵力市西南部,場址距市中心19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27°46′50″-127°56′30″、北緯46°47′30″-46°55′20″之間。東與鐵力市春光林場為鄰,南與雙豐林業局為鄰,西、北與衛國鄉交界,南北較長,東西較窄。行政區域屬雙豐鎮、王楊鄉境內。

富錦市工農林場

自然地理

山脈:林場地處三江平原中部,無明顯山脈。海拔最高472.8米,最低海拔180米,最大坡度31度,平均坡度15度。

水系:林場北部與松花江毗鄰,境內隨季節變化在溝塘內形成有少量徑流,除此無較大水系。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濕潤,春秋時間短,乾燥風大。平均氣溫2.5℃,最冷月平均氣溫-20℃,極端最低氣溫-41℃,最熱七月份平均氣溫21.7℃,極端最高氣溫36℃,年≥10℃積溫2544.9℃,初霜期10月初,終霜期為翌年5月初,無霜期133天,年降水量547毫米,雨量集中在七至八月份,年日照時數在1920~2399小時,年蒸發量1262~1439.6mm。

土壤:有2個土類,即暗棕壤和沼澤土。暗棕壤有5個亞類,沼澤土1個亞類。暗棕壤面積占81.4%。陽向緩坡、陰向緩坡暗棕壤分布在山的中下部,土壤肥力較好,適宜造速生豐產林。陰陡、陰斜、陽陡、陽斜坡暗棕壤分布在山坡的中部和中上部。

植被:屬於小興安嶺——老爺嶺植物區,穆稜——三江平原亞區。主要喬木樹種有柞樹、黑樺、落葉松,樟子松等,灌木有胡枝子、榛子、杜鵑等,草本植物有寬葉苔草、山蒿萎陵草、石竹、黃精、羊胡苔草等。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大粒子、防風、刺五加、龍丹草、平貝等;菌類有平菇、草菇、榆黃蘑、榛蘑、花傘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兔、獾、狍子、狐狸、狼、山雞、飛龍、野豬等。

社會經濟

現有職工100人,其中幹部8人,工程技術人員2人,設有北藥開發基地,多種經營基地。固定資產48萬元,年產值近60萬元,利潤40萬元。施業區在錦山鎮內,周邊有11個自然屯,社會人口近2萬人。所在的錦山鎮鄉鎮企業較多,經濟較發達。有221國道貫穿施業區南北,林區內公路、鄉道、山路大車道形成發達的交通網路。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總經營面積3947公頃,林業用地面積3409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2881公頃,無林地1066公頃。森林總蓄積121602立方米。

主要林分類型:天然林總面積2048公頃,蓄積81134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1%和66.7%。其中柞樹林1751公頃,蓄積75577立方米;針闊混交林108公頃,蓄積1752立方米;闊葉混交林189公頃,蓄積3805立方米。

人工林面積833公頃,蓄積40468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9%和33.3%。其中樟子松263公頃,蓄積7786立方米;落葉松306公頃,蓄積23437立方米;針葉混交林76公頃,蓄積3084立方米;針闊混交林111公頃,蓄積2818立方米;雲杉29公頃,蓄積1684立方米;果樹19公頃。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3409公頃,占林業用地的100%。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2050公頃,占林用地的60%;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1359公頃,占林業用地的40%。

林業生產建設

林場始建於1965年,經過30多年的經營,累計生產木材2000立方米,年造林面積33公頃,累計人工林面積833公頃。年育苗0.5公頃,產成苗20萬株,品種有樟子松、落葉松,丁香等。

農業基地260公頃,年產大豆23萬公斤,玉米90萬公斤。養豬200頭,養羊500隻,養雞1000隻,年創利潤20餘萬元。年產雞腿菇1萬餘公斤,年創利潤8萬元。

辦公室面積280平方米,倉庫160平方米,蓄水罐2個、輸電線路4公里,有食堂和國小校。安裝有閉路電視、電腦、電話等設施。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充分利用施業區的自然景觀,發展旅遊業。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建設集森林旅遊度假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森林公園。加快北藥開發,鼓勵職工發展多種經營項目。開發系列高檔實木家具,辦公用具。

