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雜棉14

“川雜棉14”高抗紅鈴蟲抗棉鈴蟲,抗萎病耐黃萎病。 川雜棉14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90.38kg、白花皮棉73.73kg,分別比對照川棉56增產17.01%和20.02%,居試驗第一位,增產極顯著,是近年來通過四川棉花區試增產幅度最大的雜交新組合。 2004~2005年在四川、湖北、山東等省示範,“川雜棉14”生長穩健,結鈴性好,產量高,高抗紅鈴蟲和棉鈴蟲,種植效益十分突出。

基本信息

川雜棉14系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而成。母本核不育兩用系GA5來源於{[抗A1不育株×(抗A1不育株×中綿所12號)]不育株×B17}F2連續2次混合兄妹交後再對株兄妹交,並經人工接菌抗病篩選和纖維品質篩選培育而成。父本R27是通過雜交遺傳培育的抗蟲優質品系。2005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川審棉2005002。

特徵特性

川雜棉14生育期133天,與同期對照川棉56相當,中熟;植株塔型,生長穩健,莖桿粗壯,葉片中等大,葉色綠色;結鈴性強,鈴卵圓較大,單鈴籽棉重5.8g,吐絮暢,纖維潔白;衣分41.01%,衣指6.95g,籽指9.72g。“川雜棉14”的HVICC標準的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65mm,比強度29.14cN/tex,麥克隆值4.9,纖維品質較好。“川雜棉14”高抗紅鈴蟲抗棉鈴蟲,抗萎病耐黃萎病。紅鈴蟲子害率比對照減輕87.2%,棉鈴蟲蕾鈴被害率比對照減輕63%~81%。

產量表現

川雜棉14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皮棉90.38kg、白花皮棉73.73kg,分別比對照川棉56增產17.01%和20.02%,居試驗第一位,增產極顯著,是近年來通過四川棉花區試增產幅度最大的雜交新組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231.89kg,比對照增產15.11%,畝產皮棉98.60kg,比對照增產12.75%,畝產白花皮棉86.98kg,比對照高17.38%;增產極顯著。2004~2005年在四川、湖北、山東等省示範,“川雜棉14”生長穩健,結鈴性好,產量高,高抗紅鈴蟲和棉鈴蟲,種植效益十分突出。

栽培要點

川雜棉14於3月下旬至4月初育苗,4月下旬至5月初移栽,地膜覆蓋;畝植1800~2500株;平衡施肥,重施有機肥,注意N、P、K配合,把握施用最佳時間,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防止早衰;化控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縮節安的用量、濃度及施用頻率;重點防治盲蝽、蚜蟲、紅蜘蛛等非鱗翅目害蟲,在一般情況下不用防治紅鈴蟲和棉鈴蟲,但應注意監測和防治這兩種蟲害,如百株棉花3齡及以上棉鈴蟲和紅鈴蟲幼蟲達20頭以上時,應及時防治。

適宜地區

川雜棉14適宜在四川推廣種植,並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和部分黃河流域棉區試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