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廟鎮

崔廟鎮

崔廟鎮位於滎陽市南部12.75公里處,東接賈峪,南鄰新密市袁莊、米村、尖山,西毗劉河、環翠峪,北連喬樓。經緯度坐標為東經113°13'-113°23',北緯34°36'05"-34°43'17",南北最長處11.5公里,東西最寬處12.1公里,總面積82.89平方公里。 崔廟鎮地處鄭州市西40公里處,滎陽市正南,鎮政府所在地和滎陽市區直線距離10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崔廟鎮 崔廟鎮

崔廟地處伏牛山系嵩山余脈向豫東過渡地帶山區邊緣,南、西、北系山脈,共15條山系。地勢為四面高,中部低,溝壑縱橫,坡地毗連,平原散割。全鎮河流總稱為索河,系賈魯河源頭段,屬淮河流域,分東、西兩支。東支源出新密市袁莊鄉,至界河入崔廟,經蘆莊、寺溝、計河,至王灣入丁店水庫。西支源出新密市米村鎮石坡口下的西流泉,經王宗店、白趙、陳河、七村河至丁店水庫同東支匯合。

崔廟屬暖溫帶季風性半乾旱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常年少雨,四季分明。春季冷暖無常,少雨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水熱同期;秋季涼爽宜人,光照充足,間或連綿陰雨;冬季寒冷乾燥,風多雨少。年均日照為2332小時,氣溫為14.3℃,降水675.5毫米。

全鎮耕地面積4.8萬畝,占總面積的38.63%。土地可分為兩個土類,即褐土和潮土;4個亞類,即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黃潮土;11個土屬,37個土種。

水資源總量1150多萬立方米,人均230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約1080萬立方米左右,實際利用990萬立方米左右,占總量的74%,占可利用量的86%。水資源總量中地表水490萬立方米左右;地下水總量660萬立方米。

地理位置

崔廟鎮地處鄭州市西40公里處,滎陽市正南,鎮政府所在地和滎陽市區直線距離10公里。

土地面積與人口

崔廟鎮東西距離12.1公里,南北總長11.5公里。總面積85.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000畝,其中水澆地8970畝。全鎮轄崔廟村、盆窯村、項溝村、索坡村、竹元村、翟溝村、老莊村、石井村、車廠村、石坡村、王宗店村、白趙村、栗樹溝村、王泉村、蘆莊村、界溝村、鄭崗村、鄭莊村、寺溝村、邵寨村、馬寨村、丁溝村22個行政村、282個村民組、12941戶、4999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67人。

歷史沿革

崔廟鎮 崔廟鎮

崔廟,原本是一所廟宇的名稱崔氏家廟(原址在崔廟鎮政府大院),明朝嘉靖年間,四川省一個布政司叫崔太遇,該鄉在此修建一廟,取名崔氏家廟,據說該廟極為靈驗,使許多求神者如願以償,隨著影響的擴大,此地成了人們活動的中心,交易的市場。至此,崔廟之名沿用下來。大金興定6年(公元1222年)該鄉隸屬鄭州滎陽縣,為敦義鄉;明朝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隸屬滎陽縣,為曹固保;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隸屬開封府鄭州滎陽縣;大清宣統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0年)實行自治後,該鄉為滎陽縣曹固鄉,治所在崔廟鎮;中華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隸屬滎陽縣為曹固鄉,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為滎陽縣西區<管轄原曹固鄉,保和鄉(包括東郭、城南、二保)>;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為滎陽縣第七區;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為滎陽第五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為滎陽第三區;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為滎陽縣崔王鎮。1948年4月12日,崔廟獲得解放;1948年5月,隸屬滎陽專區,為第三區,區下建鄉,1951年11月,劉河、廟子劃為第三區;1958年8月,撤區建立人民公社,即崔廟人民公社;1961年6月,為滎陽縣崔廟管理區,下管廟子、劉河、小寨、石坡、崔廟、邵寨六個公社;1963年元月,改崔廟管理區為崔廟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為崔廟鄉,下轄二十二個行政村;1993年4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崔廟鄉,建立崔廟鎮,原轄區不變。

