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經濟開發區

嵊州經濟開發區系浙江省級經濟開發區,該區與市區接壤,分為浦口分區、城北分區、城東分區三大地塊,嵊州經濟開發區北靠四明山,西依老城區,南臨新昌江,東傍黃澤江,中部有生態湖和生態濕地,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經濟開發區規劃用地35.80平方公里,實際需徵用土地32.54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工業為主體,公共服務和公用設施配套齊全,集居住商貿功能的現代化工業新城。

開發區簡介

嵊州市開發區管委會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浦口分區北靠四明山,西依生態湖和生態濕地,南臨黃澤江,東傍嵊張複線和金甬高速公路出口。城北分區北靠104國道,東依生態湖和生態濕地,南臨黃澤江,東傍上三高速公路和生態湖、生態濕地。城東分區北靠黃澤江和生態湖、生態濕地,西臨曹娥江,東南以甬金高速公路為界。因此,浦口分區、城北分區、城東分區從整體布局來看形成了以生態湖和生態濕地為中心的三角形地帶。

項目性質:

嵊州經濟開發區建設是嵊州市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工業化的重要支柱、城市化的重要載體和提高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開發區的建設順應了嵊州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發展的強勁勢態,順應了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打造實力嵊州的歷史使命。按照“充分授權、封閉運行和市場化運作”的要求,開發區建設目標將是成為嵊州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台,同時也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現代化新城區,更是高效開發、集約利用、產業集聚的工業發展大平台,成為嵊州市經濟發展突破口、招商引資主戰場和城市建設新形象。

項目規劃:

其中規劃工業用地14.98平方公里,居住用地5.57平方公里,商貿用地1.43平方公里,道路、廣場、對外交通、公共設施、綠化用地建設用地10.56平方公里。

建設背景:

隨著中國加入WTO,加快了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中國作為大市場和經濟發展較快的開發中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外資投向由中國珠江三角洲為主迅速轉到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經濟三角區,而嵊州市位於杭州與寧波之間,屬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
2001年嵊州市委、市政府根據經濟發展的強勁勢態和城市化發展的迅猛趨勢,積極創建區域經濟發展的平台,提出了“東擴南進”的城市發展戰略,積極創建區域經濟發展的平台,提出了“東擴南進”的城市發展戰略,“合力興工、聚焦園區”的經濟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開發區建設作為推進嵊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一項重大戰略工程,舉全市之力,集執政之要,快速啟動,強勢推進,著力構建經濟發展的大平台,明確了“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標,開發區的經營理念在於,統籌全市的人才資源、政策資源,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生態型工業新城。

項目建設:

嵊州市地處浙江東部,北靠杭州,東鄰寧波,系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全國第一批經濟開發縣(市)之一。全市總面積1784平方公里,總人口73.8萬。近年來,隨著園區建設的全面推進,招商引資的蓬勃開展,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私型經濟的迅猛發展,嵊州工業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區域特色經濟優勢顯著增強,形成了領帶服飾、針織服裝、機械機電、廚具等四大特色產業。

