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岩體變形與安全監測

工程岩體變形與安全監測

《工程岩體變形與安全監測》作者:李迪、馬水山、張保軍、張漫,出版社:長江出版社,作者參加了烏江渡、葛洲壩、萬安水利水電工程、葫蘆口水庫、長江三峽工程水庫庫岸、隔河岩工程及水庫庫岸、水布埡工程等的岩石力學試驗研究、不均勻壩基穩定性計算分析和安全監測等工作。作為主要起草人和技術組成員負責《水利水電工程岩石試驗規程》、《水利水電岩石試驗規程》(補充部分)和《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準》(國標)的現場變形試驗規程的制訂,作為起草人參加了《水利水電岩石測試儀器系列型譜》的編制。主持和承擔了多項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李迪,男,漢族,1937年5月生,湖南省茶陵縣人。從事水工岩石力學及安全監測研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1年7月武漢大學數學系偏微分方程專業畢業,同年9月分配到長江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現長江科學院)岩基研究室(現岩基研究所)工作。1989年1月起在長江科學院大壩安全監測研究中心(所)(現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研究所)工作至今。歷任岩基室主任工程師、監測中心副主任、監測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45年工作中,參加了烏江渡、葛洲壩、萬安水利水電工程、葫蘆口水庫、長江三峽工程水庫庫岸、隔河岩工程及水庫庫岸、水布埡工程等的岩石力學試驗研究、不均勻壩基穩定性計算分析和安全監測等工作。作為主要起草人和技術組成員負責《水利水電工程岩石試驗規程》、《水利水電岩石試驗規程》(補充部分)和《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準》(國標)的現場變形試驗規程的制訂,作為起草人參加了《水利水電岩石測試儀器系列型譜》的編制。主持和承擔了多項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

目錄

總論

參考文獻

第1章水電工程岩體安全監測的發展

1.1概述

1.2安全監測思想的發展

1.3安全監測技術的發展

1.4變形反分析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章工程岩體安全監測

2.1概述

2.2監測儀器

2.3觀測技術要求

2.4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要求

2.5觀測資料的反饋形式

2.6監測儀器的布置

2.7現場巡查

2.8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影響工程岩體變形的因素

3.1概述

3.2地質條件對變形的影響

3.3爆破開挖對變形的影響

3.4蓄水對變形的影響

3.5降雨對變形的影響

3.6時效對變形的影響

3.7採煤對變形的影響

3.8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工程岩體變形分析

4.1概述

4.2堆積體滑坡滑帶的啟動變形和漸近破壞分析

4.3堆積體滑坡的變形發展和破壞分析

4.4滑坡監測資料的因子分析

4.5滑坡監測資料的關聯規則挖掘分析

4.6岩體高邊坡溫度變形場分析

4.7岩體邊坡變形方向的管形線分析

4.8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工程岩體變形監測的套用

5.1概述

5.2安全預報和反饋施工

5.3邊(滑)坡變形預測模型及套用

5.4新灘滑坡體變形參數的反分析

5.5岩石邊(滑)坡深部變形的分類及套用

5.6小結

參考文獻

回顧與展望

附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