行政區劃

崔廟鎮隸屬滎陽市,鎮政府設在崔廟自然村,轄崔廟、盆窯、項溝、索坡、竹園、翟溝、石井、車廠、石坡、老莊、王宗店、白趙、王泉、栗樹溝、蘆莊、界溝、鄭崗、鄭莊、寺溝、邵寨、馬寨、丁溝共22個行政村,282個村民組,265個自然村。全鎮共有12941戶,49998人,其中非農人口3767人。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另外還有壯、白、土家等民族,約占總人的0.6%。

畜牧業發展

崔廟鎮位於鄭州市西南25公里,地處伏牛山系嵩山余脈向豫東過渡地帶山區邊緣,地勢四面高,中部低,溝壑縱橫,坡地毗連,平原散割。該鎮政府針對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近郊型農業,發展畜牧養殖業,使該鎮由原來零散傳統養殖發展為現在的規模化養殖強鎮。

該鎮不僅優先對養殖業用地優先解決,還積極從良畜禽新品種、養殖新技術上為養殖戶提供支持,成為養殖戶最堅強地後盾。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逐年提高,由42%提高到50%。養殖數量大增,家禽存欄量達到58萬隻,生豬存欄量達到3.1萬頭,山綿羊存欄量達到2.2萬隻,大牲畜存欄9800頭,年肉類總產量達9000噸,蛋類總產量達5320噸,全鎮養殖戶達到2865戶。其中規模養殖戶達到236戶,養殖業逐漸發展成為新的產業。糧食附加值提高養殖業發展並帶動運輸業,飼料企業、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為富餘的勞動力解決就業崗位420個。

城鎮建設

崔廟鎮 崔廟鎮

為使鎮區儘快成為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功能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動和農村各生產要素的就地整合、轉化增值,加速城市化進程,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崔廟鎮動員社會力量,共完成小城鎮建設投資7000多萬元,其中鎮區建設投資即達5000多萬元。先後完成了多項再建和改造等工程,新建、改造總面積達50000餘平方米。按照省重點鎮要求,採用歐式建築風格建設的政府辦公大樓,作為小城鎮建設樣板工程,以其美觀的造型、花園式的配套設施成為鎮區一景,在全省鄉鎮中首屈一指,鎮區配套設施建設也取得了新成就,先後完成了鎮區總長3600米迎賓大道、中州路、興華路、華瑛路和萬山路改造、鎮一中校園的改(擴)建、塔山工業區建設、徐莊工業區國小綜合教學樓建設等工程,在鎮區新建公廁三座,規劃、設計了8大專業市場、4處街心花園、3條綠化帶及垃圾處理、污水排放、亮化工程等設施。特別是在鎮區主幹道設施了8處霓虹射燈、18處不鏽鋼過街天橋彩燈,吸引著鎮區和附近居民,刺激了以夜市為主的消費熱點,成為鎮區亮麗的風景線。在小城鎮建設中,始終注重單體建築風格,嚴把設計關,努力塑造小城鎮形象品牌。一是從創造精品工程入手,堅持高起點,對每一處建築都要求鄭州市市級以上或具有相當資格的每一處建築都要求鄭州市市級以上或具有相當資格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從內部結構到外牆立面設計和裝飾,堅持做到不重複、不雷同、不克隆。努力實現一街一色、一樓一格、一園一景的總體構想。二是在建設小城鎮形象品牌上下功夫。通過組織外出參觀學習,吸納外地優秀建築模式,結合鎮實際,對每條街道的建築模式,建築風格,特色定位都進行了明確規定,做到設計上檔次,建設上水平,力求克服小城鎮建設千孔一面,堅持做到鎮區樓群個性化理念展示,努力打造小城鎮形象品牌。崔廟鎮所有新落成的建築都各有特點,各領風騷,構成一幅美麗的立體畫。

崔廟鎮 崔廟鎮

發展小城鎮,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主客觀兩方面的需要,有著歷史和現實的必然。因此,發展山區小城鎮有利於提高農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有利於逐步改變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人口素質,縮小工農、城鄉差別。有利於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高農村精神文整體水平。有利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合理布局,加快農村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建設、發展小城鎮,應遵循統籌兼顧、超前規劃、突出特點、注重生態、接軌市場原則。根據崔廟鎮實際,按照鎮2000至2015年發展規劃,今後發展小城鎮的思路是“一線、二帶、三集中”。“一線”就是以須劉公路為軸線,貫通鎮區和塔山,徐莊兩個工業區,連馬寨、翟溝兩個小集鎮、拉大城鎮框架,使鎮區面積擴大至10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達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80%;“兩帶”就是沿南北山脈走向,規劃建設兩條旅遊觀光帶,綜合開發利用豐富的人文資源、催生新的經濟成長點;“三集中”就是通過小城鎮建設,逐步實現“工業向園區集中,農田向農場集中,居農向城鎮集中”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和品位。至“十五”末,鎮區人均綠地達1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50%,推出15個亮點;至2015年,人均綠地超過20平方米,推出60個亮點,把崔廟鎮建成河南省明星鎮。爭創全國衛生鎮。

