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塊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和民國3年(1914年)相繼劃入法租界。淪陷期間一度屬第八區、第一區。民國34年12月屬第五區(即泰山區、嵩山區)。解放初分屬嵩山區二、五、六、八辦事處。1956年3月分屬盧灣區馬當路、淡水路、合肥路3辦事處,1958年12月合肥路、淡水路辦事處合併。1960年4月改名嵩山合肥街道,同年6月更今名。
地塊內原河道縱橫,有北長浜、南長浜、打鐵浜、晏公廟浜等。光緒二十五年起,法租界當局在界內及越界闢築了巨籟達路(今金陵中路、金陵西路)、狼山路(今馬當路)、西江路(今淮海中路)、雅礱江路(今自忠路)、嵩山路、桂林山路(今順昌路北段)、龍江路(今太倉路)、望志路(今興業路)、法華路(今復興中路)、天文台路(今合肥路)等。隨著道路闢築和人口日增,法租界公董局和中外商賈、教會、銀行競相購地建房,經營房地產業。至解放前夕,已有石庫門裡弄91條,主要有尚賢坊、寶康里、孝和里等。形成以商人、職員為主要居民的居住區。
由於法租界的特殊環境,地塊內革命史跡集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議舊址,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白爾路389號(今太倉路127號)中共一大代表宿舍和西門路西成里173號(今自忠路361號)上海總工會秘密開會地,余有貝勒路(今黃陂南路)148號中共黨員李白和鄧國軍主持的秘密電台、貝勒路562號中共江蘇省委印刷廠舊址、望志路永吉里(今興業路205弄)34號國民黨江蘇省黨部舊址等。隨著法租界的擴展與經濟中心西移,民國25年10月,法租界公董局遷至霞飛路375號。該公董局大樓於抗戰勝利後,曾設有國民黨上海市政府社會局等機構,在社會局門前曾發生十數次民眾請願示威。民國37年舞潮案則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事件。
民國8年後,地區內韓僑較為集中,主要分布於今馬當路、興業路、黃陂南路、金陵西路。韓僑於此開展抗日獨立運動,普安里(今馬當路306弄)4號,曾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金九居處,也是臨時政府所設時間最長的舊址,現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立管理處負責保護、管理,接待參觀來訪。
1993年,有市區屬企業273家,其中市屬20家,區屬253家。主要有上海凹凸彩印廠,是包裝印刷業骨幹企業。商業網點集中於淮海中路、金陵中路。順昌路太平橋副食品總匯,前身為法租界辟設的菜場,菜市路因此得名。自忠路順昌路口的太平橋小吃街,有風味小吃上百種,日夜服務,受到市民歡迎。街道經濟實體53家,從業人員916人,年產值4633.1萬元,利潤264.5萬元,上繳利稅151.1萬元。90年代初,捷運一號線黃陂南路站工程和淮海中路全面改造,帶動了地區建設步伐。共動遷居民1840戶,香港廣場、瑞安廣場、經緯公寓、醫藥大樓、變電站等項目相繼啟動。復興中路44街坊舊式石庫門住宅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探索了一條舊式住宅改造的新路,獲市有關方面嘉獎。
社會事業
地區內文化教育事業較發達,有中共區委黨校和區業餘大學,有中學2所,國小8所,幼稚園6所,託兒所1所,電影院、書場、娛樂總匯各1所,有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和文化中心,敬老院、老人護理院等。
1981年被評為市市容交通先進集體,1987年被評為市衛生街道,1989~1993年連續5年被評為市計畫生育先進集體,1990年為市環境衛生整潔街道。街道老齡委為1990年市老年體育先進集體。街道圖書館於1988年、1990年被評為市三八紅旗集體。全街道被評為市先進個人有2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