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名園

川西名園

四川盆地西部,以成都平原為核心,氣候溫潤,土壤肥沃,數百萬畝良田有都江堰自流灌溉之便,號稱“天府”,是中國古代的經濟發達中心之一,為川西園林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

川西名園

正文

四川盆地西部,以成都平原為核心,氣候溫潤,土壤肥沃,數百萬畝良田有都江堰自流灌溉之便,號稱“天府”,是中國古代的經濟發達中心之一,為川西園林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李白、杜甫、三蘇(蘇洵、蘇軾、蘇轍)、陸游等著名文人或是故鄉在蜀或是旅居四川,留下優良的文化傳統,為川西園林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另外,四川自古對外交通不便,“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巴山蜀水又以幽、秀、險、雄名甲天下。在此背景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川西古典園林。除了著名的峨眉山、青城山等以外,私人宅園、衙署附園、祠堂或寺廟園林等,僅成都地區在清代末年就有數百個。現存的古代川西名園,主要有:新繁東湖崇慶罨畫池眉山三蘇祠、新都桂湖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樓。此外,還有邛崍文君井、綿陽子云亭、德陽龐統墓、射洪陳子昂讀書台、江油李白故里、樂山烏尤寺、灌縣二王廟等。
川西名園的特色,是以“文、秀、清、幽”為風貌,以“飄逸”為風骨。“文”是指著名園林都與著名文人有關,園林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質。由“文”而“秀”,川西名園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岸樸直,以清簡見長。園中植物繁茂,品種豐富,多以常綠闊葉林作天幕和背景,而以水面取虛放擴,創造空間變化和虛實對比。建築平均密度不大,形象秀雅,建築風格傾向於四川民居。由於四川地處較偏,是道教的主要發源地,川西名園滲透了相當濃厚的“飄逸”氣質。其主要表現是:不拘成法的多變布局;跌宕多姿的強烈對比,返樸歸真的自然情趣。從中國園林發展史上看,又可以說川西名園還保持著相當濃厚的自然山水園的古樸色彩。
新繁東湖 在新都縣新繁鎮。據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是唐代“李德裕為宰日所鑿”。兩宋時不斷有所修葺,明末荒廢。現在基本保持了清代同治三年(1864)大修後的面貌。主廳“懷李堂”坐北朝南,兩翼有廊伸出半抱湖面,廊端一為瑞蓮閣,一為珍珠船。園內陸地及土山上皆遍地“高林巨樹,重葛懸藤”,古意盎然。西南隅的清白江樓,構思奇變,翩翩有“君子”之風。

川西名園川西名園
崇慶罨畫池 在崇慶縣城內。據現有文獻至少可上溯到北宋。北宋“鐵面御史”趙汴,南宋大詩人陸游都曾在此為官,並留詩多首。現在的基本格局為明、清時逐漸形成。該園最大特點是布局疏密對比強烈,主要建築具有強烈民居色彩。其次如鶴頸牆、三折橋、水榭、假山等富有獨創性。園的主題“琴、鶴、梅”表現明確。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