經濟狀況

全鎮1998年社會總產值10.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6.9億元。農業總產值達1.12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9.6億元,實現利潤9600萬元。財政收入達565萬元,工商稅收3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40元,城鄉居民儲蓄額達8800萬元。 主要農作物: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蔬菜、油菜、豆類和核桃等為主。

水利資源

全鎮水利資源豐富,鎮內有丁店、三仙廟兩座水庫。儲水量達4200萬立方米;地下水利資源充足,經勘探有一條東西地下河,其出水量可達到300噸/小時以上,水質良好,供水有保證。

鄉鎮企業

近幾年來,鄉鎮各級企業發展迅速,現有四級企業1480家,其中煤礦達20餘家,石料廠500餘家,資源型企業總數達963家,占鄉鎮企業總數的六成以上,年創產值6.79億元,占鄉鎮企業總產值9.7億元的70%,資源開發正在成為崔廟經濟的頂樑柱。

電力通訊

全鎮電力充裕,有十一萬伏變電站一座,電路密布全鎮各個角落。郵電設備先進,通訊四通八達,建有微波發射塔一座,程控電話2500餘門,可直直通全國各地,了解市場,提供信息,快速方便。

山川河流

萬山雄踞鎮北,塔山橫亘於南,氣勢宏偉,綠樹成蔭,曹娘娘塔造型奇特,直插霄漢,為崔廟一景。索河水自西南向東北,一曲三折,蜿蜒而行,為賈魯河上源。兩岸茂林修竹,景色宜人。

礦產資源

該鎮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初步探明:水泥灰岩儲量約15億立方米(約25億噸);鋁土礦儲量約在5000萬噸以上;無煙煤總儲量為3.6億噸;粘土儲量2億噸;陶土儲量3億噸;瓦斯總儲量為66億立方米。

基層民主建設

崔廟鎮 崔廟鎮

崔廟鎮堅持把推行村務公開作為提高行政效率,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一件大事來抓,並推行農村財務由鎮農村財務委託服務中心代理,使村務公開不斷由點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進,並逐步向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軌道發展。既加強了對村級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拓寬了民眾參政議政的渠道,又增強了廣大農村幹部依法行政、清正廉潔的意識,促進了黨風、政風和黨群幹群關係的明顯好轉。主要表現: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該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村務公開領導小組,制定了村務公開規章制度,確定由鎮農村財務委託代理服務中心具體負責,明確了服務中心個人工作職責,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工作人員專門抓和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參與的村務公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並建立了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為這項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提供了堅強的領導和組織保證。

崔廟鎮 崔廟鎮

二、氛圍濃厚,認識統一。該鎮在原來“村財鎮管”的基礎上,本著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委託的原則推行農村財務委託代理服務制。委託代理中心定期通過多種形式對鎮及村幹部,進行村務公開的有關檔案、政策規定、指導思想、目的意義等為內容的學習培訓。增強了抓村務公開的自覺性,尤其是一些幹部中存在的怕失權而不想公開,嫌麻煩而不願公開等模糊認識得到明顯改善。三、載體健全,形式多樣。該鎮建立了各村的村務公開檔案,公布了投訴舉報電話。各村設立了固定公開欄,並結合各村實際,採用會議公開、廣播公開、張榜公示等形式,使村務公開真正落到實處。

四、內容明確,重點突出。堅持以“十公開”(村級財務收支公開、糧食直補及綜合補貼公開、集體土地管理使用公開、計畫生育指標安排和生育情況公開、農民應承擔的一事一議和收繳情況公開、固定資產管理公開、村級幹部報酬公開、宅基地安排公開、救災款物發放公開、村級組織的各類重大決策公開)為主要內容,將公開的重點和核心放在了村級財務公開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