林場場長:李貴峰

黑龍江省鐵力市工農林場

自然地理

山脈:林場位於小興安嶺南坡,屬於低山丘陵地帶,地形比較平緩,平均坡度10°。海拔高度在215-294之間,平均海拔在225米。

氣候: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夏季降雨集中,氣候溫熱、濕潤,春秋兩季天氣多變,年平均氣溫1.1℃,全年無霜期113-126天,全年≥10℃積溫2477小時,作物生長期降水量為55毫米,結冰期長達5個月。

土壤:分2個土類,沼澤土和潛育暗棕壤。

植被:屬於小興安嶺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植物有柞樹、椴樹、楊樹、白樺、黑樺、榆樹、楓樺、樟子松、落葉松等,灌木有榛子、杜鵑等,草本植物有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菌類有榆黃蘑、元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狍子、林蛙、狼、野豬、兔、山雞、狐狸等。

社會經濟

林場現有職工56人,其中幹部5人、技術人員2人。設有經警中隊、千頭豬場、多種經營基地。施業區內有2個鄉鎮、18個自然屯,社會人口近6000人。有林區公路6公里。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3729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830公頃,其中有林地156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31公頃,無林地1039公頃,苗圃地100公頃。林木總蓄積94293立方米。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011公頃,總蓄積67671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64.8%和71.7%。主要林分類型有闊葉混面積964公頃,蓄積64645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3.5%和95.5%。人工林面積549公頃,蓄積26611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35.2%和28%。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332公頃,蓄積17806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0%和66.8%;楊類57公頃,蓄積1681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0.3%和6.3%。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林場2830公頃林業用地中,區劃一般生態公益林面積1328公頃,占林業用地的47%;區劃界定商品林面積1502公頃,占林業用地的53%。

林業生產建設

林場始建於1968年,到2001年林場人工林面積549公頃,其中已鬱閉成林393公頃,經濟林25公頃。累計生產木材5萬多立方米。規劃2001-2010年人工造林469公頃,平均每年造林47公頃。規劃2001-2005年撫育96公頃,前4年每年撫育20公頃,2005年撫育19公頃。2001-2010年規劃建設總任務5689公頃,其中封山育林面積5490公頃,占總任務的96.5%;退耕還林199公頃,占總任務的3.5%。

建成千頭豬場基地,年養豬3500餘頭,養魚水面10萬平方米,養魚10萬尾,養羊300隻、養牛244頭、養雞3000隻、養大鵝3500隻。農田500餘公頃,年產大豆80萬公斤,玉米40萬公斤,白瓜籽5萬公斤。年產值300萬元,年創利潤98萬元。

林場有各類磚木結構公用建築萬餘平方米,種車輛50餘台,安裝有閉路電視、電話等設施。

發展方向

在完成森林分類區劃界定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分類經營,根據不同情況,分區確定各自的經營方向,經營措施,經營重點,在具體布局上,林場分3個區域:一是南部丘陵地區,在保持森林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通過封山育林,管護撫育,人工造林等措施,培育多種植物資源,提供多種林副產品,充分利用地力、地勢提高林分質量和林分生產力,培育多樹種、多品種的大徑材;二是北部地區積溫高,地勢平坦,立地條件好,不易造成水土流失。根據市場需要,通過集約經營,大力營造速生豐產林,滿足社會發展對木材的需求。對608公頃預備造林地通過人工造林方式,力爭儘快恢復成林,對立地條件好的可營造速生豐產林;調整林種林分結構,發展旅遊、綠色食品戰略,利用林地資源和林區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培育中藥材、食用菌、山野菜等項目,從而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格局。

發展項目

組織職工發展養殖業、種植業、中藥材、經濟作物和食用菌。一是建立大鵝養殖基地,每年養鵝3000隻,每年增加25%,年利潤4萬餘元;養魚水面10萬平方米,年利潤20萬元; 利用5年時間,建成果樹、平貝種植基地,使平貝和果樹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0000平方米和25公頃。二是充分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培育優質高產苗木。林場有苗圃基地100公頃,年產種苗70萬株,為林場的宜林地全部還林提供優質苗木。

林場場長:李汝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