園區現狀

開發區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平台。
2001年啟動至今,開發區建設快速推進,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日益向開發區集中,開發區集聚效應日益顯現,共有259家企業批准入園,計畫總投資126億元,240家企業正式投產,實際完成投資84億元;招商引資取得較大突破,先後引進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114家,契約利用外資33842萬美元,實到外資16686萬美元,就業人口已達3.5萬。開發區作為嵊州市經濟發展突破口和招商引資主戰場的作用日益顯現,2003年被省政府評為先進開發區,綜合考評列浙江省第五位。到2006年開發區技改投入占嵊州市全市的60%以上,產值、銷售、利稅占嵊州市全市的70%,招商引資占嵊州全市的80%以上。
開發區已成為全市城市建設的新高地。
在推進開發建設過程中,嵊州市不僅把開發區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大平台,更把開發區建成嵊州城市建設的新高地。經過四年多的建設,開發區建設品位不斷提升,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配套建設8億元,雙塔路、浦南路、浦東路、雙塔大橋、浦南大橋一大批重點工程的相繼動建,區內給水、排水、電力、電訊、供氣、熱力等工程管線及城市亮化、綠化等配套工程同步推進,路網建設總長度已達57公里,17平方公里路網框架已基本構築,相當於再造一個嵊州城;一個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城市化推動工業化的良性互動格局快速形成。開發區的形象,得到了國內外客人和廣大民眾的一致肯定,已成為嵊州市的一大品牌和亮點。
開發區的優勢
嵊州經濟開發區系浙江省級開發區,位於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北接杭州,東臨寧波,上(上虞)三(三門)高速公路,104國道和金甬高速公路連線貫穿南北,1小時可抵杭州國際機場和寧波北侖港,開發區內有路網建設已達57公里,交通十分便暢。
經濟開發區總規劃35.8平方公里,有黃澤江,四明江、曹娥江貫穿其中,中間有生態湖6平方公里,生態濕地6平方公里,共有3.34平方公里綠化用地建設,內有亭山公園和廣場兩個,開發區環境優美。
嵊州市是全國最大的領帶生產基地,有領帶服飾、針織服裝、機械機電、廚具等四大特色產業,經過過去十幾年的經濟的發展,嵊州市的傳統產業鏈已十分完善。產業鏈的完善對企業落戶經濟開發區非常有利。
經濟開發區根據自然地貌結合實際情況規劃設計而成。居住主要規劃在環境優美的生態湖和生態濕地周圍;工業用地則實行集中布局,主要是一類工業用地,少量較小水污染的二類工業用地在城北集中,並統一規劃污水處理,為企業減少了污水處理的成本。
經濟開發區的基礎建設及配套設施齊全,提供健康、教育和運動休閒的整體解決方案,滿足住戶和創業者的需求,徹底解除後顧之憂。開發區內有五所幼稚園、三所國小、一所中學等完整教育體系;除中心廣場集中商業外,改變了過去路路有店鋪的商業開發模式,提供了近10種不同功能的區村住宅,形成了生態經濟環境和生動豐富的城市景觀。
發展前景
按照嵊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嵊州市“經濟建設突破口、招商引資主戰場、城市建設新形象”的要求,堅持建設和管理並重,走內涵型、經營性、可持續發展之路,力爭通過十年左右努力,逐步把開發區建設成為設施完善、功能俱全、環境一流的生態工業新城。
園區布局及規劃方案
嵊州經濟開發區位於嵊州市城市規劃建設區的東北部,緊鄰嵊州市的中國領帶城,用地範圍西起老城區,東至嵊張公路複線,南起金甬高速公路,北至104國道線。
規模
人口規模
經綜合分析,嵊州市經濟開發區人口控制在16.5萬人以內最適宜。
用地規模
全區總面積為35.8平方公里,(約53700畝)。實際徵用土地32.54平方公里(約48810畝),規劃用地中,工業用地22470畝,占實際規劃用地42%,商貿用地2149畝,占實際規劃用地4%,居住用地8358畝,占實際規劃用地16%,綠化用地及公共設施5776畝,占實際規劃用地10%,道路建設7950畝,占實際用地的15%,市政廣場及其他2107畝,占實際用地的3%,人均綜合用地指標為0.32畝/人。
功能布局
根據嵊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對經濟開發區的要求,結合經濟開發區的實際情況,以區片單一性為原則對經濟開發區用地進行布局規劃。在園區的城北分區布置行政商貿用地,兼有工業、居住;在浦口分區、城東分區布置工業、居住為主。
住宅、行政、商業及公共等用地布局
在浦口分區規劃了面積約7平方公里商住、行政、辦公區作為整個開發區的中心區,城東、城北分區只考慮布置一定量的配套商住用地。在中心區規劃中,集中與分散結合考慮營業網點的布置,以及商業實行集中,集中布置在生態湖沿岸,104國道線東側,對日常生活服務的營業網點按合理服務半徑進行分散布置,結合街景要求適當布置沿街商業網點,改變了過去路路有店鋪的商業開發模式。
在住宅規劃設計中,低、多、高層、結合布置,中心區住宅注重整體環境和住宅區景觀建設,為各階層居民的創業者提供舒服、安全、方便的住宅區。
工業用地布局
開發區內的工業用地實行集中布局,主要以一類工業用地和較少污染的二類工業用地為主,在城北分區適當規劃了部分有一定量的水污染的二類工業用地。工業用地所占比例較大,約22470畝,約占開發區用地的42%。
道路、廣場及對外交通用地布局
(1)對外交通
嵊州經濟開發區對外交通便捷,內有上三線高速公路、金甬高速公路、104國道新舊兩線通過1小時可抵杭州國際機場、寧波北侖港,動建中的杭州跨海大橋建成後將上海與嵊州市連為一體,進入了上海2小時經濟圈。
(2)道路、站場布局
開發區道路網路合理,幹道間距保持800-1000米之間,次幹道間距保持300-500米之間,主次幹道經緯清晰,園區內道路共分三級:主幹道紅線寬度是36-68米;次幹道紅線寬度分別為18-36米;支路紅線寬度為9-18米。區內規劃布置客運站和貨運站各一處。
(3)廣場規劃
根據道路景觀、市民休憩及景觀建築的需要布置了一系列廣場,廣場以小型為主。在開發區行政中心南規劃設計了一個大型廣場。
(4)綠化用地
作為生態型工業新城規劃建設,開發區內綠化率較高,公共綠化率占9%,區內的亭山公園,沿江綠化帶,特別在中心區設計一個廣場,用城市綠化帶為依託,托起一個住宅組團。
(5)工程管線規劃
A、給水工程
開發區供水由自來水公司供水,採用南山水庫水源,水質優良,供水管網採用環狀網。
B、排水工程
開發區排水採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黃澤江,曹娥江、四明江水系,污水採用乾管截流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
C、供電工程
區內規劃變電站6座,22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4座,3.5KV變電站1座,現已建成110KV變電站2座,3.5KV變電站1座。
D、電信工程
區內有電信、移動、聯通、有線電視、線路隨道路建設,在中心設分局一處。
E、消防工程
區內有消防站二處,按保證5分鐘內到達的要求設計。
F、熱電、燃氣工程
區內設熱電廠2處,實行分區供熱、城北分區採用已有的熱電廠,在浦口新建一個熱電廠負責城東、浦口供熱。供氣採用天然氣供氣。
H、防洪防災工程規劃
區內防洪為20年一遇標準設計,大部分地區達到50年一遇標準設計。人防按省標準執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